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中小学生创新能力薄弱的原因及其对策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c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教育在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中起着启蒙和奠基作用,而科学课又是科学教育的中心环节,因此,建构高效而有意义的科学课,对于清除小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的障碍,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改变当前传统低效的小学科学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独舞”,学生在座位上当被动的“看客”或“自由分子”的教学现状,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课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成了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科学课中小学生创新能力薄弱的原因
  1.科学课中小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远未建立
  科学课中小学生创新能力薄弱,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并未建立。“小学生创新能力”是指小学生在现有的知识水平前提下,通过探究,发现新的知识、观点和方法,并掌握其中的规律,新颖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的创新,并不需要“开天辟地”式的创新,更不需要从无到有“原始性的创新”。在科学课中,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思考过程,不能举一反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的建立,创新能力的培养便无从谈起。
  2.缺乏有经验的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国近年来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施时却困难重重,仍旧有部分科学课程以“满堂灌”,以书本知识为中心。有些学校的科学课,对于需要做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却是靠小学生背记实验步骤来进行授课。有部分科学教师虽然重视科学实验,但对于烦琐的准备材料的过程却偷懒回避,最终对于科学实验也属于随便应付的态度。有些老师则因为在学校从事多年的教学工作,年复一年,形成了职业怠倦,缺乏创新激情。
  3.学校并没有给小学生提供创新平台
  小学生参与知识创新和技能创新的机会远远不够,学校并没有提供创新平台。目前的大部分小学,班级人数仍旧是50人以上,分组实验时,人数也达到了5 ~ 6人。实验时,并不是所有的小学生都有机会动手,都是几个平时更有主见的小学生占据主导地位,在思维与动手实验上均影响了其他同学。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往往限制住实验器材,让学生设计实验;甚至完全告知实验步骤,对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极为不利。
  二、科学课中小学生创新能力薄弱的应对策略
  1.拓展视野,激发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创新
  在科学课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新。其实,小学生对部分自然科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体验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想法,教师应针对教学中探讨的科学问题先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如果在科学课堂上一一去提问,一堂课的时间明显不够,教师可以预先让学生采取画画和描述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最初想法设置一些问题激发他们去思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并在前期经验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此外,在科学课中,探究问题可以不局限于教材,可以围绕科学课设定相关的周主题、月主题。比如:某周科学课上的是《昆虫》,可以拓展成周主题,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昆虫总动员》,推荐阅读课外书籍《法布尔昆虫记》等,鼓励他们去观察昆虫、研究昆虫。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兴趣建立以后,小学生的想象力就会更加丰富,也会自然而然地主动去探究、思考和创新。
  2.提高科学教师自身创新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
  科学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由地接触相关的材料,也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实验材料,通过学生自由地摆弄、熟悉和探索,做出尝试性的创新和解释。如:教师在上《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一课时,教材上的实验是:把气球套在锥形瓶上,分别放置在冷水和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从而得到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教师往往只准备了气球等有限的相关器材。在这一探究实验中,其实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己想除了在锥形瓶上套气球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证明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这时候,有的学生想到了在锥形瓶口抹一些肥皂泡泡来观察热胀冷缩的现象。这样就会使得这一科学知识探究起来更加有趣,小学生也会因为这是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而且还被教师采用而感到高兴。小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大胆想象,并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尝到创新的乐趣,就会更加激发起探究兴趣和创新意识。
  3.建立开放性的小学科学实验与制作实验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校应该给小学生建立开放性的小学科学实验与制作实验室,学生可以根据相关科学课的主题在课堂教学内外利用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探索。长沙市很多小学都有科学实验室,但并不是开放性的,只有在特定的教学任务时才会使用。大部分学校认为建立开放性的实验室肯定需要大成本,而且害怕让学生“自由”使用会损坏仪器设备和影响小学生的人身安全。其实不然,小学生的科学创造既不需要开天辟地的新创造,也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其可以来源于生活。“生活化”的科学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例如:在上完《热胀冷缩》之后,教师可以在平时就让学生收集一些废旧的塑料瓶子、饮料瓶子、金属等放在小学科学实验与制作实验室,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想象,设计一些实验来比较液体、气体和金属的热胀冷缩。在这个实验室里,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从而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思考科学问题的习惯。
  总之,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小学科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开拓进取,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和发现,注意保持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小学生学习科学的潜力,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和探究创新能力,为培养小学生持续发展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科学教育教研室 湖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长期失神经支配环杓后肌形态学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水平的变化,为晚期喉神经修复选择时限提供参考。方法45例不同时间喉返神经损伤患者的环杓后肌
四川省广安凉滩水电站由于其规模较大,技术复杂,为确保工程顺利建设。必须针对期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从而为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建立相应的技术管理体系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CHF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
多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成绩一直位于全镇同年级前茅,究其原因关键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前提和基础  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深入学生,与之多接触、多交谈,了解他们的需要,关注他们的心声,分辨并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尤其是对生活上、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尽量让他们感受到教师
音乐中的节奏是音乐的重心和核心。根据近几年出台的《新课标》教学大纲,音乐的节奏训练是通过学习不同的节奏型,让学生掌握其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节奏的能力。  节奏的训练需要耳、眼、脑、手、脚及身体等高度配合才能精准完成,小学高段学生学习音乐的重心应转到节奏的训练中来,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学校重视、家长支持是保障  作为美育的主要载体之一——音乐教育,
目的观察慢性噪声暴露对大鼠行为学及其海马区5-HT1A受体(5-HT1AR)表达的影响,探讨噪声暴露对精神行为的影响及听觉系统与边缘系统的关系。方法将18只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
目的探讨小片段干扰RNA(siRNA)干扰NF-E2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对人喉癌Hep2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凋亡的差异。方法体外培养人喉癌细胞系Hep2,设立实验组和对
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的延续、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党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
目的探讨TCT、SCC-Ag单一及联合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9例TCT检测提示异常的妇女,进一步行血清SCC—Ag检测和阴道镜下病理学活检,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指明了“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双向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这里是指学生在生与生、生与师的口语交际实践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课教学中,努力创造双向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  一、营造双向互动氛围,调动学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