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的实践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g1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对学生进行微写作训练时,要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读写联动的联结点,通过有效的随文练笔,巧用读写策略,一方面以读导写,读出画面、读出空白、读出冲突、读出特点;另一方面以写促读,通过仿写、补写、续写等,实现读写联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微习作能力。
  【关键词】微写作;阅读教学;随文练笔;读写联动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96-02
  阅读和写作是相互促进、提高的关系。读和写是相通的,“读”是接收语言材料,在内化的中产生个性体验;“写”是重组语言材料,是阅读中的个性体验初步梳理后的外显,我们引导学生进行写微习作时,要重视“读”和“写”的联动效应,在课堂上创设更多的微写作机会,让学生在读中悟写,在写中促读,从而提升语言素养。
  一、找准读写的联结点
  现行教材每单元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长,易造成阅读教学与写作脱节。随文练笔,是在课堂中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把微写作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中。
  随文练笔的“写”与对文本的“读”互为促进,二者的碰撞往往产生联动效应,称为“读写联动”。要想课堂化静为动,透出浓浓的语文味,教师要独具慧眼,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言现象作为微写作的训练契机。
  1.抓住“读”字,读到深处。
  “读写联动”的“读”,主要是指对文本的读,有时也指对拓展文本的讀。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思涌动方能才思绵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走进文本和人物内心,才能写下微体会、微感悟、微思考。
  例如《秋天的怀念》中,“我”瘫痪后,变得暴怒无常。老师让学生想象“我”的心情,有学生说道:“我年纪轻轻却瘫痪,这意味着所有美好的理想都被禁锢在了轮椅上。”
  2.落实“写”字,灵活地写。
  “微写作”的“写”,可通过课堂的随文练笔,也指课后的“拓开一笔”或“拓开一文”,即小练笔。课堂的“微写作”,用时经济,操作灵活,少则一两句,多则一两个片段。它聚焦于一点,又进行充分的个性发散。
  《秋天的怀念》中,当读到“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学生写道:“这是一位多么艰难的母亲!深患绝症的她忍住病痛、强装笑颜,只为了不触动孩子敏感的心。”
  3.突出“动”字,重在互动。
  张田若教授说:“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确实,“读”与“写”不应人为地孤立起来。我们应重视读中写、写中读,以读为手段促写,以写为手段促读,使读与写互为手段与目标,齐头并进。写时不求完整,重在贯通文路,促进个性体验的互动,实现阅读与写作、人文与语言的互动。
  《秋天的怀念》课堂上,有了“读”的基础,学生体会到了“我”的痛苦和母亲的坚忍,才有了水到渠成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用“写”梳理内心语言,传递母爱的声音。
  “读写联动”课堂有赖于“随文练笔”的撬动,但随文练笔不是单纯的微写作,它有“写”的形式,却仍着眼于“读”。
  二、巧用读写策略
  1.以“读”导写。
  (1)读出画面。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个个丰富多彩的画面蕴藏在字里行间,要靠学生的想象或角色移位来自然生成,它让我们走进人物错综复杂的内心和五彩斑斓的自然……
  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巧妙抓住了“饱经风霜”一词,让学生想象、写作。
  (2)读出空白。
  高明的艺术家善用“留空”手法,所谓的“空白”常隐匿着大量的语言空间和人文价值。教师要善于抓住它,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去贯通行文和思维的跳跃。
  如《鱼游到了纸上》,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空白,并进行微写作: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他静静地,心里却有很多语言:____)
  (3)读出冲突。
  读书是由浅入深的过程,初读时文本的描写会与正常的思维产生强烈的冲突,此处正是读写联动的结合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反差,强化情感冲突,边读边写,使语言的韵味更丰厚。
  如《触摸春天》,教师引导学生读出困惑:盲姑娘怎么能极其准确地抓到蝴蝶?再引导学生感悟她内心的细腻聪慧和对春天的热爱,再安排微写作深化体验:蝴蝶在安静的指间扑腾,她的心灵来到了____,她闻到了____,摸到了____,看到了____。
  (4)读出特点。
  文章因体裁不同,在语言、结构等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揣摩其特点。读写联动追求言意兼得,以读带写,以读促写,不仅学习表达,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加深理解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
  如《荷花》一课,作者思路清晰,先闻到荷花的清香,再细看荷叶、荷花的姿态,最后把自己想象成荷花,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此结构进行微写作。
  2.以“写”促读。
  (1)仿写。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摹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模仿可使读和写结合,既训练写作,又使课堂阅读得到延伸。
  (2)补写。
  有些文章语言含蓄,思维跳跃大,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补充空白,深化对原文的理解。
  如《尊严》中:“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他想:___。终于,他俯下身子,用唯一的手搬起砖来。”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乞丐复杂的内心,以走进人物的灵魂。
  (3)续写。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教师可指引学生发挥想象,续写此文。故事的发展是多元化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创造思维大有益处。
  如《半截蜡烛》写道:“刚到楼梯口,蜡烛熄灭了。”利用此空白,学生可想象蜡烛熄灭后的结局。
  我们应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读写的联结点,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联动,坚定不移地在阅读中进行微写作训练,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在“读”与“写”的往复中,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微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林仁赟.把写“挤进”阅读教学[J].北京:辅导员杂志社,辅导员,2014年第5期下旬刊,第93页、第100页.
其他文献
简述核子秤原理、系统构成.
本文介绍了案辊式真空箱的结构和性能特点。
在泰国的外来移民中,锡克教徒是一个颇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泰国共有两万多来自南亚次大陆持不同语言和宗教的移民.这些人被统称为在泰国的印度人,其中,信仰锡克教、传统语言为
退化是生命衰老的一种表现,本文通过了解衰老,对其进行研究后得出若干延缓衰老的方法。
【摘 要】思维是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所具有的重要能力,没有了思维能力,人类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如何可以高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能力,是现在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语文阅读在所有的阅读活动中也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所以深刻研究语文阅读思维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197-
安南自古为中国藩篱,中国历朝亦视之为一个重要的属邦。进入明代以后,这种藩属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明朝中后期,中国与安南莫、黎两朝同时保持朝贡关系,这是古代中越关系史
糖是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与人体的运动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通过补糖,不仅可以提高运动能力,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出现,还可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为此,本文通过分析运动训
本文介绍一种简单、方便、快捷的测定胶体硅微粒比表面积、粒径的方法--碱滴定法,适合工厂及研究中使用.作者用该方法对自行合成的胶体硅进行了测试、分析.
本刊讯2004年11月16日,海南省政府在香港华润大厦举行盛大的介绍会暨项目签约仪式。海南省委、省府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