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z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峰,字了奇,别署癯夫、莲花堂主。1964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199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书法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书协《沙孟海研究》杂志编辑。作品获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奖”,第四届浙江省中青年展银奖。入选第三届全国篆刻展,第六届全国中青展,首届浙江中青展,第二届、第五届全浙大展,第二届全浙篆刻展,首届国际篆刻展,新概念篆刻展,两岸书法篆刻交流展等,2007浙江青年书家20人展。出版《青年书法家——陈峰》《陈峰篆刻选》。
  近几年,我多研究戏曲,之于书法篆刻,关注渐少。前几天,读了一本篆刻的集子,名《江流有声》。内中作品,不仅喜欢,甚至让我感到震撼。我不认识陈峰,只是多年前见过他的字,有点碑意,有点帖味,有点徐青藤,又有点傅青主,却不全似,磅礴大气,若烟云藤蔓,奔来眼底,快意淋漓。今次见了他的印,更让我痛快舒畅,方寸间无比隽永。
  好的作品,总会令人赏心悦目。悦目,是直观的,容易做到;赏心才是内涵,需要欣赏者从作品中感受到别人没有的东西,体味到艺术之外的生命之情、自然之态。陈峰的《江流有声》,处处可以感受这种生命的、自然的以至超乎形象的哲学意境与禅宗之味。在他的作品里,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秦玺、汉印的古趣、构图和技巧中,看不出明显的流派和时代,是古是今、似古又今、非今非古,他已经从历史、文化、地域、流派以及具象的私玺花押、秦砖汉瓦和书法绘画中汲取养分,把它们掰开揉碎,重重地掺入自己的艺术语言,方寸艺术问呈现的是生命的律动,自然的生动。细看,绝不是无源无流,更没舍本求末,而是传统印艺中驾轻就熟的“陈峰式”的综合表现,没有深厚的传统功底,比如书法,比如刀工,是难以为之的。
  吾友伟年与陈峰友善,问及陈峰是个什么样子,日,瘦瘦的。我上网一搜,果然,清瘦,但看上去蛮精干的样子。这么清瘦的人,怎能刻出这么大气的印章来?看来,字如其人,印如其人,只是一种精神和思想的体现,与相貌是基本无关的。难怪他的许多印款,别署癯夫。故尔,观陈峰之印,首先有大的印象,这大,有两层意思,一为作品面积的大,一为小小印面中体现的笔底烟云、胸罗丘壑的大。两种形式,做好都不容易,尤其后者。比如,他的“出门寻山水”印,12cm见方,我不晓得他是用多大的刻刀刻的。治大印者,在我印象中,西泠老社员高石农先生是有名的。20余年前,我随姚建杭先生去无锡拜访高石农时,就亲见先生有一把一斤重的刻刀摆在案头,专治大印,叹为观止。纯粹的大,也许不难,就像近年出现的一些所谓艺人,扛个上百斤的毛笔在在地上“画”字表演,很是热闹,内行人是为之侧目的。孔子曰:“巍巍乎唯天为大。”尊儒之后,所以敬天敬地,天地最大,也最美。庄子云:“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朱屺瞻先生则说:“作画需有‘宇宙感’……最高的意境。则需与天地同脉拍,这就是宇宙感。”这种大的意识,反映在艺术之中,也可表现大之美,包涵了宇宙之美。篆刻,是中国独特的民族艺术,在这方寸之间,却也可体现世间万物、胸中云壑。读了陈峰的印,更有这种感受。就说这方“出门寻山水”吧,朱白相间,疏密相融,似乱头粗服,又显缜密细微。印与边款总是一体的,有时我更喜欢看边款,边款于印文而言,是衣裳,是装帧,是解读,是治印者技能、学识和心性的表露。此印边款文“开门迎佳客,闭门读好书,出门寻山水,人生极乐之境界也”。字既有魏碑的厚实,又有金文的凝重,行楷中夹着草字,大气而灵动,痛快而脱俗,独具韵味。从此可以窥见他“玩”石成性、执著艺事之情致和使刀如笔、石上奔流的功力与情境。这也基本可以看到主人的生活习性与人生追求。这种追求和思想倾向,在他这一作品集中随处可见。搞艺术的,多为性情中人,陈峰似乎表现得尤为明显。如“与古人友”印,这应该是他艺术追求中重要的价值取向,但法古不泥。我既看到了齐白石的痛快淋漓,也隐见了吴昌硕的敦厚苍茫,或规整,或错落,或斑斓,似从远古碑板上剥离出来的历史风化之意趣,又有民间老砖旧瓦图案中简约、稚拙之美感。且看其边款:“与古人为友,可得识源;与古人为师,则会成奴也。故友善之而非臣服也。”其他如“意与古会”“智者不惑”“叫古人神魂颠倒”等等,基本都表现了作者这些意境和倾向。而“梦里常是刻印事”“写吾胸中之气”等,更是他于艺于印痴情不变的恒心和雄心。“无上咒”“无量佛”“心如水”“最易最难、觉凉觉热”“十分红处便成灰”等,又是他敬佛尊儒、参禅悟道的印中影像,这,在他取字了奇,署莲花堂主,已经明确而坦诚地向我们表白。黄宾虹先生曾说:“山水乃图自然之性,非剽窃其形;不写万物之貌,乃传其内涵之神。”陈峰是画山水的,且颇有造诣,他当然深谙此道,在他的印作里,也可以得见这种“传其内涵之神”的意境。在古与今、书与画(或印)的碰撞交合中,他总有自己解读,“薄言情悟,悠悠天钧”。比如其印作“臣书刷字”“江流有声、断岸千尺”,那种在自然本性里领悟万物变化构图意趣,在传统刻字里是难以接受的,但这里并不十分觉得突兀和畸形,反觉一种“忐忑”“乱象”的新境。“瑞雪造丰年”用“造”而非“兆”,就体现了他不要预示而求创造的意旨。即与古为友,发古幽思,“黄唐在独,落落玄宗”。这是一种高古的境界,非一般艺人可以领悟。陈峰已经从他的书画印中不停地实践并渐入这一境界,技近乎道,是十分难得的。
  对于全国的各个社团,我一直是敬重西泠印社的,它的学术境界和艺术要求的苛刻,不是那些有钱有位者想进就进的社团(我们希望它能永久保持这一宁缺勿滥、精益求精的社团宗旨),据说,他是凭实力考进去的。我坚信。在这个百年名社里,他算小字辈,但他的艺术水准,确切说,能够书画印均达到这一境界的,我可以武断地说,不多。至于他今后的艺术地位,当然还要经过历史的沉淀,沉淀中,浮现的终究是实实在在的有创新、有功力、有思想的“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者。我看,陈峰即是。这又给了我们几多期待。
  读了印,便基本了解了人。他的执著,他的思想,他的意趣,他的期许,他的快乐,以至他的郁愤,都已经镌刻于方寸之中了。这也是我对篆刻的一种敬畏和在这一艺术中体悟到的通会和神奇之境。
其他文献
王伯勋 1975年生于山东省鄄城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李少文等教授,获得学士学位,1999年任教于郑州纺织工学院艺术设计系艺术基础教研室,200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师从胡明哲教授,获得硕士学位,200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师从袁运生教授,攻读(实践类)博士学位。1998年《山村》获“中央美术学院年度展”二等奖并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
