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历史名石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raks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1300多年前,诗人杜甫就在《石柜阁》中写下“蜀道多草花,江间饶奇石”的诗句赞誉四川奇石。到了宋代,杜绾于公元1133年所著《云林石谱》中,四川奇石就有6种,即石笋、西蜀石、菜叶石、永康石、墨石、菩萨石。无独有偶,今日凉山所产的奇石几乎包括了上述种类,且超出甚众。
  《太平御览》之《郡国志》中记载有凉山雷波马湖的乞子石。书云:“乞子石在马湖南岸,东石腹中出一小石,西石腹中怀一小石。”在雷波境内还有著名的卦石,相传是诸葛武候南征时遗留下来的石头。
  在凉山的历史上,最著名的石品莫过于永定公母石和越西晒经石。
  永定公母石为一对,一大一小,一尖一圆,相依相偎,观来妙趣横生。永定,又称永定营,古时地名,在今天的德昌县永郎镇一带。古时的永定公母石在凉山非常有名,不少文人墨客都为其写过诗。最著名的一首当属清咸丰年间的会理贡生万正魁(字杓垣)所写的《永定公母石》,全文如下:天地不生无情物,纵尔无情情亦足。冥顽至石复何言,犹自多情成眷属。会无之北锦川旁,朝朝相伴学鸳鸯。重言名利轻言别,红尘翻笑旅人忙。我闻飞有比翼鸟,未必能如石不老。又闻开有并蒂莲,耐久终让石姻缘。璧络珠联有时散,织女牵牛隔银汉。石家伉俪情何深,屈指情场风流冠。望夫山上影偏孤,静夜如闻语呜呜。对此饶他曾惆怅,斜风细雨泪痕枯。粲然儿女绕成行,一片情浓特自狂。指天誓地同偕老,田妇农夫引兴长。
  这是一首借石咏情的好诗,既写石头,又赞美永恒的爱情。石虽无情却长年厮守、永不分离,人虽有情但聚散离合,终难圆满。特别是最后两句:人间的田妇农夫眼见此景,深受感动,指天发誓要像公母石一样相亲相爱、白首偕老。中国自《关雎》伊始,留下了数不清的爱情名篇,在爱情诗的大花园里,《永定公母石》无疑是一朵骄艳之花、一首歌颂人间情爱的上乘之作。
  可惜的是,据当地老人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公路的时候,永定公母石被炸,本人多次寻访而无下落。
  越西晒经石 据光绪《越嶲厅全志》记载:晒经关,在厅(今西昌)北三百六十里处,南北绵亘各十余里,山形浑厚,顶有巨石,传说唐时玄奘法师自天竺取经归来,遇雨打湿经书,雨过天晴,曾在此石上晒过佛经,并留下印迹,故名。又,“晒经之石”古时就被称作越嶲十景之一,在凉山家喻户晓。《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谓之“晒经关”,在越西县东北一百余里处(应为今甘洛县境内)。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后任剑南兵巡粮储督学道的浙江杭州人顾汝学,曾写诗《晒经石》刻石立碑于此:一片晒经石,云是唐僧留。何人能说法,致令石点头。
  全诗语言通俗,内容却耐人寻味。“石点头”是指南宋时高僧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的典故。
  后,学使钟骏声为晒经石作诗:西来何事堕河渠?大石斑斓半子虚。我亦有经还未晒,朝朝忆得腹中书。
  《世说新语·排调》的故事中讲,晋人郝隆自负满腹经纶,每遇七月七日,于日下仰卧,人问其故,皆答:“我晒书。”后两句即以此借喻。
  有趣的是,清光绪年间的学者,与顾汝学仅一字之差却毫无半点关系的文人顾汝玉在去成都的路上过晒经关时,亦留下了一首写晒经石的诗《过晒经关观唐三藏晒经石》:未至晒经关,夙闻晒经石。传说唐玄奘,西来留遗迹。今我至关头,双凫住飞舄。注目关庙中,阶前如列壁。寸许凸地面,纵横不十尺。前人为题诗,今人为立栅。我疑不足珍,胡为载方策?俯首对石言,一一深考核。西来从何方?遇雨当何夕?此经更何经?汝其向我白。石亦不点头,凉风起庭隙。挥手下山巅,眼底群峰碧。
  诗人写出了有关听见的晒经石的传说和自己亲眼所见之实,并在提出几个问题后茫然离去。这些都增添了晒经石的扑朔迷离之感。
  曾作为古越嶲十景之一的晒经关和晒经石,在今天的凉山已为很多人所不知道了。无论是越西晒经石还是永定公母石,它们的传说和遗迹遗址都是凉山的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加以保护,留作凉山永恒的人文景观。
其他文献
天山青——『天山』是指该石产于天山。『青』是指该石:①石质细腻润滑,玉质感强,表面似瓷,取『青玉、青瓷』之意;②石形厚重,取青之『稳重、端庄』之意;③石色鲜艳,似一幅幅水墨山水画,色彩多以绿色、黑色、青灰色、乳白色为主,而『青』在字典中有蓝色、绿色、黑色之意。综上几个原因,故取名『天山青』(亦称『天山水墨石』)。    天山青产于新疆博乐南部西天山段的一条峡谷深处,该峡谷叫“阿合提别科卡赞布拉克”
期刊
