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们这样过年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ns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从未如现在这般发达,精神生活如此名目繁多。只是,年年过年,年味儿越来越淡,反而是西洋节日越过越热闹。传统的春节到现在似乎只是为了一个理由而存在:回家。于是多少人日夜不歇,千里奔袭,回到父母身边,一年到头也就有这个机会陪陪他们,看望一下越来越老的长辈,与多年未见的朋友聚一聚。我们的内心被乡愁填满,我们开始怀念过去的好时光。过去的难道就是美好的吗?也许念念不忘的更多是那种年少时对简单生活的期盼与尽情欢乐的恣意,没有承受过生活压力的年纪对一切吃喝玩乐都无比兴奋。
  在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人,对过年的感受各不相同。记者采访了不同年代的人他们记忆中的春节是怎样的情景,发现其中代际鸿沟非常明显。年纪越大,对过年的记忆越趋向模糊,因为过年时的忙碌已经盖过了过年的喜悦,更别提如今人情往来成本连番上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最为怀念过去的春节,因为这一代人大多背井离乡,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不同阶段的过年情景,过去与现实对比印象深刻。90后们对过去并没太多怀念,因为他们正在经历最好的年代,过年和平时的节日也无多大差异,他们对传统更多的是好奇。让我们穿越一下,看看生活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人们的春节记忆。
  50后:过个年太累了
  采访对象:禹姨,退休职工,家乡湖南西南部
  我家里兄弟姐妹众多,五六岁就遇上三年困难时期,对饥饿的感受记忆深刻。小时候物质贫乏,过年没有糖果和水果,家里备的年货就只有瓜子、花生和糖豆子(一种用豆子熬制的甜品)。过年准备的荤菜要留着等客人吃过后,小孩子们才可以吃。小孩盼过年,盼的只是吃的,不要指望有什么新衣服,家里只有大哥大姐才有新衣穿,下面的弟妹只能穿旧衣服。上世纪7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供应的东西有限,到过年时东西会稍微多一点,比如一个人可多分配半斤肉,平时人均每月的配额是半斤肉,而且还要有关系。
  到了80年代,在工厂工作,日子开始富裕起来,过年就像办酒席,大鱼大肉杀鸡杀鸭,忙得不亦乐乎。这个时候过年就要准备很多天了,要做腊肉腊鱼腊肠血丸子,要准备蛋饺、扣肉、花豆腐、油茶、糍粑等。我那时当家,大采购时得担着箩筐去。过年前3天起有墟市,采购年货的集市人山人海。
  对春节最深的印象,就是小时候没有什么油水,有一年过年前杀年猪,兴奋地吃了一碗肥肉,油渍往嘴角两边流下来,然后就闹肚子,这个片段记忆犹新。小时候过年不要干活,只管玩,那是最幸福的时候,后来等到我当家,我就成了最忙的那个人了。在过去,过年是真的热闹,而今单纯的走亲访友变成了麻神聚会。
  如果可以穿越,会回到过去过年吗?
  过去过年太累了,现在春节简单多了,人也轻松,想想还是过现在的春节吧。
  采访后记:禹姨对过年非常矛盾,她一方面觉得过年很忙很累很麻烦,大冬天的要伺候一家子的吃喝玩乐,不是简单的活计,另一方面也期望一家人团团圆圆,特别是家里的老人希望看到所有亲人都在身边。
  60后:东北过年真热闹
  采访对象:林颖,传媒人,家乡东北辽宁
  我的童年,過年印象是花棉袄和红棉鞋,是糖果、花生、瓜子、榛子“管够”吃。大人忙着做豆腐、烙火灼、杀鸡、发面,小孩子则在屋外放鞭炮、溜冰车、打雪仗。除夕守岁,半夜会吃饺子,给长辈拜年,讨压岁钱。初一去街坊邻居家拜年,每拜一家,都会得“好吃的”,这一点最重要。过年那几天,是孩子们最自由、最开心、最得意的日子,可以吃到肉和糖果,可以看秧歌、看大戏。
  过年有蛮多特别的习俗的,比如言语上,饺子煮坏了,不能说“煮坏”,而要说“煮挣开了”,寓意着未来一年挣到钱了。除夕夜吃饺子前,大人会把孩子拎起来提一提,这样就会长高个子了。杀猪时猪的“巧儿”会留给女孩子吃,长大后就会心灵手巧。这个可能是独属于我的记忆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能年年杀得起年猪的人家不多,奶奶家是“大户人家”。
  记忆中的春节充满了对“年”的期盼,耳边尽是欢声笑语,是平时严肃的家长变得最慈爱的一天,是一大群伙伴,一帮兄妹的嬉闹,是雪花,是冰湖,是夜晚出街的灯笼,是样板戏,是鞭炮,是灶台上热气腾腾的饺子,是香喷喷的猪肉,是可以装满一口袋的炒花生炒榛子……现在的春节,略去了期待,少了“食”的诱惑,沉淀下来的,是亲人的团聚之乐,是亲情的升华与凝聚。只是现在的家庭,孩子太少了,全家团聚,缺少的就是孩子的喧闹声,没有了孩子的欢叫,就好像没有年的气氛。物质贫乏的年代,春节是“开荤”的机会,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了,春节就成了“团圆日”了,仅此而已。
  如果可以穿越,你会回到过去过春节吗?
