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志成同心筑梦勇攀高峰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her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多次强调的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作为一所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任建校董事,有着98年办学传承的红色学校,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对这个问题有着一以贯之的回答—— 改变民族落后、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栋梁之才、有志者事竟成。
  在迎接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回望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对“志成初心”有着更深刻的感触,更感动于一代代志成人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征程中,努力承担学校的社会责任、坚持全面育人、不断改革创新,走出有志竟成的办学之路。
  回望志成办学初心
  除了李大钊先生为主要创办人之一,志成中学的创建背景和追求与中国共产党也有着相通之处。1923年,9位风华正茂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在李大钊等15位教育贤达的支持下,胸怀“以教育培养健全国民、推动社会进步”的理想,吸收新文化运动精神和西方现代教育思想,克服重重困难,创办北京志成中学校。李大钊先生曾先后拿出大洋1500元支持志成办学,并引领志成中学确立了“改变民族落后,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栋梁之才,有志者事竟成”的志成中学办学宗旨。
  受当时先进的平民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创办者提出要“根据教育机会均等的精神,贫者免费,富者纳费,企图消灭现代教育为资产阶段独占之社会病态”。作为北京市首批平民学校之一,志成中学以低标准、低收费招收学生,为广大贫苦人家的孩子敞开了学校的大门。与此同时,学校高薪聘请名师,绝大部分教师都是北京高师毕业生。老校友们都说志成中学是“广收,严教,入学易、升级难”。
  从志成中学到新生中学,再到三十五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学校都坚守志成初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志成中学举办“特班”免费招收东北流亡学生,在四川建立志成分校对抗日军属子女实行免费和半免费教育,学生们发起建立救国飞机基金,还涌现出一批抗日志士;在抗美援朝时,新生中学的初高中毕业班学生踊跃报名参军,先后有两批近百名学生被批准参加军校;在新中国,三十五中志成学子牢记志成初心、传承红色基因,锤炼本领投身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
  百年志成,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志成学子。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宋平、王岐山、王光英、王光美、李锡铭等领导;有姜泗长、贾福海、邓稼先、李季伦、邓昌黎、董玉琛等科学家;有王冶秋、单霁翔等文博专家;有娄师白、马季等艺术家;有陶西平等教育家……
  赓续志成精神血脉
  志成文化里的红色基因和深厚底蕴,是三十五中宝贵的精神财富。高中部搬迁时,学校将旧址的标志性建筑原样复建并命名为“志成楼”,设计由校门、三江石和志成楼联成的“志成轴”,代表着学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在志成楼内设立校史馆,在校园内设立多处校史长廊,在校园网上开设“百年志成”专栏,在学校官微上推出志成校史特刊,以志成建校历史为主体创编话剧《志成初创》……学校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办学宗旨蕴含的家国情怀,以及“励精图治 自强不息 艰苦奋斗 有志者事竟成”的志成精神,浸润师生心灵,成为师生的精神动力。
  三十五中建校董事李大钊先生是20世纪初中国的先进思想播火者,他不仅是一位革命家,也是一位教育家。鲁迅三兄弟在北京的旧居位于三十五中高中部新址校园内。我们挖掘、盘活与两位先生有关的教育资源,让他们成为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的“大先生”。学校成立李大钊研究会和鲁迅立人教育研究会,开设鲁迅“立人”系列课程、李大钊“青春”系列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研究、宣讲中,主动走近两位先生,学习他们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勇于面对挑战的担当精神。
  三十五中志成文化血脉的红色基因也成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资源。在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近年来学校形成了“六个一”党建特色:建设一个党建培训宣传阵地,将李大钊生平馆作为红色教育和党建培训传承阵地;编写一本志成党史校本教材,精细挖掘学校红色文化资源,编写具有志成党史文化的党建校本教材;建立一套党员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完备的党建课程学分体系;评选一批志成精神感动人物,用“红色志成精神”涵养全体教师的师德和品行;开展一系列党员导师接力活动,尤其发挥党员教师在国旗下演讲、主题教育日、小学段探寻“红色印记”、志愿服务等德育实践活动中的能量传递;践行一次红色力量体验行动,形成一股传承力,将党的红色基因代代傳承。今年,学校将学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学习校史相贯通,引领全体教职工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传承、弘扬百年志成精神。
