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外综合实践活动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2-147-01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兴趣和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相对被动和封闭的学习环境中,教学基本局限于校园里。学生虽有了解和体验社会的愿望,但缺少相应的机会,只是局限于书本,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改变这种现状以适应学生的素质培养,就必须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巩固和提高。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和做法。
  一、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社会上的一些关于物理现象、物理资源等一系列问题的走访、调查。社会调查是培养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结合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中实例开展不同的社会调查。例如在八年级第一学期,可以选择热学方面的课题,服装面料的保温性能,蔬菜大棚的功能,调查市场上的衡器,调查环境噪声等;第二学期可以调查近视眼发病率及保护矫正,城市的光污染,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等。九年级可以研究城市水系上的设施,交通工具的发展及利弊,自行车上的力学,估测人体的输出功率等。这种调查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学生总结出这些现象写出调查报告即可。
  二、实地考察、参观
  实地考察和参观是一种现场教学活动,现场参观效率一般比较低,所用时间也比较长,这种方法不宜多用,一学期或一学年一次为宜,同时在活动前,要明确此活动的目的,让学生了解要观察哪些现象,运用哪些物理知识,还要向学生介绍观察的要求和方法。通过参观学习,让学生感觉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我们生活离不开物理,感受到人的智慧、物理知识的力量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生存体验。学生回到教室再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这时不会认为物理是枯燥的。从社会课堂回到教室课堂,学生的学习是投入的,因为他已明白“学能致用”。但特别要做好活动前的组织准备工作,要特别注意安全。
  三、资料查询
  资料查询是以信息收集为主的实践活动。通过查阅图书资料,在计算机网络上查找信息资料,参观博物馆,调查,采访等方式获取信息,然后整理加工。把这些资料整理、改写成论文、调查报告等,用学生们能听懂的语言班级内进行交流。例如“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地磁场”、“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教材上的内容,教师可先不讲,布置给学生每人交一篇学习资料,要求不少于400字,可以从网上下载、查阅图书资料、也可以阅读课本,整理心得体会和收获等。将这些资料收集装订起来,大家传看,或者用课堂时间进行交流。
  四、物理实验表演竞赛
  物理实验表演竞赛既是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一项内容,又是推动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措施;既是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阵地,又是学生交流合作的平台。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大量的实验器材,可以是实验室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制作的仪器,要基本能够概括前面所学内容的知识。既然是表演竞赛,那就要既是表演又是竞赛。也就是说活动中既要体现出趣味性,又不失探索性和科学性。根据竞赛的目的可以划分不同的层次。
  五、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
  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是我们初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外实践活动,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为避免活动的盲目性,必须保证充足的时间,以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出科技制作方案或实验方案。各小组在完成方案后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再次讨论修改方案,拿出可行的活动方案,在形成可行的活动方案后,学生便可以分工准备材料进行实验或制作。另外,教师平时要及时收集和评价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的活动成果。
  六、组织物理科普讲座
  物理专题讲座,可反映科学的前沿与最新动态,为学生所喜闻乐见。通过这些讲座必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献身科学的信心与决心。当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变电所等单位,让学生知道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广泛应用,在不断了解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决心。
  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改变了以往学生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开展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动力源,是培养创新意识的第一步。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毕田增,敖国儒主编.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发展(中学部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刘志,汤旭主编.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初中物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3
  [3]闫金铎主编.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1
   [4]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森林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生态服务价值,森林碳汇价值是其众多服务价值中的一个。随着《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的
学位
目的:探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PDCA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筛选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为我院在2018年4月-2020年2月期间所收入,对其使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2-145-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深受人们的关注。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活动作出了较大的变革;从关注人的发展入手,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转化为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通过探索性、研究性、自主性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
从要素收益的视角出发,同样可以对当前国际贸易分工做出较好的解释,在构建要素收益差异与贸易分工的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比较收益原理,即一个国家和地区倾向于更多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计算机信息管理者队伍的现状,论证了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指出了高校图书馆计算机信息管理者的素质要求及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2-146-01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而创新源于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可能有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才有可能发挥人的创新才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通过问题情景把培养学生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DWARF10(D10) is a rice ortholog of MAX4/RMS1/DAD1,encoding a 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 and functioning in strigolactones/
2011年春季,江苏东台市三仓镇新兴村一组村民常昌桂种植3亩西瓜、3.5亩青椒。西瓜亩平收入7500元,青椒亩平收入13200元。有人说:“常昌桂种田有秘方,不然不会有这么高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