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体性知识的语文教学例谈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7567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理所应当以语言文字应用作为主要目标,教学内容也应以语文知识、技能、方法为目标展开本体性教学。至于情感体验、价值观教育多元化等,则应在语文本体性内容教学的过程中“自然流淌”“水到渠成”,所以工具性的作用不容忽视,听、说、读、写的训练要贯穿始终。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想以《黄河的主人》一课为例,谈谈基于本体性知识的语文教学实施。
  【片段1】走近黄河(景)
  1. 描写黄河的词语:黄河滚滚、波浪滔滔、浊浪排空、惊涛骇浪。
  (1) 读词语,感受黄河壮观。
  (2) 指导书写“滚”字。(结合字理记住该字。“衮”由公、衣两个字构成,是指古代君王的礼服。“滚”字是翻转、滚动的意思。)
  (3) 区分“滔”与“涛”字。通过明晰“滔”字的意思是大水弥漫,“涛”字的意思是大波浪,要准确运用这两个字。(生写生字)
  2. 描写黄河的语句:“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1) 抓住关键词,体会读。
  (2) 读好“胆战心惊”,体会通过人物感受衬托黄河的壮观气势。
  (3) 播放黄河视频,学生体会后再读。
  以上的教学过程中,紧扣语文本体性知识展开。感受词语、读词语、写生字是学习生字的音、形、义;区分“滔”与“涛”字是借助字典理解生词意义;读好句段是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教学“胆战心惊”是感受衬托的表达方法。以上均是围绕语文本体性知识,展开了对于黄河壮观的情感体验,相信学生们会在学习完以上环节后,自然而然地感受到。
  【片段2】感受羊皮筏子(物)
  1. 找描写羊皮筏子的语句,师生交流,感受羊皮筏子的特点,体会朗读。
  (1) “那么小,那么轻”对比“又小又轻”,体会羊皮筏子的小與轻;学习通过“那么……那么……”的句式强调事物特点,设置场景,学生训练用“那么……那么……”说一句话。
  (2) 体会问句的表达方式,感受人物的惊讶,从而体会羊皮筏子的小而轻。师生一问一答,合作读。
  (3) “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读者六个人,而是这样表达呢?体会小小羊皮筏子坐的人多,更加惊险。
  (4) 找到关联词“只有……却……而且……”,梳理体积小、载物多、危险大。引导学生读好关联词,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以上教学过程中,笔者一直站在“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层面展开教学。“那么……那么……”句式、设问句的表达、一连串数字的呈现、关联词的运用,这些都是羊皮筏子描写的特色之处。抓住它们展开教学,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将会实实在在地得以提升。至于羊皮筏子小而轻的特点自不必单独再教,学生也已深刻体会到。
  【片段3】乘客与作者的对比(人)
  1. 读词语:“提心吊胆、谈笑风生”,想想谁提心吊胆,谁谈笑风生?
  2. 出示描写作者心理的句子:
  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我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住了。
  我不禁提心吊胆……
  3. 这些句子想告诉我们什么?(引导体会借作者的心理衬托黄河的险)
  4. 出示描写乘客的句子:
  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1) 哪里让你感受到乘客们谈笑风生?
  (2) 这些句子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机械割裂,教学中,也不宜简单的逐词逐句逐段地分析。笔者将描写作者心理的句子放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对比作者与乘客们的表现,就是想让学生在一个连贯、整体的阅读过程中,引发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不仅如此,阅读的过程既要指向情感的体验,更应指向衬托的表达方法。
  【片段4】小结写法,学会表达
  1. 小结写法:课文写黄河的惊险,羊皮筏子的小而轻,作者的胆战心惊,乘客的谈笑风生,是为了衬托艄公。黄河越惊险,羊皮筏子越小,作者越心惊,乘客越从容,越能衬托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写艄公的语言并不多,作者却抓住景、物、人衬托出本文的主人公黄河主人的形象。
  2.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特别的语文课,我们就来个语言训练,也用衬托的方法,不讲本节课内容的特别,你能抓住课文之外的人、景、物,衬托出这节课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今天课堂上,不仅有我们班同学和语文老师,还有几十位听课的老师。
  生:以往上课,我们都在本班教室里进行,今天我们来到了报告厅,报告厅两端还架设了摄像机。
  生:今天我上课格外的认真,举手次数多了,可是回答问题声音好像反而不如以前响亮。
  如果把本课教学的核心目标定位于学习衬托的表达方法,就需要把表达训练落到实处。怎样落到实处,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随意嫁接。教学中对景(黄河)、物(羊皮筏子)、人(乘客与作者)的学习,就是在学习衬托的表达方法。最后设计了课堂上的说话训练,也是引导学生抓住人、景、物进行现场表达,从而让本课教学的核心目标落地生根。
  笔者认为,紧扣本体性知识的语文教学,在当下注重集体备课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也有其优越性。基于本体性知识的目标明晰,有利于目标的分解研讨;基于本体性知识的目标操作性强,有利于教师互相学习借鉴。从这个角度看,基于语文本体性知识的教学在语文教研、课堂借鉴上更有其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明确了语文课程应该学什么。在学习语文知识和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把语文课变成纯粹的语文知识学习的课程,而是要结合语言具体情境,让学生在语言所创造的美好情境中,通过语言实践体验的过程,丰富情感认知,增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怎样用好语言情境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呢?语言文字的赏析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但目前正在使用的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短小古文出现的篇幅不是太多。其实,引导小学生适当涉猎短小浅显的古文,很有必要。  作为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血脉、经典文化最适切的温馨寓所——文言文,是中国人的精神之根、文化之根,是汉语言的宝库。尤其是一些经典短小古文,篇幅短小,内容浅近,极富情趣;古风古韵,尽在其中;文字洗练,
期刊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即启蒙阶段的阅读能力有哪些呢?他们刚刚接触文字,需要老师传授基础知识或入门知识,根据儿童身体、心理发展特点,依据大脑的四个功能感知区、理解想象区、判断推理区和贮存区的分工和联系,我们把启蒙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分为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评价能力四个方面。  一、认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基础  认读能力,即对于书面语言的感知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基础,也是这个结构体中的最低层
期刊
为了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提出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学科的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具体方式为在学校的教育课程建设中增加课堂学习、实践训练
一、品析语言文字之美  教学的人必须要有思考、学习和准备的过程,这就是信息内化的过程,然后把内化的信息传递给别人,于是教学成为最重要的体验。只有当教师把有言语特色、言语技巧和言语表达模式的运用技能教给学生,他们才能在说和写上形成知行统一,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如,苏教版四上《泉城》一文,开篇就有一段写景的语言文字雅致优美,可是学生往往不解其意,死记硬背了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
期刊
以新疆师范大学“三进两联一交友”模式为例,针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进行研究,首先概述新疆师范大学“三进两联一交友”模式,其次阐述新疆师范大学“三进两联一
一、语用理念的概念解析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提升。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语文知识和解题技巧的传授,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更明确指出,小学语文要注重实践,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根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就是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基于这一要求,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