  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吸取办学宗旨的精神内核,基于对教育责任与使命的判断,三十五中将办学理念凝练为“志成教育——立志·成人”。不忘志成初心,学校要引导学生认识、探索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发现真正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将自己的志向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相融合,成为志存高远、向上向善的人,成为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建设志成现代学校
  志成中学诞生的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制度初步形成的时代。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志成中学是一所不折不扣的现代学校,她将现代学校自我进化的特质传承给我们。坚守志成初心,强化学校精神,我们确立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学校”的办学愿景。我们要在历史传承与创新中凝练特色,在变革创新与行动中塑造风格,在责任坚守与担当中蓄积气派,将三十五中创建成一所人本、科学、民主、开放的现代学校。
  为了引领学生“立志·成人”,着眼促进学生自主、全面、个性的发展,三十五中近年来着力课程建设,逐渐构建起“一体两翼三层”立体多元的“志成”课程体系。针对学生学业成绩差距扩大以及发展倾向多元,我们在学科课程建设方面更重视课程的育人价值挖掘和层次体系构建。同时着力建设科技与创新、人文与社会、艺术与审美特色课程,提升学生科技、人文与艺术综合素养,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行政班授课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影响了课程实施的质量。三十五中探索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实施“五制”改革——选课走班制、学部制、导师制、学长制和学分制。由此,在课程、教学、学生指导、学生评价等各个领域更加关注个体需求,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规划,学会选择、学会负责,发现潜能、发展优势。
  信息化尤其是“互联网 ”正在倒逼、助推着现代学校的创建。三十五中借力信息技术推动面向个体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构建更加开放化、多样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现代学校。例如推行选课走班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面临许多变化。为此我们打造教育云平台,实现排课管理、选课管理、导师管理、考勤管理、教学报表查询等综合教育服务功能。积极建设试卷评阅系统,自主研发评教评学反馈系统,帮助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教学。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实施模式,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拓展师生教和学的空间,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在疫情期间,学校开发的线上课程扩大服务范围,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为“停课不停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2023年三十五中也将迎来建校百年。站在百年的重要节点上,我们要借此契机梳理志成文化,回望百年校史,凝练百年成果,让志成精神和志成文化成为学校品牌的灵魂。
  学校召开多场“志成精神的感悟与传承座谈会”,几代志成人一起座谈他们理解、感受到的志成精神,一起探讨新时代如何传承与弘扬志成精神。我们回望百年志成发展史时再次清楚地意识到:无论是获批北京市高中示范性学校,还是被评上两个金帆(民族管弦乐团、合唱)艺术团、两个金鹏(生命科学与化学、机器人)科技团、两个金奥(女篮、游泳)项目学校……三十五中取得的办学成绩,以及打造的科技、艺术、体育、人文和国际教育等特色品牌,都是一代代志成人传承志成精神、攻坚克难、拼搏奋斗的成果。
  结合新时代要求,我们对“志成精神”从学生层面进行了解读诠释—— 基础是爱国、关键是立志、核心是奋斗。具体到教育实践中,“爱国”教育重点在厚植红色基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立志”教育中的“志”包含志向和志趣两层意思,重点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加强志趣引导、培育兴趣特长;“奋斗”教育指向拼搏、坚韧、超越,锤炼意志品质,坚持求实创新。
  行进在创建现代学校的征程中,三十五中提出教师专业、学生自主、课堂高效的要求:以人的現代化作为现代学校之基,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专业素质,不断提升教师学科育人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校本科研能力、教育评价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以学生自主、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系统深化课程、教学、管理等育人方式改革;以“强学术、重规范、善沟通、建团队”思路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深化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实践;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为契机,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021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三十五中正在研制新的学校发展规划。百年志成,同心筑梦勇攀高峰。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继续建设三十五中“志成教育”品牌,打造西城教育新高峰,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用优异的办学成绩庆祝建党百年、向学校百年华诞献礼。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其他文献
