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动四极”理论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来源 :亚太传统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fraidw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梳理《黄帝内经》中“微动四极”的理论源流,并对四肢与脾、阳气、血的关系进行剖析,揭示“微动四极”理论对疾病防治的意义.该理论可通过“微动四极,活用外治,促阳输布;微动四极,补气温阳,以实四肢;微动四极,去菀陈莝,以复其行;微动四极,未病先防,指导养生;微动四极,移情易性,以情胜情”五个方面对疾病进行防治.
其他文献
目的:揭示大果木姜子油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从动物药理学实验验证疗效,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复制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应用大果木姜子油治疗4周,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血清BNP水平和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然后基于文献检索和TCMSP数据库获取大果木姜子油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从CTD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心力衰竭的已知治疗靶点,将疾病治疗靶点与大果木姜子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进行Venn分析,运用SYBY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运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互作关系,再利用DAV
目的:收集《温疫论》中复方的药物组成、活性成分、潜在靶标,探讨其靶标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之间的联系以及多成分、多靶标的治疗机制.方法:录入《温疫论》中33首处方,并对用药频次、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从TCMSP、ETCM数据库检索活性化合物,用TCMIP预测靶点后构建网络,并在Metascape对靶标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温疫论》中药物重点作用于肺经、脾经,辛味、苦味和甘味药比例最大;黄芩、甘草、大黄、白芍、柴胡、当归等为关键药物;豆甾醇、三磷酸腺苷、黄芩苷、谷甾醇、槲皮素等为关键化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及现代中医药典籍,对郁李仁的名称、基原、道地性、品质、采收加工、炮炙、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进行考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郁李仁药材提供依据.考证结果显示郁李仁历代主流品种为欧李Prunus humilisBge.、郁李Prunus japonica Thunb.的干燥成熟种子.郁李仁分布广泛,生长于高山川谷丘陵地区,历史上以陕西、山西隰县为道地产区.历代炮制方法多为加辅料炒用,以缓和药性.古今对郁李仁“辛、苦、甘,平”以及“入脾、大肠、小肠经”的记载基本一致,《中国药典》2015年版概括了
探究赖新生教授用通元针法结合中药治疗梅核气的临证经验.赖教授指出本病病因病机为情志失宜,气血失和,肝气易郁,气痰胶结.病理因素以气、痰为主,久则生瘀、化火,甚至导致阴阳虚损.治疗上予通督调神,安养脏腑;引气归元,通调气血,并重视疏导情志,心身同调.附验案一则以佐证.
目的:观察棘豆止咳散止咳、化痰和平喘作用,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筛选棘豆止咳散的活性成分,寻找其止咳、化痰和平喘的核心靶点,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先采用浓氨水致小鼠咳嗽实验、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实验、磷酸组胺诱发小鼠哮喘实验考察棘豆止咳散止咳、化痰和平喘作用,再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挖掘棘豆止咳散有效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DisGeNET和DrugBank数据库中检索止咳、化痰和平喘的相关靶点,取两者靶点交集,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通过DA
目的:观察中药对阳虚血瘀型子宫憩室患者经期延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阳虚血瘀型子宫憩室导致的经期延长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达因35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情况;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清E2、FSH、T及LH水平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经期时间、B超下憩室面积、憩室尖端距离浆膜层距离变化情况;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3个月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
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以理筋调肝为核心,通过柔肝疏肝、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借助局部的刺激,理筋整骨,促进全身气血运行.“罗氏正骨法”利用轻柔手法让患者放松,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疑虑,“一掌击、一脚踢”,重而不滞,重中有巧,疏肝理气,通经活络,迅速疏通病患部位气血,理急止痛.“李氏铁手腕挺直法”以脊柱挺直为核心,通过手法操作,达到头、肩、腰、膝的系统挺直,经过理筋,进而整骨,达到全身挺直的目的 .诠释肝在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中的关键作用,有助于民间中医诊疗技术的理论化,填补其长于实践而短于理论的不足,为民间中医特
中医“正气”理论强调了正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变应性鼻炎的发生主要责之于正气亏虚、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抗病能力弱,无以抵抗外邪的侵袭.脏腑亏虚、功能失调、体质异常皆为正气不足的表现.治疗上应使患者“正气存内”,既要在发病之时及时控制炎症反应,补益正气,扶正祛邪;又要注重未病防护,自我调养.
在中医脏象学说中,脾为五脏之一,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主运化谷食和水饮.若脾气虚衰,运化水液功能障碍,可造成痰饮水湿停聚.而脾虚导致的生湿与脾虚导致的生痰是两种不同的病理产物,因机证治不尽相同,且痰和湿常兼见并可相互转化,故对二者进行区别,以准确辨别脾虚生湿与脾虚生痰对于治疗疾病、截断病程十分重要.通过对两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进行探析,发现湿多由时令、环境等外湿引起,湿气困脾,津液不运,以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和身目发黄等为主要表现,治疗多用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脾虚运化无力,水谷精微不能正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老年人.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近年来研究表明针灸对AD的防治效果明显,其具体作用机制与调节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搜集整理近十年来从突触可塑性方面开展的针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研究成果并进行综述,阐述其内在规律,为今后针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