论“微动四极”理论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来源 :亚太传统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fraidw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梳理《黄帝内经》中“微动四极”的理论源流,并对四肢与脾、阳气、血的关系进行剖析,揭示“微动四极”理论对疾病防治的意义.该理论可通过“微动四极,活用外治,促阳输布;微动四极,补气温阳,以实四肢;微动四极,去菀陈莝,以复其行;微动四极,未病先防,指导养生;微动四极,移情易性,以情胜情”五个方面对疾病进行防治.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中药对阳虚血瘀型子宫憩室患者经期延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阳虚血瘀型子宫憩室导致的经期延长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达因35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情况;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清E2、FSH、T及LH水平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经期时间、B超下憩室面积、憩室尖端距离浆膜层距离变化情况;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3个月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
在中医脏象学说中,脾为五脏之一,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主运化谷食和水饮.若脾气虚衰,运化水液功能障碍,可造成痰饮水湿停聚.而脾虚导致的生湿与脾虚导致的生痰是两种不同的病理产物,因机证治不尽相同,且痰和湿常兼见并可相互转化,故对二者进行区别,以准确辨别脾虚生湿与脾虚生痰对于治疗疾病、截断病程十分重要.通过对两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进行探析,发现湿多由时令、环境等外湿引起,湿气困脾,津液不运,以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和身目发黄等为主要表现,治疗多用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脾虚运化无力,水谷精微不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