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632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方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高考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加注重对学生应用生物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历年的高考来看,实验往往是学生答题的一个瓶颈,是决定学生得分高低的关键,因此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研究,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更有利于应对高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各科中大力倡导,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以实验为载体的探究是生物教学最显著的特征。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非实验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在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等方面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生物实验教学的反思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综合能力,这无疑是当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所必需的。纵观传统高中生物学实验,基本上是以学生被动地、验证性地完成整个试验过程,求证实验结果为主。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上必然会有所限制,束缚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其兴趣下降,科学素养难以全面提高。虽然在验证性实验中学生也可获得知识,但掌握的知识难以巩固,无法通过对知识的探究达到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的效果。另外,验证性实验对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以及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挖掘不够,对学生的情感调动不够充分,大大削弱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作用。
  二、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
  (一)重视实验准备,丰富学科知识
  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往往是教师做好了实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实验过程,往往忽略了学生对实验的准备。组织学生做探究性实验,教师既要成为学生的指导者、组织者,又要和学生平等地参与实验研究,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探究型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所以每次实验前,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信息资料和背景知识,或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鼓励学生筛选和提取有效信息。如在做“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前,可先让学生查阅资料,思考:①可溶性还原糖主要有哪些?②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试剂有哪些?③怎样选择实验材料能使效果更明显等问题。学生在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学会了获取知识,又扩大了知识视野。
  (二)创设探究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大纲的课程目标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科学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初步学会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养成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与合作精神”。利用生物实验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提问,增强学生问题意识。例如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过程中,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现象的观察:在做菜陷时,加入盐就有水分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就会造成“烧苗”的现象。再加以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同时让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与探索,能更好地理解知识,获取学问,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三)注重实验探究过程,加强科学方法训练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重要课程理念,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生物教师不但应该接受这一理念,而且必须将这一理念体现到教学行为中。探究性实验是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利于学生把已有的生物学知识系统化,整体化,从而转化为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如在“叶绿素的分离和提取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巧妙地将问题设计成新的探究点,让学生探索,比如:制作滤纸条时为什么要剪去两个角?用滤液画线时为什么要细、要齐等探究问题,促使学生设置必要的对照实验,并从中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使知识真正内化,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四)重视学生参与,加强结果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重结论轻过程,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无法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无法形成独特个性。而良好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客观、实事求是地开展科学实验。在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如观察细胞分裂实验,在显微镜里,几乎看不到分裂细胞,试分析其原因。引导学生思考:①从取材角度看,可能是没有取准生长点部位导致的;②从步骤及操作角度看,可能是没有压片,导致标本太厚,看不到单层细胞;③从显微镜使用角度看,可能是没有移动寻找。通过探究实验,充分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有利于学生在亲身经历实验的过程中磨炼出求实、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使原本看似高深莫测的科研过程揭开神秘的面纱,不仅将生物学的结论告诉学生,还将为什么从事这些结论的研究,以及获得过程和在获得过程中经历的种种曲折反馈给了学生,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到完整的实验过程以便领悟设计、创新、合作思维的真谛,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发展了学生对已有理论或新理论的形成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价的能力,实现了学校对学生知与能培养不脱节的愿景;更加有利于以后的教学,但是实施起来肯定困难重重,教师的工作注定碎屑而艰辛。不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吾心!
  参考文献:
  [1]张正明.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4):133.
  [2]肖剑.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J].俪人:教师,2014,(15):126.
  [3]郑利.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14):52.
  [4]刘国棉.浅析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J].新疆教育,2013,(10):43.
  [5]孙俊棒.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4):126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素质教育在教育领域并不陌生,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素质教育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成为了广大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但是,在教育教学中能否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思想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本文就如何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数学思想方法;素质教育;策略方法  一直以来,素质教育是广大教育界所探究的重要课题,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 要: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结成的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以及组际间的合作学习,并在组员的有效合作学习模式下,实现缄默知识的传递。本文以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与问题为切入点,结合新课改视域下缄默知识的传递之于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探讨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缄默知识传递的实现途径,以期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做出有益的指引。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缄默知识;传递  现
目的:   1.探讨天麻素缓释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有效性及其可能作用机制;   2.探讨天麻素缓释片与天麻素普通片对比,前者是否更具优势。   方法:   选取以眩
在许多基础知识和语言知识中都会用到具有抽象性的知识,小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比如在拼音教学中,开口音、闭口音的发音过程中口腔、声带的变化都比较抽象,教师需要通过图片、动作的配合才能将知识展现出来,而许多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如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运用评价性语言,对发音正确的学生给予赞扬和肯定,对发音错误的学生给予理解、信任和包容,尽量以启发为主,这样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消除
摘 要: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是时代的要求,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信息技术与品德教学整合的坚实基础。依靠信息技术,是静止的教材变为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的影像内容。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对于构建高效品德课堂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品德;教学;促进  二十一世纪,全球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品德教学中,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品德
摘 要:数学的美在于教师如何让学生去感受它的乐趣和逻辑的严密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实际结合和应用,减少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意识;自主空间;自主能力  要想学好数学,首先要让自己喜欢数学、欣赏数学,因为数学是美的。数学的美在于它的精妙。精,是指它的严格和精确,严格的概念,严密的逻辑推理,计算的精细和精确。妙,在于神机妙算,在于思考联想,在于方法运用之妙。  初中学生,特别
摘 要:“研究性学习” 课程已作为必修课正式开始实施了,同时要求各门学科都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旨在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在研究中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本文是在对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生的理论进行比较系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就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目标,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数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