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阳春藏家推介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ch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5年就开始玩石的肖传锋,可谓“石圈”中的先行者。早在国内玩石氛围还不太浓厚的时候,肖传锋便开始了各地的“寻石之旅”,收回的石头自己清洗,自己配座,这样的“先知先觉”,也使他拥有了不少好石头。肖传锋以石为业,跑产地、跑石展是他的“必修课”。2009年昆明展会他带去的106块奇石一售而空,如此好的销售业绩,也只有“大家”才能做到吧。
  拥有十多年玩石经验的肖传锋不仅是一个石商,也是一名专业的奇石鉴赏家。他的收藏虽然不多,但件件可称为精品,曾经有许多买家出天价想购得他一方奇石,都被他婉拒了。现在,肖传锋一个月几乎要出手两三百块石头,虽然也会心疼,但是抱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他希望将自己的孔雀石、黄蜡石展示给更多的人,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对于许多老石友来说,陈越算是一名“新手”,虽说刚刚进入石头圈,但对古玩、收藏之类很是喜欢,这为他结缘奇石打下了基础。一次偶然的下乡机会,他遇见了这大自然的神奇造物——奇石,就是这块《霸王别姬》,开启了他的奇石之旅。对于色彩艳丽、内容丰富、意境深远的雅石,陈越总是爱不释手。自从玩石以来,他的性格也改变了不少,心也慢慢静了下来,品茗赏石,这份悠然自得也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感受到吧!
  
  一次故宫,一次澳门,两次游览经历,让严建宏深深爱上了奇石,那时他还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之后,他踏遍各产地、山川溪流寻石捡石,跑展会销售奇石。他涉猎的石种虽多,但对孔雀石和黄蜡石情有独钟,且销售情况良好。谈及资源的问题,严建宏更多的希望人们珍惜、保护现有的资源。
   由根雕、木座到奇石,二十多年的藏石、玩石经验,严建宏不仅仅成为一名石商,更多的是一名奇石文化的“传道士”,每到一处,他都抱着“以石会友”的交流心态,希望更多人融入石圈。他说,每一块石头都有一首诗,都是一幅画,石头即大自然的缩影。严建宏将这种缩影深深映在心里,随之而来的则是心灵的升华和意境的深邃,高远,博大……
  
  罗文安,从1988年开始就喜欢上了阳春产的孔雀石,从此为它痴迷。家中藏石品种丰富,以孔雀石、黄蜡石、矿物晶体为主。
  
   曾宪雄,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观赏石协会会员,阳春市根艺雅石协会理事。1997年开始喜欢并收藏奇石,经过十几年的摸索,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赏石理念和藏石风格。阳春所产的孔雀石、黄蜡石为主要收藏石种,尤其是对有图纹画面的黄蜡石特别偏爱,至今所收藏的孔雀石上百件,黄蜡石几千件,有不少的精品。
  2001年5月在阳春市一中奇石街创办了“集雅苑”奇石馆,主要经营孔雀石、黄蜡石、大化石、乌江石等石种,欢迎全国各地的石友参观指导、交流、合作!
  
  于军荣,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阳春市“荣宝阁”奇石馆馆主。爱好文学、音乐、美术、摄影的他,常常流连于乡村山野绿水青山间,不经意中爱上奇石,至今已十数年。从开始山涧间的随意捡石赏玩,到后来的高投入购买收藏,他拥有了大量的奇石精品。赏石的十多年里,通过与石友的交流和参加各种赏石活动,结交了无数的朋友,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说:假如有人要他推荐一种能使精神和物质同时得到满足的事业,那就是经营奇石了。
  
  初涉石圈的周巧明虽然以前对石也有些认识,但比起自己热衷的古玩、字画,奇石仍属于“配角”。后来“爱上”石头还是缘于一次参观朋友石馆的经历,琳琅满目的奇石让他不能自已,于是决定进入“石头圈”,开始收藏经营,奇石慢慢成了生活中的“主角”。
   自从迷上奇石之后,周巧明经常和朋友们一起欣赏、交流,每当发现奇石有价值的主题是他最兴奋的时刻,以至于常常把玩至深夜。作为“上班族”的一员,节假日外出淘石可谓最放松、最适宜的休闲方式。周巧明说,时常到山川溪流边捡石头是件陶冶情趣的事情,和石友交流也能学到很多经验。希望他能在石头圈中一步步走得踏实、走得稳健!
  
  张鸿,阳春人。因其单位阳春一中校园的临街商铺在十年前改成奇石一条街,可能是“近朱者赤”吧,他这个有三十年功力的美术教师,自然染上了石瘾。
   他的石玩别具一格,家藏的一批孔雀石,十分注重色艳、天然、形奇;蜡石除了应有的形、质、色、纹外,还要有韵味、有主题。至今十年光景,各地好石都有一些。获奖作品有:《琼林春梦》、《绿野仙踪》、《仙山神韵》、《大富贵》等。
  
   赖鉴文,广东阳春市人,现潜心钻研奇石艺术和盆景艺术,对奇石艺术的挚爱,激励着对赏石作品的创作。其作品追求质形兼备,尽力发现奇石的内涵;奇石的配座讲究围绕主题,以座衬石,互相呼应。目前,赖先生经营着位于广东省阳春市一中奇石街的“兰之阁”石馆和淘宝网上的“天成奇石”店。欢迎广大石友交流,不断提高鉴赏、创作水平。
  
