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取向与特质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d520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西方生态文明理论和生态思潮相比,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不仅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价值取向,而且在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德法兼备”和“环境正义”的价值取向,在发展价值观上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生态生产力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与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差别根源于各自理论基础,即是坚持自然观与历史观辩证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话语的生态共同体思想,还是坚持把自然观与历史观分开来的伦理话语的生态共同体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坚持自由主义理论;是坚持非西方中心主义价值立场,还是坚持西方中
其他文献
自孟子与告子人性论争辩以来,历代学者的思想构建往往离不开对人性的探讨,其中通常体现着其为学立论的价值归属。北宋理学的造道担当张载在人性论上有关于“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的具体分殊。张载的人性论是其思想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载在对道家思想融摄的基础上,结合儒家经典人性论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铸,其人性论思想的形成经过了本天道以立人道、由“气质之性”复归“天地之性”、由人道上达天道三个渐进的层次。其人性论思想的形成理路展现出张载人性论的天道根据、内在理路和价值指向,同时呈现出张载援“道”以“造道”的历史使命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融贯社会主义、文化传统和现代化三种价值的公共性实质载体,内含“国家—社会—个体”的合法性证成结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是回应转型困境、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必由路径。其中,枢纽在于宪法作为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的转介平台的论证和转介原理分析,由此可构建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国家治理理论框架,亦可提炼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的规范逻辑。在此基础上,梳理核心价值观引领国家治理调整的制度需求,明确适应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国家治理体系调整的具体指向,思考核心价值观对治理
文学主体论内在包含着主体属性和文学属性两个相关联的理论层面,且每个层面均有丰富的含义。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文学主体性”理论侧重个体自由和文学自主,对于唤起文学主体自觉和促进文学自由创作具有重要意义,但过于强调个人主体性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后提出的“文学主体间性”理论,申张主体的交互性和审美超越,有助于克服此前主体性理论的缺陷,不过也仍有自身的局限性。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后人类纪的联合主体”“媒介性主体性”等概念,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文学主体变革,重视主体的人—机联合体形态,拓展了主体的媒介性
当前婚姻解体不断加剧、生育率持续走低,已日益成为中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现实问题.引发上述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婚姻制度神圣性的消解无疑是其重要促成因素.在传统中国
张同乐教授、张军锋研究员共同编著的《西柏坡口述史》,2021年2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60万字的力作,是在对众多当事人口述、现场采访的基础上完成的,是历史研究学者与
期刊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社会供给本质上是“社会生产”的状态与产物。“转化”前后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其结构具有抽象意义的共同点,都是由“社会生产方”与“人民需要方”构成的矛盾,从政治属性上属于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变化,既要分析“社会生产方”与“人民需要方”各自发生的变化及对彼此的影响,又要考察矛盾双方、矛盾整体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特点,科学认识改
增进民生福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民生问题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住房、医疗、教育这些事关民生的基本问题,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进行学理性研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看,民生的内容具有阶级性和层次性;从劳动力再生产的内在要求看,民生内容包括劳动力再生产的数量要求和质量要求;从满足“需要”和“需求”的关系看,民生政策导向不能完全依赖市场,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从共享发展的理念看,共享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民生,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复旦大学中文系在本科教学阶段开设的原典精读课程,尝试培养学生以独特的个人感受为基础解读文学经典的能力.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文学解读方式,带有深刻的浪漫主义文学观的印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同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党情和世情相结合,提出、形成、发展了党的群众观点和人民至上的思想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一穷二白”面貌奋力拼搏、艰苦创业;改革开放以后,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开拓创新、砥砺前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确立并力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我们在新时代新阶段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了重要启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始终秉持坚定的人民立场;始终力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重视党风廉政建设。
在新媒介环境下,如何看待经典文学作品的核心精神与受众阅读方式改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又怎样定位博物馆(名人故居)之类公共文化机构在文学经典传播和教育中的地位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