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基础教育应该相互借鉴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_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民族文化不同,经济基础不同,因而基础教育也不尽相同。从中美基础教育的比较中,分析各自利弊,不但要看到美国的优势,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不可妄自菲薄或盲目排斥,更不可东施效颦,而要中西结合,为我所用。教育管理要将分权和集中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将宽松和严谨有机结合,班级建制将大班和小班相结合,教师教育中要将师范教育和师范后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 中美;基础教育;教育管理;课堂教学;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 G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12-0031-04
  
  我喜欢我国的基础教育,但不知何时我又有点迷茫。
  从小学到中学,我喜爱学习,喜爱学校,那里有很多伙伴,有新鲜的知识,有严格的管理,有和蔼的老师。于是,恢复高考第一年,我选择了师范院校,而且是唯一的选择,一排四个志愿皆填师范。走上教育岗位以后,我兢兢业业,辛辛苦苦,却又实实在在,乐在其中。但是,有一天有一位美国学者说“中国中学生正在过着苦难的生活”,后来逐步接触西方的“人本思想”、“个性教育”、“做中学习”、“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等,我又开始反思我国的基础教育,反思我们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等的意义和价值。东西方教育的碰撞,中美教育的沟通,出现了向西方学习,向美国学习的“一边倒”倾向。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国的基础教育究竟怎么样?应该向何处去?这是一个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严峻的问题。
  2008年12月,我奉命率25位江苏省南京市骨干教师前往美国进行学习和考察。出发之前要求每一位教师“文献研究”美国教育,进行教育比较,确定自己此行的研究专题。学习和考察的过程中,虚心学习、认真调查、深入思考、积极对话、进行比较,为专题研究准备好材料和观点。回国以后,就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骨干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我们认为,中国和美国的基础教育是在两种不同的制度下、文化中形成的不同追求、不同样式的教育,而中美教育各有利弊,各有千秋,应该开展平等对话,相互学习和借鉴。
  
  一、教育管理,要分权,也要集中
  
  有人说,中国是中央集权体制的教育,而美国是州政府教育自治。在教育集权与教育自治的选择与实践中,我们看到各有利弊。
  中国和日本、俄罗斯、法国等一样,是世界上比较典型的教育集权体制的国家之一。国家设有专门而又权威的教育管理机构,全权负责;地方也设有相应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层层落实;基层学校负责执行,一线贯通。集权制教育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如果决策正确,制度有效,那么教育管理将会有序高效。但是,其弊端在于地方行政上传下达,往往不思改进;基层学校被动执行,常常不思创新。如素质教育自上而下,层层落实;课程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实验;信息技术也是中央发文,层层执行。偌大的国家,众多的层次,条件不同,基础各异,一个政策大家都能满意,一项举措大家都能执行,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认为,如果能够一定程度上赋权予地方,赋权予学校与教师,既能调动地方与学校的积极性,又能保证中央政令畅通,这样的教育管理才能有效保证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美国是联邦制政府制定教育法律法规,虽也有教育部,但目前只是主要负责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基本不会干涉各州教育;或者只能利用经费拨付加以引导和限制。而50个州的教育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教育的行政权在州政府,政府成立教育委员会进行管理;几乎每一个州都有各自不同的教育,教育部无需统一,也无法统一。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下,美国50个州就有50种不尽相同的教育,因而,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自主创新,各具特色,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产生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但是,美国的各自为政的教育管理是松散的,也是虚弱的;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缺乏国家教育行政的支持,传播不快,效果有限。而且,美国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教育质量悬殊,又因为各州教育课程标准不一,难以进行统一的测试。正如美国联邦教育部前副部长苏珊·斯科拉法尼所说:“我们没有全国统一的教育系统,教育应该达到什么标准由各州决定。有的州订的教育标准非常低,比如密西西比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州的全州统一考试设计得非常简单,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报告说85%的学生学业成绩达到优秀,然而当该州学生参加全国统一测验时,只有15%的学生成绩优秀。”① 教育质量难以考查,教育问题难以确定,教育均衡难以发展,是美国教育目前最棘手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全国统一的教育系统”。
  集权,政令畅通,便于发挥教育评价的杠杆作用;分权,自主创新,容易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应该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地、适当地赋权于地方、学校、教师,调动地方的积极性,焕发学校和教师的创造力。美国应该在教育“州治”的基础上,逐步地、适当地加大联邦政府统筹与管理的力度。
  
