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往往给人留下枯燥、死记硬背的印象。而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可以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还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讲述不再枯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以“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为例,说明如何在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
“生活与消费”单元中的部分内容实际上是讲解政治经济学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具体来讲包括以下三个要点:①供求影响价格;②价值决定价格;③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经营的影响。如果照本宣科的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讲解:“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供求关系。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供过于求……”学生一方面会觉得太过理论、枯燥,另一方面也难以深入理解知识点,用来解决考试中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果理论联系实际来讲解该知识点情况会好很多。比如可以按照“实例—分析—总结”的思路来进行讲解。下面针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这个问题来具体说明。
一、实例的选取
例如,在“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的讲解中可以用“制铝历史”的例子来加以说明。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冶炼比较困难。仅仅在100多年前,铝还是一种贵重金属。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显示自己的富有和尊贵,曾头戴铝王冠,使用铝质餐具,并用铝碗赏赐功臣;英国皇家学会为了表彰门捷列夫对化学的杰出贡献,重金制作了一只铝杯,赠送给门捷列夫。铝当时之所以这么贵,要从制铝历史说起。1825年丹麦化学家奥斯德发表实验制取铝的经过。1827年,德国化学家武勒重复了奥斯德的实验,并不断改进制取铝的方法。1854年,法国化学家德维尔改进维勒的方法,用钠做还原剂,成功地制得成铸块的金属铝,实现了铝的工业化生产。但由于钠价格昂贵,用钠做还原剂生产的铝成本比黄金还贵得多。1886年美国的大学生霍尔和法国大学生埃罗,都各自独立地研究出电解制铝法,铝从此更广泛地为人所用,价格也迅速降低。
二、实例的分析
结合实例,进行理论分析,最后得出响应的知识点。
在“制铝历史”的例子当中,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的出正确的结论。
设计问题:“为何拿破仑三世的时候,铝的价格如此昂贵?”学生们肯定有不同的回答。但最终可以归结为下面几点:①铝制造困难。上升到理论的角度,这实际上是说当时制铝所需要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即铝的价值比较大。因此,这恰好说明了“价值决定价格”这个知识点。②当时制的铝非常少,物以稀为贵。上升到理论高度,这实际上是“供求影响价格”的一种表现,供不应求,价格升高。③铝在当时可以作为财富和尊贵的象征。这反映了心理作用对价格的影响,这实际是价格的间接影响因素,最终是通过商品的供求来实现的。
三、总结
下面就是要将理论本分抽象出来,脱离具体实例,上升到一般的高度。最后可以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总结如下:
(1)供求影响价格。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间接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由于供求关系不断变化,商品的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价格与价值经常不相符,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合。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3)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经营的影响。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具体实例的选取、分析可以做到与结论的一一对应。虽然最后仍然得到抽象的理论,但每一条理论都通过具体实例与问题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说明。可见,理论联系实例进行思想政治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深入理解,便于记忆。
(作者单位:湖南省澧县第四中学)
“生活与消费”单元中的部分内容实际上是讲解政治经济学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具体来讲包括以下三个要点:①供求影响价格;②价值决定价格;③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经营的影响。如果照本宣科的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讲解:“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供求关系。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供过于求……”学生一方面会觉得太过理论、枯燥,另一方面也难以深入理解知识点,用来解决考试中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果理论联系实际来讲解该知识点情况会好很多。比如可以按照“实例—分析—总结”的思路来进行讲解。下面针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这个问题来具体说明。
一、实例的选取
例如,在“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的讲解中可以用“制铝历史”的例子来加以说明。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冶炼比较困难。仅仅在100多年前,铝还是一种贵重金属。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显示自己的富有和尊贵,曾头戴铝王冠,使用铝质餐具,并用铝碗赏赐功臣;英国皇家学会为了表彰门捷列夫对化学的杰出贡献,重金制作了一只铝杯,赠送给门捷列夫。铝当时之所以这么贵,要从制铝历史说起。1825年丹麦化学家奥斯德发表实验制取铝的经过。1827年,德国化学家武勒重复了奥斯德的实验,并不断改进制取铝的方法。1854年,法国化学家德维尔改进维勒的方法,用钠做还原剂,成功地制得成铸块的金属铝,实现了铝的工业化生产。但由于钠价格昂贵,用钠做还原剂生产的铝成本比黄金还贵得多。1886年美国的大学生霍尔和法国大学生埃罗,都各自独立地研究出电解制铝法,铝从此更广泛地为人所用,价格也迅速降低。
二、实例的分析
结合实例,进行理论分析,最后得出响应的知识点。
在“制铝历史”的例子当中,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的出正确的结论。
设计问题:“为何拿破仑三世的时候,铝的价格如此昂贵?”学生们肯定有不同的回答。但最终可以归结为下面几点:①铝制造困难。上升到理论的角度,这实际上是说当时制铝所需要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即铝的价值比较大。因此,这恰好说明了“价值决定价格”这个知识点。②当时制的铝非常少,物以稀为贵。上升到理论高度,这实际上是“供求影响价格”的一种表现,供不应求,价格升高。③铝在当时可以作为财富和尊贵的象征。这反映了心理作用对价格的影响,这实际是价格的间接影响因素,最终是通过商品的供求来实现的。
三、总结
下面就是要将理论本分抽象出来,脱离具体实例,上升到一般的高度。最后可以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总结如下:
(1)供求影响价格。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间接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由于供求关系不断变化,商品的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价格与价值经常不相符,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合。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3)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经营的影响。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具体实例的选取、分析可以做到与结论的一一对应。虽然最后仍然得到抽象的理论,但每一条理论都通过具体实例与问题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说明。可见,理论联系实例进行思想政治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深入理解,便于记忆。
(作者单位:湖南省澧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