  蔡文信,广东省石文化根艺委员会会员。从小就喜爱盆景、石艺的他成为了年轻一代赏石人的引领者。2002年以来,他更沉迷于专业玩石,在阳春一中奇石街建立了自己的石馆——文石居。十年来他跑遍了全国各地的角角落落,也常常带领一批工人上山采石,收藏了大量精品。如今,他的“文石居”陈列赏石已达50多吨,主要以红蜡石、黄蜡石、孔雀石等石种为主,近几年的参展获奖作品不在少数,可见他虽然年轻,却经验老到、不可小看。
其他文献
早在1300多年前,诗人杜甫就在《石柜阁》中写下“蜀道多草花,江间饶奇石”的诗句赞誉四川奇石。到了宋代,杜绾于公元1133年所著《云林石谱》中,四川奇石就有6种,即石笋、西蜀石、菜叶石、永康石、墨石、菩萨石。无独有偶,今日凉山所产的奇石几乎包括了上述种类,且超出甚众。  《太平御览》之《郡国志》中记载有凉山雷波马湖的乞子石。书云:“乞子石在马湖南岸,东石腹中出一小石,西石腹中怀一小石。”在雷波境内
期刊
玄想  点评:杨靖    在幽密深邃的玄黑底部,岩浆般的炽烈正在翻腾。它是复杂的,也是混沌的,似乎有着粘稠的质感和炽热的温度。当它以一种蛮荒的力量冲击这片玄黑的时候,一串轻灵的泡沫,成为最早穿越黑暗的使者。凝滞、爆发,浓烈、轻盈,冲突、融会……是万物之始的混沌归于清澄,或终结之后的一缕余味。我们从石上读出了无数的玄妙,如宇宙初开,如思想启蒙。    玉兔  点评:徐文强    水冲木化石是木化石中
期刊
9月23日,由中国观赏石协会和阿拉善左旗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观赏石高层论坛”在阿左旗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观赏石界的近百名专家聚集在一起,共同交流和探讨观赏石产业发展大计。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及盟、旗有关领导莅临论坛并做了重要讲话。  本次论坛是中国观赏石协会为欢庆祖国60华诞举办的观赏石文化盛会,同时也是中国观赏石协会理论研究与科普教育专委会成立以来的重大学术活动。中国
期刊
在全国赏石文化大潮的影响下,乌海赏石文化也在向纵深发展。太阳神酒店,一座集餐饮、住宿与赏石于一体的内蒙地区首家赏石文化主题酒店在乌海市海南区落成,并成功运营。   “太阳神”取自于远古先民们刻在桌子山(在乌海境内)岩画中的图案并由乌海岩画研究专家命名。太阳神岩画反映了曾生活在乌海境内的远古先民们对太阳的崇敬心情。难得的是,在太阳神酒店的奇石展厅所陈列和展出的奇石中,就有三块以太阳为主题的黄河奇石:
期刊
红丝石的地质构成及特点    红丝石,是山东奇石中的名品,产自山东沂山北麓。历史以来资源极其匮乏,目前在临朐、青州一带有零星分布。  红丝石形成于4.5亿年前,属浅海-陆台潮坪相沉积岩,泥质灰岩。  因为红丝石在属于局部又极其特殊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石存大致三种状态:一种呈鸡窝状,石块单体小,多为透镜状或扁豆状,厚5~20厘米,平面延展0.3×0.5米至1.5×2.0米不等,层厚30~40厘米;另一
期刊
沙河位于河北省南部邢台地区,因河阔沙多而得名,邢台所辖的“沙河市”名也因此而来。沙河流域几乎覆盖邢台西南部,流域范围内建有朱庄、野沟门和秦王湖三个大水库,其源头出自太行山深处多个属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峡谷群。  沙河主流分为南、北两支。南支发源于山西省左权县和沙河市交界处深山之间,在蝉房乡石盆村西汇流成河,向东流经温家沟、渡口、孔家乡,终流入邢台县境内,和邢台县西部山区四道川(宋家川、将军墓川、浆水川
期刊
2009年9月23日,由中共阿拉善左旗旗委、政府主办,阿拉善观赏石协会协办的“2009·中国内蒙古阿拉善奇石文化旅游节”,在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体育场隆重开幕,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寿嘉华,国内多位行业专家,以及来自中国内地、台湾地区和马来西亚、韩国等友好协会、协作单位的嘉宾出席了开幕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内蒙古电视台、中国信息报等国家和自治区新闻媒体以及业内杂志和网站对此进行了采
期刊
一、黄龙玉“生命现象”疑点初探     春城晚报2009年10月12日A08版载《上亿年黄龙玉内有生物?》一文,仔细阅后,感到很有必要阐述一下我们云南省观赏石协会的科学观点。但由于尚未亲眼见到那件据称有“原始细胞团生命活体”的黄龙玉,所以只好先从晚报所报道的现象、说法及黑白图片,初谈一些基本观点:  1、云南龙陵小黑山所产黄龙玉原生矿脉,其形成时代,早已确定为中生代晚期——白垩纪(燕山晚期),距今
期刊
主办单位:  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人民政府  广东省赏石文化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广东陈村花卉世界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广东佛山古玩城   广东大名堂艺术馆    “中国(陈村)国际赏石博览会”是中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赏石博览会之一。  广东陈村以举办大型赏石展会而享誉盛名,2006年,陈村被国际盆栽协会(BCI)和世界盆栽友好联盟(WBFF)授予“世界盆景赏石艺术园艺博览之都
期刊
据《淮南子·览冥训》云:“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烈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这则女娲氏炼五色石补天的神话传说,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  女娲用以补天的五色石异名“女娲石”。女娲石产自何地?它有什么特色?《太平御览》卷五二引《王歆之南康记》云:“归美山山石红丹,赫若彩绘,峨峨秀上,切霄邻景,名曰女娲石。大风雨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