  二、课堂教学,要宽松,也要严谨
  
  中国的课堂教学主要特征是井井有条,而美国课堂的主要特征是生动活泼,也是各不相同,各有优势的。
  中国的课堂教学总体上是严谨的。温故与知新相衔接,导入与总结呼应,提问与对话配合,讲解与练习相辅相成,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构成有序高效的中国式课堂。中国的课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教会学生,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因此,中国的课堂表现在教学目标确定与检测的严谨,师生关系主导与主体的严谨,教学环节起承转合的严谨,教学方法讲授与练习的严谨,等等。严谨意味着高效,严谨也是一种作风。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课堂是建立在学生众多,资源不足,教师偏少,经费紧张的国情基础上的。但是,参照西方教育特别是美国教育,我们也发现,中国的课堂严谨有余,生动不足。一是课堂气氛易于沉闷,压抑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二是学生特长难以培养,容易产生千篇一律,容易出现千人一面;三是水平悬殊难以照顾,出现“一部分学生陪着另一部分学生读书”的现象。
  美国的课堂教学总体上是活泼的。我们听了富乐敦大学鲍博教授的“美国的课堂与课程”的讲座,了解了美国课堂的生动活泼,教师把游戏、手势、幽默等引入课堂,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参观了美国加州的戴尔初中,看了8节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课。教室就是一个温馨的“家”,学习和生活用品基本齐全;学生比较自由,座位没有固定的朝向,坐姿没有统一的要求,发言没有举手的规定,师生没有“师道尊严”式的界线,甚至写字的姿势也是五花八门。学生在教室里是学习,也是生活;学生在课堂上是学生,也是主人。但是,美国的课堂教学也是低效的,特别是在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方面。一是教师教学如行云流水,不太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二是学生学习缺乏规则,随意性造成注意力难以集中;三是课堂活泼课外松散,有悖文武张弛之道。我们听课的时候发现,许多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听课教师和学生助教身上,而教师基本上不加干涉。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越过了这个“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中国的课堂教学严谨本应该是一个优势,但是,过于严谨就成为呆板,而呆板则有损学生的学习与创造。美国的课堂活泼本该是一个优势,但是,没有任何限制的活泼就是一种放任,而放任则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现在,中国和美国的课堂教学与管理已经有了一些相互学习,但是,距离真正的相互借鉴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班级建制,要小班,也要大班
  
  中国大多是大班建制,而美国基本是小班化教学。大班教学效益高,小班化教学能够让学生享受更加充分的教育。
  中国人口众多,普遍是大班建制,每班学额一般在50人左右,甚至更多。因为中国占世界资源不足5%,而担负世界20%人口的教育,条件和经费决定了中国需要较长的时间执行大班教育。大班教育最早始于西欧16世纪工业化大生产,是在当时流行的“效率原则”指导下产生的。根据实验,把一批年龄相同、基础相近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用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教材进行教学,效率最高,于是,班级授课制出现了。班级授课制的高效率毋庸置疑,但是,它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个性化教育,从而导致缺乏特长的个性化培养,缺乏健全个性的形成。
  美国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几乎是中国的9倍;美国人口不多,相当于中国的1/5。28人一个班在美国已属大班了,美国提出小班化教学,要求每个班22人以内,最好是每班15人。为了实施小班化教育,美国联邦政府投入巨资支持小班化教学的实验与普及。但是,由于教育州治和穷人区、富人区人口不同,小班化教育也没有彻底实施,目前只有20个州实施小班化教育。② 但是,根据实验,小班化适合于小学低年级,年龄越小个性化教育越重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发育,意志力的增强,有意注意力的形成,集体学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高,到了中学,特别是高中,自觉意识越来越强,集中学习的可行性越来越强,因此,从付出的代价与收到的效果看,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逐渐减弱。
  大班教育和小班教育与经济基础关系密切。排除经济原因,从学生年龄特征看班级建制,我们应该考虑在小学,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重点实施小班化教育,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班级建制可以逐步扩大。
  