兴尽迟晚 惊鸥鹭  柳径风凉  荷影邀月驻    诗里情思  词中闺怨  海棠何辜竟依旧  不忍错相嗔  绿肥红瘦    花落无声  玉润有语  最怕是流离  不忍识别苦  千古清照知
期刊
阳春市位于广东省的西南部,是广东省著名的旅游城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上百条支流汇集而成的漠阳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市,地质结构既有我国最南端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地带,也有富含石英质的花岗岩山脉,蕴藏着铜、铁、锰、锌、钨、铅、锡、煤等多达36种的丰富矿产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形成了丰富的奇石石种,同时也造就了阳春成千上万的奇石收藏者和经营者。阳春所产奇石除了闻名于世的阳春孔雀石之外,还有黄蜡石、
期刊
赏石、玩石需要明白的概念很多,最常见也最常听说的当然是质、色、形、纹、声,其次就是传统的皱、瘦、漏、透、丑。这些概念与石密切相关,初涉石圈者必最先接触。这些直观的知识让初学者很容易就进入角色,但玩石赏石如果作为一种文化来进行的话,就不是那么简单,也就不能不深究:石文化的“根”,到底在哪里?根深才能叶茂,了解学习石文化之根,对提高石文化水平无疑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如果孤立地看石之形、质、皱、漏等
期刊
《中华奇石》杂志嘉峪关通联站——嘉峪关市奇石收藏家协会,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的、拥有“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市。这里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除此之外,这里还有雄浑宽广的戈壁大漠;博大精深的中国第一座 “长城博物馆”;世界级的滑翔基地,众多的名胜古迹等等,大自然的鬼斧神
期刊
《山海经》是一部以山和海为主要记述对象的古代地理名著,也是一部古代神话总汇,同时还是中华石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该书卷三《北山经》记述的山西名山计有太行山、王屋山、管涔山、狐岐山、天池山、雁门山、姑射山、霍山、孟门山、历山、发鸠山等多处。据山西社科院研究员杨晓国先生指出,这部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山海经》,书中提到的远古山名目前仍在流行使用的,论省区山西省也可能是为数最多的一个。   《山海
期刊
奇石是艺术品吗?是非争论,由来已久。何为艺术,艺术即是美学。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艺术的科学,即以艺术为主要对象,通过艺术来研究美。也就是说,美即是艺术,艺术包含着美,两者难舍难分。  奇石美吗?美。无论从奇石的造型、质地、颜色、纹理图案都包含着美的元素,奇石又和其他自然景观不一样,它是天地造化又游离在外的个体,适于把玩、陈放、观赏。我们的祖先发现了奇石之美的艺术价值,并置于案上、堂前、园内,
期刊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在北宋诗坛上与苏轼并称“苏黄”,系苏门四学士(黄、秦、张、晁)之首、青年学子的导师、江西诗派的缔造者。其书法被誉为宋四家(苏、黄、米、蔡)之一。  山谷是饱读诗书的学者,对文房石尤为青睐。他曾在好友刘昱处得到一方洮河绿石砚,感慨之余即兴赋诗:“久闻岷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好友王仲至曾
期刊
终结篇大石头    2004年最后一天的早晨,广西红水河合山段的水面上雾气弥漫,江面上的船只好像飘在云雾之中,远处的峰峦,如同国画中写意的描绘,只有淡淡的几笔起伏。   有个百岁老人,站在江边码头,凝望着远方,久久不愿离去。正准备出航捞石的几个石农,好奇地问老伯:“您在看什么啊?”  “九条蛟龙在江面玩耍,好像不愿回江里去。”老伯认真地指着江面说。  石农看看江面,又看看老伯,嘻嘻笑着,然后上了自
期刊
2008年7月的一天,我回乡下为岳父大人祝寿。酒足饭饱后,家人都喊着凑两桌麻将,兴致正浓,我却早惦记上后山的石头,无心恋战。一边推脱,一边换衣换鞋。这可惹恼了小舅子,他满脸抱怨:“姐夫,咱们刚好两桌,你一走,‘三缺一’,这不拆我们的台嘛!再说了,大热天的,开着风扇还出汗呢,你是不是发烧了?这会儿上山不把你烤焦才怪呢”。我嘴上讨好着,心想: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能不上山碰碰运气吗,心里总惦记着也不是个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