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伦理价值研究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度问题具有根本性意义,伦理价值是制度的灵魂,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伦理旨在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之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伦理的基本价值呈现出秩序、自由、集中、民主、效率、公正、理性、情感等多元维度。自由与秩序、民主与集中、公正与效率、理性与情感等价值存在着多元共生、某种价值主导的非均衡与均衡动态博弈的复杂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伦理在多元价值冲突、互补的共生过程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迸发出生命力。
其他文献
当前婚姻解体不断加剧、生育率持续走低,已日益成为中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现实问题.引发上述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婚姻制度神圣性的消解无疑是其重要促成因素.在传统中国
张同乐教授、张军锋研究员共同编著的《西柏坡口述史》,2021年2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60万字的力作,是在对众多当事人口述、现场采访的基础上完成的,是历史研究学者与
期刊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社会供给本质上是“社会生产”的状态与产物。“转化”前后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其结构具有抽象意义的共同点,都是由“社会生产方”与“人民需要方”构成的矛盾,从政治属性上属于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变化,既要分析“社会生产方”与“人民需要方”各自发生的变化及对彼此的影响,又要考察矛盾双方、矛盾整体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特点,科学认识改
增进民生福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民生问题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住房、医疗、教育这些事关民生的基本问题,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进行学理性研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看,民生的内容具有阶级性和层次性;从劳动力再生产的内在要求看,民生内容包括劳动力再生产的数量要求和质量要求;从满足“需要”和“需求”的关系看,民生政策导向不能完全依赖市场,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从共享发展的理念看,共享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民生,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复旦大学中文系在本科教学阶段开设的原典精读课程,尝试培养学生以独特的个人感受为基础解读文学经典的能力.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文学解读方式,带有深刻的浪漫主义文学观的印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同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党情和世情相结合,提出、形成、发展了党的群众观点和人民至上的思想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一穷二白”面貌奋力拼搏、艰苦创业;改革开放以后,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开拓创新、砥砺前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确立并力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我们在新时代新阶段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了重要启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始终秉持坚定的人民立场;始终力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重视党风廉政建设。
在新媒介环境下,如何看待经典文学作品的核心精神与受众阅读方式改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又怎样定位博物馆(名人故居)之类公共文化机构在文学经典传播和教育中的地位和方向
与西方生态文明理论和生态思潮相比,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不仅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价值取向,而且在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德法兼备”和“环境正义”的价值取向,在发展价值观上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生态生产力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与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差别根源于各自理论基础,即是坚持自然观与历史观辩证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话语的生态共同体思想,还是坚持把自然观与历史观分开来的伦理话语的生态共同体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坚持自由主义理论;是坚持非西方中心主义价值立场,还是坚持西方中
上古“绝地天通”前后的“乐”虽因“事神”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但其归趣皆在于顺适神意以“致福”;至殷周之际,“乐”之为教因“德”意识的觉醒而为之一变,周人之“乐”较自觉地引入了“德”的内涵,从而把“致福”(以至于“祈天永命”)同“敬德”“明德”关联起来。如果说“德”的概念的引入使西周以来的“礼”“乐”与前此的“礼”“乐”从根本上区别开来,那么可以说,“仁”的概念的引入改变了周初就已提出的“德”的内涵,而最终使孔子倡说的“礼”“乐”不再是周公制作的“礼”“乐”——起自孔子的“乐”有了养“仁”于“德音”的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使命呼唤担当,新时代中国任务之新之难之险前所未有,更加需要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解决担当困境,要紧紧扣住担当的基本内涵,满足与塑造党员干部的需要体系,形成与巩固担当之于党员干部的价值效用关系,从而激发其内生动力。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选用与培养以助力党员干部的个人发展;要高效协同,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以实现党员干部的工作价值;要文化浸润,建设与巩固担当文化以和谐党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