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抒胸臆 华章写春秋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q0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天津市中青年书法家,邵佩英先生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以金文为主体,时而高古厚实时而又很具有现代气息的书法作品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我也喜欢写点关于书画的文字,邵佩英先生就成为我接触较多的天津书协驻会负责人之一。
  多年来,邵佩英先生以金文大篆为主要研究方向,废寝忘食、不舍昼夜,奠定了自己在天津市乃至全国书坛的地位。读邵佩英先生金文作品,感觉到有两个特点非常鲜明:一是书写的高古、庙堂钟鼎之气势在作品间弥漫,仿佛回到宽袍华服的上古时代,淳朴、厚重、大气、自然,又不失活泼烂漫之态;第二个就是在装饰和形式上浓郁的现代气息。
  篆籀书写的最高意境应该就是高古不群,现代人往往为刻意追求创新,在研习大篆文字时,多临习邓石如、吴昌硕等宋以后及近代名家,之后才上溯三代,这样很容易循迹溯源,是一条学习篆书的有效途径,但是其弊端也很明显,往往明清书家痕迹明显,很难写出篆籀金文的高古朴拙之气。而邵佩英先生之书,以三代金文盘铭为根基,在深刻把握金文造型的同时,更多地是写出了远古先民殷商周文化的古老气息,意与古会。方薰《山静居画论》称:“书画贵有奇气。”黄庭坚也曾强调:“书画以韵为主。”观邵佩英先生作品,那种奇气、大气、高古之气、篆籀之气弥漫整幅作品,气韵在字里行间、点画线条中自由流淌,如远古之秦川汉水,用笔用墨变换之间,水随山势而流动,墨随笔势而徜徉。这些特点在其早期的作品中显现尤为突出。如:其为中日友好城市书写的《黄河大和》联、集周盂鼎铭文的《有田无田》联等作品,古蕴盎然,苍劲古朴之美尽显笔端。
  邵佩英先生书写最多的作品是金文对联,因对联字数相对较少,便于收集整理古字,这是大多数喜欢篆籀甲金文字的书法家最喜欢也最常用的一种创作形式。但对联创作最大的问题是难于布置,看似简单,要想在短短七八个字中求新求变,不板不滞,写出灵活生动又不失气韵的作品也是比较困难的。处理不好很容易千人一面、千联一面。邵佩英先生不断尝试,努力追求变化,尺幅之间新意迭出,古蕴盎然又不失现代气息,在装帧形式上努力折射出时代精神和风貌。在创作中,他一般喜欢选择仿古单色纸,与篆籀甲金文字的古意配合,相得益彰,包括拼接或者营造花色变化上,纸色古质,雅静协调。如:以中山王笔意创作的《众徒》联,突出了简洁大气的审美趋向;《太白》联在联语中间三段式释文题跋,古朴中增加了灵动色彩。而在题跋中不时采用朱墨点缀,更增加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如画龙点睛,神采毕现。
  在章法布局上,邵佩英先生总是精心构思,用心经营,既合古法又有新意,字的黑白布置停均大气、不激不厉、典雅大方、舒缓得体。同时,以释文或简短题跋映衬,增加了作品的活泼与变化。在释文、题跋上或整齐、或错落,或稍微紧致、或略显疏朗,变化中增加作品的观赏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太过规整乖口板滞的对联创作通病。其题跋落款讲究,不随时人故作或杂乱或太过规整,大密大疏,刻意做作。既承袭传统,而又根据整体布局,以通篇和谐、整体美感为宗旨,疏密有致,与主体文字相映生辉,让人看了自然舒服喻悦,赏心悦目。
  其深厚的传统功力和对书写的良好驾驭能力历来被书法同道称赞。如在一次国展投稿中,邵佩英先生仅用半天时间创作的一幅作品不仅入展,还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作品奖,其书写功力和创作能力可见一斑。
  邵佩英先生不仅在创作上功力深厚,他还是一位成绩突出的理论家。曾经读过其在《书法报》论述孙其峰先生创作成就的文章,字字珠玑、行云流水、见地深刻、精准翔实地将孙其峰先生的书画人生进行了淋漓尽致而又客观地描述。其论文曾入选全国第二届现代刻字艺术理论研讨会、全国楚简帛书法研讨会等。邵佩英先生谦逊好学,在天津二宫、南开文化宫、文化街的旧书摊上会经常看到他的身影,淘书、藏书,学习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经年累月,乐此不疲,废寝忘食,不舍昼夜。我想,这也正是他书法创作与理论都非常出色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名普通的书法人,我对天津书法家协会总怀着一种从内心深处生发出来的敬畏之情,有时候去协会办事总是心怀忐忑,可每次见到邵佩英先生,他总是很热情。记得有一次我拿着自己的习作去请教,邵佩英先生在提出中肯意见的同时,细心讲解示范,令我非常感动,热情敬业、提掖后学,这是天津书法界的传统,也是天津书法的未来和希望。
其他文献
朝洛蒙 蒙古族,1955年生。现任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篆刻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展、篆刻艺术展、中青展、并在八届中青展获奖。作品入展西泠印社主办的评展、国际展并多次获奖;篆刻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美术馆篆刻艺术邀请展等全国篆刻名家邀请展。篆刻论文曾获全国首届篆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曾获内蒙古自治区人
期刊
陈峰,字了奇,别署癯夫、莲花堂主。1964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199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书法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书协《沙孟海研究》杂志编辑。作品获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奖”,第四届浙江省中青年展银奖。入选第三届全国篆刻展,第六届全国中青展,首届浙江中青展,第二届、第五届全浙大展,第二届全浙篆刻展,首届
