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

来源 :校本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ki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横空出世,使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而高三的语文教学固然要重视应试性,但我认为假如只一味地注重应试而忽略能力,这无异于舍本逐末。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以使学生形成和发展其语文素养。
   1.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知离不开他已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认知过程就是学生认知结构不断重构的过程。作为民办学校的学生,他们知识较为匮乏、自信较为单薄、语言较为苍白。同时作为一名教师,我必须面向学生群体,面向多样的学生,并帮助自己和学生从技术主义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还学生以自主学习、自由学习的空间;给自己以自我发展、创造性教学的空间。
   为此,我认为在语文课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别具匠心地“肢解”、“重组”教学内容,对现行教材采用“删、看、讲、补”四字方针。删即删除陈腐的内容;看即学生能看懂的知识,学生看看就行了,不用多讲,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作适当的精讲;补即补充最新的科研成果,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教师不仅胸中要有书本的“纲”,而且目中要有“人”。要把大纲的共性要求与学生的丰富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把握语文教育的个性特点,发挥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
   语言是生命之声,语言的活动就是生命的活动。因而,语文课堂也应当是溢满灵性的灵魂的碰撞,思维的火花都应当在这里觅到最绚丽而多采的舞台。语文学科具有多维性质,而基本特点则体现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无庸置疑:语文对人的影响有时是隐性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语文教育的本源。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改革“灌输+训练”的旧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是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最好方式。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既消除了教师和学生间的隔膜,也使学生和学生间得到了更好的交流。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多边对话的过程,是充满了学生的发现、质疑、思考与探究的过程。
   4.攻克软肋,整合维度,落到实处
   教学不能重结论、轻过程,两者都应关注,更应关注过程。特别是到了高三,我们在讲评练习时更应注重答案的重现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千万不能“一个思路,一个答案”。另外语文学科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生硬的外加,而是文章内涵的阐发、评论,是引导学生提升精神世界的一个契机。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贯穿这些主导思想,激活语文课堂的气氛,让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焕发出师生个性和生命的活力。
   5.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为了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转变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教师应顺应这种趋势,改变原先拥有知识的权威者形象,而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期望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来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充分发挥学生的各自特长,以特长带“特短”,致力于发展学生包括智力在内的整个个性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不是要让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否则再努力的教育,只会是扼杀学生的个性,脱离学生的实际,有害于人才的培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所以,只有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全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從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必须把自己从原来的“教书匠”的角色中摆脱出来,潜心地去研究我们的学生,给他们去创设多样的展现自己才智的平台。只有让学生在课内外散发出独特的个人魅力,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迸发出绚烂的火花!
   化腐朽为神奇,这是创造;化神奇为腐朽,是谓毁灭。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文化涵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放下可怜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去亲近那些渴望被关注的心灵,或许这样的我们更容易将学生的心紧紧地凝固在我们的课堂。现在的学生渴望被认同,所以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同样,对学生我们应当多一份宽容,多一点笑容,这一份宽容和这一份笑容将帮助我们更快地打开学生的心扉,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教学理念。当我们走进教室,别忘了带上我们真诚的鼓励的笑容和学生一起寻觅春天那浪漫的脚步。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回民中学)
其他文献
  体育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大众体育文化的迅速崛起,在大众体育文化视野下,主流意识早已充分认识体育所具有的魅力,包括情感渗透和沟通能力,权力美学具有独特的社会聚
会议
本文从“雌雄同体”的写作观出发,通过分析该观点的写作主张及女性主义翻译观的优劣,试图从“雌雄同体”观找到“拯救”女性主义翻译观的最佳途径,这无论是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
  1问题的提出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提出体育政策研究的必然性、必须性,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从几个不同的视角对国际体育政策进行审视,了解国际体育政策发展的历程、动向以及未来发
科技查新工作的形式起源于科技文献检索。然而作为一种深层次的、具有特定含义的检索工作.它丰富和发展了信息研究机构的文献信息服务内容,促进了科技信息研究机构不断加强自
情境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被广泛应用,英语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有关教学内容的情境,结合学生的特点,营造活跃的情境氛围,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
  病残体弱学生大学生由于其生理上的特殊原因,不能正常参加普通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而无法获得通过体育锻炼来康复身体、强健身心的目的.心理上也易形成不同程度的自卑,
会议
中学生年龄小,特别需要关心和帮助。生活中教师为学生创造和睦、宽松的环境,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才会乐于向教师说出真情实感,才会把教师当作朋友。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待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正确理解“民主”、“平等”的内涵,对教育过程发生的问题在思想上要有明确的认识,处理要适度妥当,既不小题大做,过分渲染夸大,也不简单粗暴,草草了事,这样才能促进师生关系健康、和谐。怎
朗读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和英语思维的关键,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英语单词、语法的背诵,着重英语教学中写的能力,导致英语教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