  会,一定会。现在的春节,不如不过。
  采访后记:林颖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了,她特别想知道现在的孩子们心中的春节是什么样儿的。她认为对春节有美好记忆的,应该是1975年之前出生的人。不过在采访中发现,80后们对过年其实也心存怀念。
  70后:过年从腊八开始
  采访对象:崔军亚,出版人,家乡河北石家庄
  记忆中的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准备最久的节日,有好吃的,有新衣穿。在河北农村,农历十二月进了腊月门就开始准备过年的什物了。腊八的时候会泡“腊八蒜”(用老陈醋泡的大蒜,到过年的时候吃饺子用,那时蒜在陈醋里经过浸泡,已经由白白嫩嫩变得碧绿碧绿,很好看,也不像原来那么辣了)。之后大人们就忙着扫房子,洗洗涮涮,买年货、杀猪腌肉、蒸馒头、蒸年糕……好像有干不完的活儿,一直忙到年底。还记得有个民谣说的是腊月里忙的事儿: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我们那里过年时家家户户会放鞭炮,村里有几面大鼓,壮汉们敲锣打鼓的声音震得窗户玻璃嗡嗡响。小的时候村里还会组织扭秧歌、踩高跷等活动,现在这些活动都没有了。大年初一那天,全村的人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挨家挨户去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而城里的春节,整栋楼的邻居则“老死不相往来”。不仅过去和现在有差别,城乡之间也有很大差别。大学毕业后离家千里之外,几乎没有回家过过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年不能在父母旁和家乡过年,感觉挺难受的。
  如果可以穿越,你会回到过去过春节吗?
  可惜时光不能倒流啊,不然真想回去。
  采访后记:由于工作缘故,春节期间假期太短,让许多人“有家难回”。崔军亚对此深有感触,借此呼吁一下,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延长春节假期,最少应该有15天,一方面让人有机会从日常工作中脱离出来,养精蓄锐,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交通过于集中而造成拥堵。她道出了许多上班族的心声。
  80后:感恩有一个大家族
  采访对象:黄淑銮,营销代理,家乡广东广州
  小时候,大年初二,我们早早起床,换上新衣服——从扎头发的发夹、衣服、袜子、鞋子……全部是新的。吃完母亲做的斋菜,一家人就回外婆家。感恩母亲有一个大家族,外公还在世,我们先问安公公婆婆,听他们叮嘱“新年听话啊”,拿了红包,就可以自由活动。感恩外公有一个大家族,于是我们有好多表兄弟、表姐妹。大小孩子跟着小舅舅,屁颠屁颠到处放鞭炮,四处收红包……春节,是硫磺味,是鞭炮声,是新衣服,是美味的斋菜,是老人家的叮咛。
  在家里,母亲会在腊月二十八开始炸煎堆、油角;二十九逛花市,买花买年桔装饰家居;年三十母亲烧柚子叶水,一家人用它来洗澡、洗头发,父亲贴挥春;年初一一早,烧罗汉斋,第一顿吃斋饭。母亲家在黄埔,舅舅、阿姨家里新年第一顿都是斋饭,不知广州其他区是不是这样的习俗。
  大学毕业后,我都在外地过春节,有时一个人,有时和朋友一起。北方的春节比南方更有味道,也许他们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不过新的感受更容易引起对儿时记忆的共鸣。奇怪了,为啥春节非要待自己家里呢?一家人出门旅行,去感受其他地区的年味也是很好啊!既然大家已经习惯了流浪于江湖四海,假如春节是一个聚会的最好理由,那为啥不能平时好好聚一次,而免于创造春节交通“高潮”呢?
  如果可以穿越,你会回到过去过春节吗?
  会。过去对春节是期待,现在春节有点无奈,年味被商业味稀释了。
  采访后记:黄淑銮是个土生土长的广州娃,大學也是在这座城市读的。出来工作后,每到春节她就会背着行囊往外面跑,有一年春节一个人跑到了中国最北端漠河,鼻子都冻坏了。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驴友,她认为春节的形式不应该拘泥于传统。父母亲过了几十年的传统春节,我们以后的“传统春节”会是什么样的呢?