引入乡土地理有利于让地理理论教学更加契合实际,也是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乡土地理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将乡土地理与地理理论知识巧妙融合,将学生周边环境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带领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同时,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实践教学,让生活地理与理论地理相结
期刊
【摘 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与应对极端天气期间,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在线教育网络平台促进了社会稳定,全力保障了“学生停课不停学,教师停课不停教”。在对学生利用在线教育网络平台进行居家学习的研究中,本文遴选了全国21个省市级重要中小学在线教育网络平台,从基本功能和服务分析的角度梳理出现有的主要栏目及功能,并从实践的角度指出其在应用过程中的不足以及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分析线上线下融合式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披荆斩棘、艰苦奋斗,中国教育伴随着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回顾党领导下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党的教育初心,激励我们将红色教育发扬光大。  以人民为中心是党领导的教育事业的初心,也是红色教育永不枯竭的源泉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民族危亡之际。广大的贫苦民众很少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时间轴可以培养学生的时间思维,辅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出发,阐述时间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时间思维  在某种程度上,历史主要是由时间构成的一门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时间思维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时间思维呢?我认为应用时间轴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时间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试着将历史事件归纳于绘
期刊
【摘 要】按照北京市教委《关于推进“互联网 基础教育”的工作方案》指导意见和会议精神,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积极开展双师同步课堂研究。通过理念引领,提升认识,形成了团队愿景和积极主动的氛围,成为推进研究的理念前提和思想基础;通过主动与科技公司合作,争取技术支持,强化了设备保障;通过积极探索模式和路径,初步形成了“强普联合”和“强强联合”两种模式和“课前、课中、课后”双师具体实施路径;通过建立机制,扎
【摘 要】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使得科技教育的价值和地位日益突出。教育APP作为新型移动学习资源,具有易操控、碎片化和个性化学习等特点,为科技教育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本研究对科技教育类APP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类调查,从教育性、适用性、趣味性、体验性四个方面进行剖析,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科技教育;移动教育APP;发展现状  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如何利用“互联网 ”促
【摘 要】大规模开展优质课程直播必须解决组织协调问题、利益补偿问题、直播校与直播校之间的匹配问题和信息技术应用问题。应以义务教育为重点推动优质课程直播进校、进班、进课堂,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协调机制,对直播校进行专项资助,推动直播校和输入校资源精准匹配,建立直播校和输入校校内组织新机制,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运用录播辅助教学。  【关键词】优质课程;直播;组织协调;匹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这是总书记对于青少年的谆谆教诲,更是殷殷期盼。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张家港市梁丰小学提出“党支部书记是先行者、党员是引领者、教师是传播者、学生是传承者”的党史学习教育口号。从党史视域深度解读立德树人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四位一体的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新模式,用好用活用足红色
A-STEM教育理念是基于STEM变化而来的,在课程科学融合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人文精神的引领。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因为有了此理念的融入而变得日益丰富多彩,更加强调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潜能,有效创新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为多学科融合教学奠定了基础。
初中地理课本中插图所占篇幅的比例不少于50%。据统计,七、八年级四册书中共有景观图、分布图、统计图、概括图、原理图、彩图和框图等400余幅。近年来,各种测试及初中毕业会考对地图知识的考查占总分的50%以上,真可谓是“无图不成地理”。  地图是许多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地图与地理教学之间是骨与肉的关系。地图犹如骨架,只有让学生把地理知识附在这副骨架上,才能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因此,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