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主体与中国法治传播实践的变迁

来源 :政法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a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法治”经历了从观念到专业话语再到治理方式和政治理论的变迁.变迁的过程既有理论的论争,也有实践的推演,更有二者的互动.但二者的互动一直未引起学界的重视.对改革开放以来立法者、司法者、执法者等与公民的互动即法治传播实践轨迹的研究发现,中国法治传播实践的变迁是在传播规律的作用下不断回应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并与之互动的过程.其中,传播主体是首要的和基础性要素,传播主体的变化及其对传播客体、媒介与受众的选择促成了传播模式的更迭,产生了不同的传播效果.但无论各要素如何增减变化,追求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考量不会变,也不应变.尊重传播规律、遵循法治价值引导,用传播理性提升法治传播效果,这是变迁中的中国法治传播实践给我们的启示.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剧了各种变数的不确定性,数字经济趁机逆流而上,成为一股清流、引领世界经济走出低迷.但对于全球、特别是发展国家而言,能够有效获取和使用数字资金、技术和手段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之间固有的数字鸿沟进一步扩大,甚至衍生为数字殖民主义.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私有化、自由化与网络空间主权对立,属地管辖的标准难以识别,这些诱因都是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法弥补鸿沟失灵的重要推手.据此,构建“新的世界信息和通信秩序”,协调数字开放与网络空间主权冲突,修正属地管辖标准的缺陷,
2021年10月14日,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大学、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丛编(1920—1927)》首发式暨\'百年辉煌 初心不渝\'学术研讨会”在武汉隆重举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丛编(1920—1927)》(以下简称《丛编》)由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田子渝教授、徐方平教授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21年出版.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正中、北京大学顾海良教授、武汉大学丁俊萍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俞良早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陈金
期刊
预重整是在我国原有庭外重组和破产重整两种企业挽救制度的法理基础上,通过优势结合和制度创新而产生的企业挽救法律程序,分为庭外重组和破产重整两个关联阶段,以庭外重组为主导和实质性活动阶段.预重整的本质是当事人的庭外自行协商重组,法院无权行使法庭内的司法权力进行干预.预重整的启动与进行不需要法院的受理和批准,不需法院指定临时管理人,但可由当事人自行聘请辅导机构,不能具有中止执行、解除保全、停止计息等重整程序启动后才有的司法效力.法院在预重整中的工作是制定规则指引预重整,审查批准预重整活动及当事人达成的重整计划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角度,创新性地提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有为政府”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之中.准确认识和理解有为政府“为”什么、怎么“为”、为什么“为”是落实中央要求,构建有为政府的基础.本文对有为政府的内涵及其产生的理论与实践逻辑进行分析,明确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有为政府“为”的内容,依规为、依民为、依实为、创新为是有为政府“为”的方式,进而从理念、制度、技术、平台四个维度阐述了构建有为政府的路径.
阐明减刑的适用范围,对于实现特殊预防的刑罚目的 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刑法》第78条第1款所言减刑,系狭义的减刑;缓刑的减刑和暂予监外执行的减刑,亦系狭义的减刑.死刑缓期执行的减刑、罚金的减刑和剥夺政治权利的减刑,系广义的减刑.缓刑考验期限的减刑、假释的减刑、假释考验期限的减刑和禁止令期限的减刑,系最广义的减刑.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不适用减刑.应当运用合理的解释方法阐明包括减刑适用范围在内的各种问题,其中,类推解释的作用不容忽视.尽管减刑在一定程度上、某种意义上代行着赦免的部分功能,但是我国仍有必要在适当
本研究以Rothwell和Zegveld的政策工具理论为基础,结合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构建二维分析框架,剖析我国目前动漫产业发展规划政策上存在的不足.以《“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为分析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别从政策工具和钻石模型要素两个维度对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动漫产业政策的内容以定量的方式进行频次统计和维度分析.参考“十三五”规划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动漫产业发展规划的分析结果,从二维分析框架中X维度中得出平衡供给型政策的结构,增加环境型政策的数量,重视需求型政策的使用;从Y维度
破产重整制度以避免破产清算为目的 ,重整中的公司将继续经营,因此,科学设计其公司治理结构对实现破产重整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破产重整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状态公司,其公司治理的目标方向、参与治理的主体范围、治理中形成法律关系的性质,均与正常经营的公司有所不同.为更好地实现“决策、管理、监督”的公司治理机能,需要进一步优化我国破产重整公司的治理结构.其中,重整公司的决策机关应为股东与债权人组成的关系人会议,重整公司的经营管理机关可以为破产管理人或者依法留任的债务人高管,重整公司的监督机关应由法院指派,其各自的构成、
私法领域中合同相对性及其突破都是源于对合同主体的意思表示施加法律约束,而公法领域中的行政协议也存在行政机关的意思表示,因而公法领域中的行政协议也存在合同相对性的突破问题.合同相对性在私法上的突破是一种有限突破,该有限性体现在:其一,第三人不能够成为合同承担履行责任的一方;其二,第三人不能够替代合同一方作为诉讼当事人.但是在公法领域的行政协议,其意思表示在公共利益保护与社会秩序维护方面都有着与私法合同不同的表现,从而导致行政协议在合同的相对性方面有新的突破.行政协议打破了传统私法合同没有突破的相对性约束,即
“三无企业”“僵尸企业”退出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出清问题,其一般特征是非市场化因素导致破产程序“空转”,消耗司法资源.为化解破产难,出现了简易注销、强制注销、代位注销、承诺制注销等试点做法,本质上只是改变了注销与清算的先后顺序,对启动清算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无益于排除清算难的障碍,而且在法理基础与运行实效上都存在问题.特殊企业破产难的成因与行政因素紧密相关,公权力介入特殊企业的市场出清可以视为府院联动机制的深化,有助提升规则的适配度和效率性.我国应当适度分流非市场化的企业退出,单独成立破产事务局,承担推进
国家安全是随着这个国家所处历史时代而发展变化的,新时代因应复杂国际环境和我国国家安全面对的新情况,总体国家安全观应运而生,成为了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在从总体上考量国家安全,强调系统整合的思维方法,具有显著的时代性、系统性和辩证性.同时,我国刑法历来重视国家安全立法,形成了从反革命罪到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嬗变.当前,刑法实践之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嵌,应为刑事政策的法律化,关键是合理明确刑法中总体国家安全,在价值导向上应反映现实需要、体现系统整合和契合刑罚预防观念以证其正当性;同时在制度构建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