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方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高考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加注重对学生应用生物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历年的高考来看,实验往往是学生答题的一个瓶颈,是决定学生得分高低的关键,因此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研究,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更有利于应对高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各科中大力倡导,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以实验为载体的探究是生物教学最显著的特征。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非实验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在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等方面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生物实验教学的反思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综合能力,这无疑是当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所必需的。纵观传统高中生物学实验,基本上是以学生被动地、验证性地完成整个试验过程,求证实验结果为主。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上必然会有所限制,束缚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其兴趣下降,科学素养难以全面提高。虽然在验证性实验中学生也可获得知识,但掌握的知识难以巩固,无法通过对知识的探究达到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的效果。另外,验证性实验对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以及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挖掘不够,对学生的情感调动不够充分,大大削弱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作用。
二、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
(一)重视实验准备,丰富学科知识
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往往是教师做好了实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实验过程,往往忽略了学生对实验的准备。组织学生做探究性实验,教师既要成为学生的指导者、组织者,又要和学生平等地参与实验研究,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探究型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所以每次实验前,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信息资料和背景知识,或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鼓励学生筛选和提取有效信息。如在做“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前,可先让学生查阅资料,思考:①可溶性还原糖主要有哪些?②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试剂有哪些?③怎样选择实验材料能使效果更明显等问题。学生在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学会了获取知识,又扩大了知识视野。
(二)创设探究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大纲的课程目标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科学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初步学会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养成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与合作精神”。利用生物实验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提问,增强学生问题意识。例如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过程中,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现象的观察:在做菜陷时,加入盐就有水分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就会造成“烧苗”的现象。再加以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同时让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与探索,能更好地理解知识,获取学问,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三)注重实验探究过程,加强科学方法训练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重要课程理念,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生物教师不但应该接受这一理念,而且必须将这一理念体现到教学行为中。探究性实验是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利于学生把已有的生物学知识系统化,整体化,从而转化为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如在“叶绿素的分离和提取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巧妙地将问题设计成新的探究点,让学生探索,比如:制作滤纸条时为什么要剪去两个角?用滤液画线时为什么要细、要齐等探究问题,促使学生设置必要的对照实验,并从中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使知识真正内化,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四)重视学生参与,加强结果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重结论轻过程,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无法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无法形成独特个性。而良好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客观、实事求是地开展科学实验。在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如观察细胞分裂实验,在显微镜里,几乎看不到分裂细胞,试分析其原因。引导学生思考:①从取材角度看,可能是没有取准生长点部位导致的;②从步骤及操作角度看,可能是没有压片,导致标本太厚,看不到单层细胞;③从显微镜使用角度看,可能是没有移动寻找。通过探究实验,充分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有利于学生在亲身经历实验的过程中磨炼出求实、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使原本看似高深莫测的科研过程揭开神秘的面纱,不仅将生物学的结论告诉学生,还将为什么从事这些结论的研究,以及获得过程和在获得过程中经历的种种曲折反馈给了学生,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到完整的实验过程以便领悟设计、创新、合作思维的真谛,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发展了学生对已有理论或新理论的形成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价的能力,实现了学校对学生知与能培养不脱节的愿景;更加有利于以后的教学,但是实施起来肯定困难重重,教师的工作注定碎屑而艰辛。不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吾心!
参考文献:
[1]张正明.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4):133.
[2]肖剑.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J].俪人:教师,2014,(15):126.
[3]郑利.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14):52.
[4]刘国棉.浅析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J].新疆教育,2013,(10):43.
[5]孙俊棒.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4):126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各科中大力倡导,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以实验为载体的探究是生物教学最显著的特征。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非实验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在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等方面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生物实验教学的反思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综合能力,这无疑是当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所必需的。纵观传统高中生物学实验,基本上是以学生被动地、验证性地完成整个试验过程,求证实验结果为主。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上必然会有所限制,束缚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其兴趣下降,科学素养难以全面提高。虽然在验证性实验中学生也可获得知识,但掌握的知识难以巩固,无法通过对知识的探究达到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的效果。另外,验证性实验对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以及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挖掘不够,对学生的情感调动不够充分,大大削弱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作用。
二、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
(一)重视实验准备,丰富学科知识
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往往是教师做好了实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实验过程,往往忽略了学生对实验的准备。组织学生做探究性实验,教师既要成为学生的指导者、组织者,又要和学生平等地参与实验研究,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探究型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所以每次实验前,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信息资料和背景知识,或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鼓励学生筛选和提取有效信息。如在做“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前,可先让学生查阅资料,思考:①可溶性还原糖主要有哪些?②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试剂有哪些?③怎样选择实验材料能使效果更明显等问题。学生在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学会了获取知识,又扩大了知识视野。
(二)创设探究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大纲的课程目标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科学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初步学会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养成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与合作精神”。利用生物实验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提问,增强学生问题意识。例如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过程中,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现象的观察:在做菜陷时,加入盐就有水分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就会造成“烧苗”的现象。再加以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同时让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与探索,能更好地理解知识,获取学问,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三)注重实验探究过程,加强科学方法训练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重要课程理念,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生物教师不但应该接受这一理念,而且必须将这一理念体现到教学行为中。探究性实验是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利于学生把已有的生物学知识系统化,整体化,从而转化为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如在“叶绿素的分离和提取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巧妙地将问题设计成新的探究点,让学生探索,比如:制作滤纸条时为什么要剪去两个角?用滤液画线时为什么要细、要齐等探究问题,促使学生设置必要的对照实验,并从中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使知识真正内化,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四)重视学生参与,加强结果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重结论轻过程,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无法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无法形成独特个性。而良好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客观、实事求是地开展科学实验。在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如观察细胞分裂实验,在显微镜里,几乎看不到分裂细胞,试分析其原因。引导学生思考:①从取材角度看,可能是没有取准生长点部位导致的;②从步骤及操作角度看,可能是没有压片,导致标本太厚,看不到单层细胞;③从显微镜使用角度看,可能是没有移动寻找。通过探究实验,充分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有利于学生在亲身经历实验的过程中磨炼出求实、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使原本看似高深莫测的科研过程揭开神秘的面纱,不仅将生物学的结论告诉学生,还将为什么从事这些结论的研究,以及获得过程和在获得过程中经历的种种曲折反馈给了学生,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到完整的实验过程以便领悟设计、创新、合作思维的真谛,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发展了学生对已有理论或新理论的形成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价的能力,实现了学校对学生知与能培养不脱节的愿景;更加有利于以后的教学,但是实施起来肯定困难重重,教师的工作注定碎屑而艰辛。不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吾心!
参考文献:
[1]张正明.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4):133.
[2]肖剑.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J].俪人:教师,2014,(15):126.
[3]郑利.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14):52.
[4]刘国棉.浅析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J].新疆教育,2013,(10):43.
[5]孙俊棒.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