期刊
王清健 河南商丘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协理事、河南省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美协中国画人物画艺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河南省书画院学术委员、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商丘市美协名誉主席。《绿遍祖国》1980年入选金军美展,《长白山人》1990年被中央美院收藏,《大红枣》1997年入选全军第九届美展,《春浓》1999年获河南省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学术一等奖,
期刊
朱万章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著有《书画鉴考与美术史研究》等论著20余种,出版《一葫一世界:朱万章画集》。  恽向(1586年-1655年),原名本初,字道生,号香山老人。他一生在仕途上并无建树,只在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补常州府学附生,以例贡国子监,在京城居住30年而未遇有升迁的机会。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他被举贤良方正,得以除内阁中书,后
期刊
童迅 字正之、茂父,号心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赏石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印社副秘书长,南京颜真卿书画院副秘书长,江苏省甲骨文学会理事,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顾问。  熟知童迅,要追溯到1988年由江苏书协、南京印社承办的“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的会务工作中,他与孙向群以不同的性格与气质组成互补搭档,以相同的对艺术的挚爱与对工作的认真这一姿态给
期刊
刘洪彪先生是当今书界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忽视的现象之一——无论是在最普及的意义上,还是在最学术的意义上。  第一,洪彪先生是真性情人。如果不穿戎装,不轻言笑,他给人的感觉是既严肃又文弱。然而交往多了,你会发现,这个表象是半对半不对。对的是严肃,不对的是文弱。  他确实严肃。尤其是对书法的学术和艺术问题。我曾经和他一起参加过多次书法展览的研讨会,记忆中每一次他的发言,都有切中肯綮且不乏严厉的批评。老实说
期刊
王国安 别署谷安,室号静斋,1957年2月生于苏州。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书法作品获“杜康杯”东方书赛妙品奖,全国第二届青少年书法篆刻“神龙”大奖赛青年甲组金奖,江苏省职工书法、美术、摄影展金奖,全国职工书法、美术、摄影展优秀奖,江苏省美术书法展二等奖,入展全国第七届、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全国第二届扇面展,全国名家千人千作展,五百家精品展,
期刊
谢建军 1972年生,历史学博士,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师,副教授。  点画的形式美学是书法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现当代书法美学的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以点画的美学属性或者审美特征等问题表现出来,而且在汉唐书论中也是重要的內容之一。尽管汉唐书论中关于点画的美学形式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分析体系,也没明确提出“美学”的概念,但是在语言的描述上却处处都体现着对美的追求。关于点画的用笔方法及其美学特征,
期刊
值著名中国画家刘达江先生从艺70周年之际,师生联袂举办画展。这次画展意义非同寻常,呈现当代无锡源自吴观岱、秦古柳先生创启的一派,传承有绪,气势磅礴,传道得法,阵容壮大,犹如烟花三月的盛景,弥漫浩瀚太湖。  达江已届米寿之年,这次展出的30多幅精品,笔力雄辣,气象正大,韵味醇厚,风骨嶙嶙,端然是龙抬头咤叱风云的气概。在人们赞扬他艺臻化境的同时,也感佩他如恩师古柳先生一般的襟怀,爱徒教生,克服语言交流
期刊
庞鸥 1974年生,南京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畫专业。现供职于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南京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国家文物出境鉴定站书畫责任鉴定员,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出版《中国畫溯源与流变》《翎羽飞花——陈之佛工笔花鸟畫创作》,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清代是一个古典文化高度成熟的时代。居于文化成熟的制高点,清代的学者多有一种从总体上把握古典文化的意向。在中国畫领域,清代的畫坛,承续了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