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课技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2009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导课?导课即在教学中,教师用恰当的方式,创设良好的情境,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导课虽然在一堂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但是它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设计导课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由无意向注意转化,由平静向活跃转化,由抑制向兴奋转化,由满足向成功转化,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保证一堂课顺利进行。
  导课的方法很多,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要达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的目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既要精于文,又要博于史。对于文史知识、科技动态、自然知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都要有广泛的了解和积累,这样才能为自己的导课提供丰富的材料和信息。同时,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消化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要求,从教材中总结出承上启下富有感染力的导语。
  一、常见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1.开门见山法。这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如果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与上节课知识连贯不紧密,自成系统或者浅显易懂,而且教师进入课堂后,发现学生准备情况及情绪良好,就可以开门见山,以“这节我们学习某某课”或其他类似语言开始,直接进入新课中。
  2.课题导入法。课题是课文的灵魂,教师用形象精练的语言,解破课题的含义,点破课文的内容、脉络、体裁,由此引入新课,干净利落,直截了当。讲授古诗词最适宜用此法。
  3.介绍作者法。比如讲授《孔乙己》可以这样设计:“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他一生写了许多杂文、小说,作者曾经说过他最喜欢自己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小说。”
  4.成语、典故、故事导入法。如讲授歌剧《白毛女》选场时,讲一讲流传在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故事,激起学生学习剧本的兴趣,使学生明白文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5.悬念导入法。利用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巧妙设置悬念,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再导入正文。例如《宋定伯捉鬼》的导语可以这样设计:“一提起鬼,大概大家都害怕。可是有人不怕鬼,而且还捉住了鬼。今天我们学习《宋定伯捉鬼》,看看宋定伯是怎样捉住鬼的?”
  6.名句导入法。引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名人名言、诗词、谚语、俗语等导入新课。如引用徐悲鸿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导入《谈骨气》;以“失败是成功之母”导入《失败是个未知数》;以朗诵鲁迅先生的《自嘲》诗导入《有的人》。
  7.图像导入法。利用挂图、幻灯片、网上下载的图片影像片断等给学生以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导入所学内容。如用故宫博物院图、苏州园林图、人物图、电影《上甘岭》片断等导入《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课文,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特定意境中,使他们产生感情的共鸣。
  8.对比导入法。在讲授既有共同点又各有特色的文章时可用此法。现行语文教材按单元编写教材,这种方法较常用,既可以巩固旧知,又可以学有侧重,在比较中获得新知,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活的。比如教完《沁园春·雪》后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是咏雪的诗词,由于作者不同,所处时代不同,面对茫茫白雪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写法是否有别?请听我读课文。”这样一对比,就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进入探求新知的境界。
  二、导入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导入要有针对性。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所设计的导入方法要具体、简捷,尽可能用少量的语言说明课题要学习的内容、意义和要求。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情境,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需要。如果忽略这点,使导入与内容脱节,不论导入多么别致、精彩、吸引人,都不可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2.导入要有启发性。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以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通过浅显而简明的事例,学生得到启发,用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新教材。
  3.导入要有趣味性。设计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学生接受新教材,防止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从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强迫学生学习,学生对所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留在记忆里的。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不会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学习效率自然会高。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使学生处于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以便发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以最佳心理状态投身学习活动中,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4.导入要考虑语言的艺术性。要使新课的开始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就需要教师讲究导入的语言艺术。考虑语言艺术的前提是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还要考虑可接受性,不能单纯地为生动而生动,所以设计导入要根据导入方法的不同,考虑采用不同的语言艺术。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法,教学语言都要准确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饶有风趣,感情色彩鲜明突出。
  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虽有一定的方法,但无定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设计,认真取舍,使之上升到“艺术”的高度,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最佳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说《意外的旅客》中有三大有趣但意义深刻的矛盾点。喜欢离群索居的梅肯的工作却是一名需要周游世界并接触形形色色人物的旅行杂志的作家;循规蹈矩的梅肯养了一只冥顽不灵的小狗爱德华;沉默寡言的梅肯最终选择和外向开朗的穆丽尔成为夫妻。在辩证主义矛盾观中,矛盾基本属性之一的同一性指出,矛盾双方要创造积极条件,促使矛盾双方朝有利方向转换。小说中三大矛盾的存在都为主人公梅肯以后性格的改变埋下伏笔。  关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剑是一种短兵器,它主要的用途是战争、习武、防身等,常被人们赋予“百刃之君、诸兵之帅”等美名。除此之外,剑还有更加值得宣传与推广的地方——剑文化,比如:剑被帝王视为权
目的 探讨基于营养评估的康复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00例为本次研究中的对象,选取的时间段为2018年5月至2020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位伟人都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把认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学习对象。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我谈谈在课堂教学中的体会。  一、注重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之道,贵在善导。一个良好的导语,可让课堂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一旦出现“
目的 系统探究一款新型改良型约束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50例老年病人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约束带进行保护性约束,实验组行改良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小分子核糖核酸-126(Micro RNA-126,mi R-126)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为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能。方法收集2014年7
感悟,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目标,又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种基本方法。小学语文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要让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从新大纲的表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感悟是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前提,感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言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教师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教师导入得好,就能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所教的课文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迅速了解这堂课学什么,目的是什么,学习重点是什么,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同时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为整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流程的流畅运行提供可能。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十分注意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怎样有效导入呢?笔者在教学实践
摘 要: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或用以师生交流,或用以推动教学进程,或用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问题的表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提问的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提问 表达形式  有位老师在上《狐狸和乌鸦》一课时,设计了“狐狸和乌鸦是什么动物”这个问题导入新课,学生虽然对狐狸和乌鸦有所了解,却无从答起,教室一片安静,根本无法实现教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