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对阳虚血瘀型子宫憩室患者经期延长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亚太传统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rey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药对阳虚血瘀型子宫憩室患者经期延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阳虚血瘀型子宫憩室导致的经期延长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达因35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情况;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清E2、FSH、T及LH水平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经期时间、B超下憩室面积、憩室尖端距离浆膜层距离变化情况;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3个月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E2、FSH、T及LH水平下降,观察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憩室面积、憩室尖端距离浆膜层距离均有改善,经期时间缩短,且观察组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治疗对阳虚血瘀型子宫憩室患者经期延长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经期,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通过对《内经》《针灸甲乙经》原文及其相关文献的整理,从“针前审神”“针时治神”“针后守神”“针毕养神”等针刺全过程,挖掘、探究其针刺重神理论的内涵与意义,以及针刺重神理论的具体运用方法.并通过比对《针灸甲乙经》记载的针刺“治神”内容,整理出其对《内经》针刺“治神”思想的传承及遗失.考读当代李长俊、郑魁山、王启才等医家临床治神经验,阐释当代名医对《内经》针刺“治神”思想的应用发挥,进一步论述治神是针刺的基本原则,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为后世学者对针刺“治神”思想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扩展思路,旨在提高当
敦煌写本中的医学部分内容广博,历经多个朝代留存至今,甚为珍稀,其医学价值非同寻常.敦煌写本中的道家医学思想同样极具借鉴意义,道家医学现存部分中有一专门讲述由金石之毒致病的《疗服石方》,该方记载内容独有千秋,自成一格.现将敦煌写本道家医学内容中的《疗服石方》作为研究对象,整理辨析其主体内容,总结探讨其治方思想,做到药与病应,为当今临床应用提供方法与思维,以供同道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