  四、教师教育,要师范,也要师范后培养
  
  中国的教师培养主要是师范制培养模式。有志教育工作的学生高中毕业直接报考师范大学,接受专门的师范教育,包括实习,获得师范毕业文凭,这样经过师范培养的大学生也就具备了教师的资格。在师范大学,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学科课程,学习教育方法,等等。这样的教师培养目标明确,内容具体,专业具有针对性,操作简便快速。但是,这样的师范生虽然经过了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习了必要的教育理论,有了一定的教育教学基础,但是,师范大学没有实习场所,只能在中小学进行有限的实习,并不能达到成熟教师的程度,许多新教师都是在后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锻炼,逐渐成长成熟的,因此,这样的教师培养会对学生学习造成或多或少、或长或短的不良影响。
  美国教师的培养时间长,要求高,过程复杂,是一种“泛师范教育”。首先是本科学习,本科阶段没有师范专业;然后是教师培训,进行教育专业训练;再是教育实习,委派导师进行专门指导;都合格了才能取得教师资格。三个阶段,大约8年时间,培养出来的教师应该说具备了教育教学的实际本领,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这样的新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但是,据了解,美国教师的培养一般不是只要8年就能解决问题的,通常在本科毕业之后,许多人选择就业,然后在各种岗位上继续进修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通过考试,因此,大学毕业10多年以后才走上教师岗位的比比皆是。
  我认为,中国也好,美国也罢,如果能够在本科师范的基础上,增加两年的现场实习和锻炼,再领取教师资格证书,这样就兼容了中美师范教育的各自的优点。
  中国和美国,社会制度不同,民族文化不同,经济基础不同,因而教育也不尽相同。但是,教育有其自身规律,而规律则是相通的。中国的基础教育和美国的基础教育也应该有相通之处。因此,立足本土,借鉴对方,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对于双方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大有裨益。
  
  注释
  ① 高靓:《考试不是为了惩罚学生》,《中国教育报》,2008-11-25(4)
  ② 杨启光:《当代美国中小学小班化教育政策的改革动向》,《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 沈玲玲.中美基础教育阶段择校政策比较[J].教育情报参考,2005(10).
  [2] 许云昭.超越差距——中美基础教育课程比较[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3] 张煜砚,中美基础教育的比较与思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2).
  [4] 刘亚荣.中美基础教育体制比较[J].中小学校长,2008(11).
  [5] 申超.中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比较[J].教育学报,2008(4).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 王永康)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浪潮下,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将互联网技术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体系建设中能够
【正】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浓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自然会事半功倍。游戏是小学生
【正】当今,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显得十分困惑与迷茫,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家庭、社会应该把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行、健全的人格,通过教育、管理、实践活动有意识地传
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奇于2007年9月4日,中小学开学之日,发表了长达32页的《致教育者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法国教育的期望。据说.这是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首次直接给教师写信。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面临的就业现状越来越严峻,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就成了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条新的路径。对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更要重视起来,采取双创教育的方式全面培养
【正】古诗词言简意赅却能给人们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如果将古诗词教学与学生写话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
摘 要:冶金行业对资源与能源的需求十分巨大,一些能源还不能再生,如果消耗殆尽将会阻碍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必须在工业发展中对实现技术上的改革,让我国的冶金工业实现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的工作标准。本文将以低碳经济下的冶金工程作细致探究。  关键词:冶金工程 低碳 节能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
互联网思维驱动下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创新实践极具现实意义。互联网思维驱动下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创新实践实现了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观念,培养教师课程资源开
当今英语课的教学理念是:“让每个学生成为优秀的地球村村民。”要让学生学好英语,建立一种特有的“轻松教学,快乐成才”的英语教学模式,营造浓郁的语言环境,围绕交际性原则,
网络2.0时代,以自主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者必须熟知如何建构和维护自己基于互联网的学习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