  90后:压岁钱存在自己的存折里
  采访对象:小杜,学生,家乡四川成都
  记忆中的春节是琐碎的:回农村老家围观松枝熏腊肉泪流满面;香肠挂在阳台上被小偷偷走;骑在我爸肩膀上在人潮里打望听不懂的川剧;爸妈吵架“为什么你那个什么叔不给我们孩子钱你还要给他孩子钱”之类;拿成绩表功;脚上裹着爸爸的羽绒服,在沙发里一边吃水果一边看春晚,因为吃太多凉的而呕吐(年年如此)。当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的过年钱可以存在自己的存折里。
  过年前,我妈会提前几周买鸡回来养,喂给自己家的食物,后果有三:一是我妈养出感情恻隐之心舍不得杀;二是被偷走;三是顺利杀了吃。感到奇怪的是,团年饭要选在所谓吉祥时间点——中午12:18分开饭,此外还有不能在大年夜洗澡洗衣服,说是不能洗掉财。
  对我来说,记忆中的春节和现在的春节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印象中有一次年前和表哥去逛超市,买了好多想吃的想玩的,最后一共才花了一百多,现在貌似随便逛逛就……还有就是现在在外地念书,回家就跟打仗一样。
  如果可以穿越,你会回到过去过春节吗?
  偷窥一下就回来。
  采访后记:小杜即将大学毕业,这也是她最后一个连着寒假的春节了,一想到以后可能要在外地过年,到时应该会流泪满面吧。90后们对春节的感受没有太大的落差,反正“好的都给你,好的都给你,好的都给你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年记忆,那是全家上下齐心协力为过年而忙碌的热闹,是一年到头终于可以放纵一下的轻松,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没心没肺的欢乐,是异乡人再也回不去的乡愁。即使春节已经淡得没有年味儿了,即使我们只能在回忆中寻找那些美好的片段,春节还有一个强大的理由值得十几亿人为之疯狂,那就是回家。2013年的春运已经开始,进入1月,广州火车站就已出现返乡人潮。在地铁上看到那些背着行囊,脸上写满兴奋的人们,默念着回家真好。
其他文献
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两军实力相差悬殊,袁军数倍于曹军,曹操部将大多认为袁军不可战胜。但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军。袁绍弃军逃跑,全部的辎重物资、图册兵藏被曹军缴获。  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现了许多书信。这名心腹拆开其中一封,看了几眼,立刻脸色大变。他把所有书信收齐封好,然后抱着信件去向曹操汇报:“主公,这些都是袁绍与人来往的密函!”曹操接过信件,拆开看过几封后,对心
自然界中黑色的花朵极其稀少,科学家对4000余种花进行统计,发现只有8种是黑色的,所以黑花往往特别名贵。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其中的奥秘还要从太阳光说起。太阳光是由7种色光组成的,其波长长短不一,所含热量也不同,花的组织,尤其是花瓣,一般都较柔嫩,易受高温伤害。  自然界中的红、橙、黄色花较多。它们能反射阳光中含热量较多的 红、橙、黄色,不致引起灼伤,有自我保护作用。而黑色花能吸收全部的光波,在阳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是华人传统的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先来听听中秋节的故事吧。  农历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3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纷纷效仿,在中秋时节赏月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了民间。  与中秋节有关的传说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和朱元璋月饼起义等版本,其中又以嫦娥奔月流传最广。  嫦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从背景回溯、名家评点、知识聚合、原文呈现四个方面灵活运用拓展资料,深化文本解读,不仅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文本阅读;拓展资料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7-082-1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中,语文课文不是一篇篇封闭狭隘的阅读材料,教师在尊重文本、
摘 要: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不断满足师生多元化发展的一种内在需要。本文通过挖掘“阳光”校园文化,构建“阳光”课堂文化,开展“阳光”校园活动,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丰富学校内涵建设,让全体师生在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生活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阳光教育;校园文化;学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摘要】语言知识的学习必然是伴随着对文化、生活、风俗、宗教等多种社会背景的知识学习,全球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促使人們的交流变得更加具有广泛意义,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传授语言知识,要更加注重跨文化交际内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知识,从而不断提升学习兴趣,增强沟通能力,提升对文化认知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 跨文化传播 教学模式  我们所讲的跨文化传播就是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视野、不同的角度中
摘要:笔者通过一个班两次体育课的教学对比,描述分析了体育教师戴着“有色眼镜”进行不同预设和教学所带来的失败和成功,并进行思考。  关键词:案例;课前预设;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7-056-2“二(3)班的体育课终于结束了!”心里正暗舒一口气时,就听到这个班的小班长许玮(化名)颤微微地问道:“郑老师,我们班今天的表现能得几分啊?”我头也
摘要:心理学上通常把“惹事”儿童在身体和言语两方面蓄意损害别人的行为称为攻击性行为。一个心存爱意的孩子是不会无端伤害别人的。怎样才能使带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由暴躁变得温和、由孤立变得合群、由冷漠变得热情?本文拟从成因和矫正策略两个层面对儿童攻击性行为进行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儿童;攻击性行为;成因;矫正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8
摘要:笔者以文本作为“例子”,从“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这一核心的“教学价值”出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形式、结构、意义进行分析解码,体会作品的深层意义以及作者的实际意图,来学习表达,学习语文,落实语言的运用。  关键词:言语智慧;研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66-1一、立足文体样式,发现语言学习的价值  入选小学教材的课文,文
摘 要: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每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生态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态课堂;基本特征;建构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005-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