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农村地区初中学校,由于信息技术教学起步较晚、教研及师资培训力度不够、缺乏交流、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较为缺乏,因此急需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因人施教,提高学习效率
我所在学校农村学生偏多,所以学生计算机的整体水平就要低于城区学校。面对这种情况,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一本教案讲到底”,而是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教学。教学内容既不能讲得太简单,那样就会使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不能以基础好的学生为起点来讲,那样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会觉得如同在听天书,不知老师讲的是什么。这样久而久之,不仅会打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使他们失去学习这门课的信心,所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堂练习。例如,在讲新建文件夹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掌握文件夹新建的方法,可以不规定创建的位置,而中间部分的学生就可以给他们出几道具体的题目进行练习,而基础好的学生就可以让他们在掌握了文件夹新建的方法后,举一反三,进一步学习掌握文件的新建。如Word文档、文本文档的新建等。这样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觉得人人都有练习做,给学生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图片处理、动画制作等。而普通学生将重点放在基础的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掌握上,因为基础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他们对计算机知识的继续学习。
二、增加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培养和维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但兴趣从哪儿来,如何让这位最好的教师发挥最大的作用。中学生想学习计算机最主要的原因是好玩,而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学生来说具有挡不住的诱惑。如果在教学中我们能因势利导,把“游戏”适时引入课堂,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转化为动能,就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根据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引入了游戏,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熟悉基本操作的手段。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通过《金山打字通》这个电脑打字学习软件,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比谁的成绩好。学生在“打地鼠”、“太空大战”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我通过游戏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而且促使学生自觉去练习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
三、提供素材,加强练习针对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的操作技能需要学生通过上机操作练习才能掌握。这些操作练习如果设计得不够合理,将会使练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受到影响,既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又达不到预定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平时上机操作的机会不多,如果练习的设计没有针对性,学生就更难以在有限的课堂练习时间上掌握所学的技能。因此,在设计上机操作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结合练习的目的,排除干扰因素,使练习更加充分有效。例如,在Excel格式设置的课堂教学上,教师演示了格式设置的操作方法后,布置学生进行练习。安排学生新建一个工作表,录入数据后再进行格式设置。这样的练习设计,对于熟悉计算机操作、文字输入速度较快的学生来说没多大难度。但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由于基本操作不够熟练、输入速度慢等原因,完成了数据录入后,已经到下课时间了,而对于本节课格式设置的教学内容根本就没时间进行练习。这大大影响了练习的效果,没能达到操作练习的目的。对于这类需要以某文件或素材为基础进行操作的练习,教师可以提供素材或半成品给学生,排除干扰因素,使学生练习更有针对性,达到练习的目的。如上述的课堂练习设计,教师可以考虑到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及文字输入速度,提供一个已经录入全部数据或者部分数据的数据表给学生,让学生直接在该数据表上进行格式设置。这样,学生可以有时间针对本节课格式设置的学习内容进行练习,使练习的针对性得到加强。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其贯彻到每一节信息技术课中去,真正使四十五分钟的能量得以充分体现,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从自身的行为举止、语言语音、精神状态、应变能力、板书设计等方面入手,争取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丰富的自我。
一、因人施教,提高学习效率
我所在学校农村学生偏多,所以学生计算机的整体水平就要低于城区学校。面对这种情况,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一本教案讲到底”,而是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教学。教学内容既不能讲得太简单,那样就会使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不能以基础好的学生为起点来讲,那样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会觉得如同在听天书,不知老师讲的是什么。这样久而久之,不仅会打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使他们失去学习这门课的信心,所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堂练习。例如,在讲新建文件夹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掌握文件夹新建的方法,可以不规定创建的位置,而中间部分的学生就可以给他们出几道具体的题目进行练习,而基础好的学生就可以让他们在掌握了文件夹新建的方法后,举一反三,进一步学习掌握文件的新建。如Word文档、文本文档的新建等。这样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觉得人人都有练习做,给学生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图片处理、动画制作等。而普通学生将重点放在基础的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掌握上,因为基础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他们对计算机知识的继续学习。
二、增加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培养和维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但兴趣从哪儿来,如何让这位最好的教师发挥最大的作用。中学生想学习计算机最主要的原因是好玩,而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学生来说具有挡不住的诱惑。如果在教学中我们能因势利导,把“游戏”适时引入课堂,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转化为动能,就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根据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引入了游戏,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熟悉基本操作的手段。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通过《金山打字通》这个电脑打字学习软件,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比谁的成绩好。学生在“打地鼠”、“太空大战”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我通过游戏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而且促使学生自觉去练习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
三、提供素材,加强练习针对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的操作技能需要学生通过上机操作练习才能掌握。这些操作练习如果设计得不够合理,将会使练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受到影响,既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又达不到预定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平时上机操作的机会不多,如果练习的设计没有针对性,学生就更难以在有限的课堂练习时间上掌握所学的技能。因此,在设计上机操作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结合练习的目的,排除干扰因素,使练习更加充分有效。例如,在Excel格式设置的课堂教学上,教师演示了格式设置的操作方法后,布置学生进行练习。安排学生新建一个工作表,录入数据后再进行格式设置。这样的练习设计,对于熟悉计算机操作、文字输入速度较快的学生来说没多大难度。但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由于基本操作不够熟练、输入速度慢等原因,完成了数据录入后,已经到下课时间了,而对于本节课格式设置的教学内容根本就没时间进行练习。这大大影响了练习的效果,没能达到操作练习的目的。对于这类需要以某文件或素材为基础进行操作的练习,教师可以提供素材或半成品给学生,排除干扰因素,使学生练习更有针对性,达到练习的目的。如上述的课堂练习设计,教师可以考虑到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及文字输入速度,提供一个已经录入全部数据或者部分数据的数据表给学生,让学生直接在该数据表上进行格式设置。这样,学生可以有时间针对本节课格式设置的学习内容进行练习,使练习的针对性得到加强。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其贯彻到每一节信息技术课中去,真正使四十五分钟的能量得以充分体现,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从自身的行为举止、语言语音、精神状态、应变能力、板书设计等方面入手,争取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丰富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