期刊
陈建,别署傅东,号承一,山东曲阜人。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书法教研室主任、首都师范大学艺术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教育书协理事、济宁市青年书协副主席、济宁市书协主席团委员、曲阜市书协副主席。作品曾参展全国第七、八、九届书法篆刻展,第四、五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二届册页展,西泠印社首届中国书法大展,一、二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电视书法大赛”,《书法导报》首届当代书法家评展并
期刊
卢忻1944年生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潘天寿纪念馆前馆长、潘天寿基金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秘书长、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评估委员、中国美协会员。曾参与主持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多次,独立承担国家和省级研究课题多项,主攻近现代美术研究和美术馆学研究和潘天寿研究。有《潘天寿传记》《中国美术馆学概论》等专著10余部,主编30余部,论文近百篇。  20世纪中国画坛诗书画可称“三绝”的大家,浙江为数不少,
期刊
王超尘 生于1925年,湖南津市人。现为中国书法协会会员、湖南省书协顾问、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书画研究院特聘书画家、深圳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顾问。出版有《王超尘隶书》(台湾发行)、《王超尘书法选集》《王超尘隶书岳阳楼记》《王超尘隶书桃花源记》《王超尘隶书醉翁亭记》。  20世纪后20年的书法创作,人们总是在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争论中来定位与找寻,也总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进行着选择。但就传统与
期刊
程大利 1945年生,江苏徐州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程大利工作室导师,荣宝斋画院程大利工作室导师。曾任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自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部分作品获奖。1989年获中日水墨画交流展一等奖;1992年赴马来西亚艺术学院讲学并举办画
期刊
盛诗澜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现供职于无锡博物院。  中国绘画史上有“青藤白阳”的说法,用以指称两位以水墨写意花卉名世的明代画家:徐渭和陈淳。这样的排名顺序其实不合常规,因为白阳比青藤早生了38年,按照惯例应该排在前面。肖平先生就曾经为白阳抱屈:“其实,‘青藤白阳’的提法并不合理,因为青藤亦源于白阳,是有了白阳才出了青藤的。”  陈淳(1483年-1544年),长洲人。字道复,
期刊
王洋 1958年生,安徽亳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无锡市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品有《茫茫秋海泣如霞》(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生命之晕》(入编《中国风景油画》);《金秋时节》(入编《今日中国美术》);《记忆中的阵地》(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军人·荣誉》(入选纪念建军65周年全军美展);《井冈山红军军工厂》(入选纪念建军7
期刊
2013年5月3日上午10点,由江苏省文联主办、扬州市文联承办的跨世纪的画史脊梁:江南三老——尤无曲、熊纬书、刘知白书画精品展,在扬州文联美术馆隆重开幕。画展共展出三老50多件书画精品,其内部的展品与外部的琼花观的古典园林建筑环境可谓相得益彰。  “三老”皆出生于20世纪的前10年,且于本世纪初相继离世,生命历程将近一个世纪。三人皆自幼即跟随名师学习书画,艺术历程也都在80年之上。观三老画作,第一
期刊
赵长刚 1958年生,山东淄川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画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创作委员会主任,淄博市文联副主席,淄博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作品获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展一等奖,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大展。多次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书法大展评委。作品和传略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河北美术出版社)。出
期刊
朝洛蒙 蒙古族,1955年生。现任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篆刻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展、篆刻艺术展、中青展、并在八届中青展获奖。作品入展西泠印社主办的评展、国际展并多次获奖;篆刻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美术馆篆刻艺术邀请展等全国篆刻名家邀请展。篆刻论文曾获全国首届篆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曾获内蒙古自治区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