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反讽艺术的运用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rewq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反讽艺术的解释与分类说明,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应用进行分析,希望为各位读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反讽艺术 简·奥斯丁
  一、反讽艺术
  所谓反讽,最早译自于希腊语eimia,意为“假装无知”。后来几经演变,对反讽的界定也越发广泛。在文学批评的范畴中,反讽保留了原来的“假装无知”的成分,但增加了其“目的”,并表达为“获得一定修辞或艺术效果”,而非“为了欺诈而假装”。一般认为,反讽具有言语反讽、结构反讽、苏格拉底式反讽等细分类别,足见其内涵及形式的丰富多样。
  而小说中的反讽更加倾向于在基调层面进行强调,更具功能性。一般来说,将反讽分作四大类别,分别是:
  言语反讽。常常暗含比喻手法,说话者言语表演所说的内容与内在指向完全相反,主要在小说的叙述、对话描写中进行使用,表现更为含蓄,具有一定的延伸性[1]。
  情景反讽。作者与读者站在“上帝视角”上感知的场景与小说中的人物所感知的场景截然不同,突出后者的无知与孤立。
  结构反讽。在整体结构层面引入一到两重意思的结构,作为一种异态给结构带来不同寻常的变化。
  模式反讽。主要通过与其他文本的比较来实现,常以打破常规的题材选择、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等来体现,给予整部小说以异样感甚至荒诞感,以达到反讽的目的。
  二、浅析《傲慢与偏见》中运用的反讽艺术
  在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多次运用到反讽艺术。具体来说,这主要呈现在人物塑造与主题展示两个方面。
  《傲慢与偏见》卷首语的第一句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反讽:“凡有产业的单身汉,必有一位太太,这已成为真理。”但在随后又道,诸如此类单身汉“人们总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当的部分财产”。暗讽班纳特太太想要自己的女儿嫁给有产业的单身汉[2]。
  1.柯林斯与夏洛特。柯林斯作为一个有产单身汉,自然是符合班纳特太太的择婿标准的。但他的求婚词却是极具情景反讽之意的,他所陈述的三条求婚理由无一是关于“爱情”的,在他第一次求婚失败后,他用同样的求婚理由娶回了夏洛特。这样的对比极具讽刺效果,突出了夏洛特对于“体面生活”的追求而委屈自己的爱情,而作者用这种充满反讽意味的方法完成了对柯林斯和夏洛特的同情与批判。
  2.威科姆与莉迪亚。威科姆与莉迪亚的婚姻是全书中最不值得同情的悲剧,威科姆刚一出场表现的风度翩翩,但其实却是败絮其中。他的注意力完全随着金钱而转移,从最初的伊丽莎白再到坐拥万镑身家的金小姐,最终与同样思想空虚、爱慕虚荣的莉迪亚结合,后者的爱好是在军官面前卖弄风情以获得存在感。最后威科姆为躲避债务与莉迪亚私奔,但却不愿娶她,直到达西用金钱帮他还清债务并资助他时才同意与莉迪亚结婚。在这个过程中,威科姆金钱至上,而莉迪亚情欲至上,二者的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而婚后生活更是对之前的虚妄之言绝好的讽刺。
  3.宾利与简。宾利与简应当是最幸福的一对,但在二者结合的过程中,也表现了他们各自懦弱的一面。如,简听信谣言,误以为宾利不爱自己而郁郁寡欢,而宾利也一时屈服于周遭对简地位的批评而忘记爱情。最终,还是在达西等人的支持下,突破所谓的世俗界限完成结合。如此情真意切的两个人尚且如此,这种情节设置完成了主题上对世俗成见的反讽。
  三、人物塑造层面
  根据人物性格的单一性和多元化,将人物性格分为扁形人物与圆形人物。
  (一)扁形人物
  扁形人物性格单纯,更具样板性和象征性,在人物塑造中往往居于次要地位。本书中的扁形人物主要是班纳特太太与柯林斯牧师。前者追求虚荣与社会阶层上升,后者自身矛盾重重,表现得混乱而糊涂。前者为了让女儿们都嫁给有产人做了许多事情,她滔滔不绝地向别人讲述宾格莱先生的到来,在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求婚,后者转而娶了别人时而病倒。而柯林斯牧师行为举止都表现得愚笨空虚,却妄自尊大。他在被拒绝后认为伊丽莎白之后“只不过是妇女照例说说罢了”,这是一种情景反讽,世人都笑他疯癫,他却笑世人看不穿。
  (二)圆形人物
  圆形人物的塑造更加丰富深刻,男女主人公是圆形人物的代表。在书中,伊丽莎白是一个优越的“理性的人”,但她不自觉中加入了宾格莱华丽的舞会,更被韦翰所骗,陷入自我偏见中。而她在拒绝达西的求婚时,更是极尽偏颇之辞,这是她人物性格中固执妄为的一面。伊丽莎白的性格复杂,且根据剧情的变化而变化,前后性格的对比形成了绝佳的反讽效果。
  四、结语
  在人物塑造与主题深化上,反讽艺术的运用能达到形象化、深刻化的作用。反讽艺术本身就是艺术,更对小说艺术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蒲红娟.以《傲慢与偏见》为例解读简·奥斯丁小说叙事艺术[J].作家,2013(02).
  [2]梁承玉.《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叙事艺术[D].郑州:郑州大学,2011.
  (作者简介:周佳靓,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责任编辑 宋倩)
其他文献
摘要:以《窦娥冤》中的冲突写作手法来看,古代悲剧的表现手法是个人的主观愿望与现实世界相矛盾而引发的与个人主观愿望相背离而产生强烈的对比式的道德悲剧。文章围绕这一表现形式展开讨论。  关键词:《窦娥冤》 双重结构 悲剧意识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通过刻画窦娥短暂一生的悲惨命运,反映生活在黑暗社会中人们的不幸,窦娥的遭遇更加突出了妇女在这样的背景中遭遇的迫害。表层的社会政治悲剧,深层的窦娥个人主
摘要: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及其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简介入手,在生态视角下分析出小说《呼啸山庄》中隐含的三点生态学内涵,希望给予读者另一个层面的启发。  关键词: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 自然与文明  作为20世纪优秀作品的《呼啸山庄》,讲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但其内在却隐含了生态学方面的批判。  一、艾米莉·勃朗特与《呼啸山庄》  作为勃朗特三姐妹中的老二,艾米莉·勃朗特的才气显然更与她的名著
两年21个点试验结果,豫早1109平均亩产皮棉72.96kg,比对照增产15.1%;霜前皮棉平均亩产63.82kg,比对照增产19.5%;霜前花率达88%,是一个产量高,早熟性突出,稳定性好的夏棉新品系。
固相微萃取(SPME)做为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该技术使土壤、水体等复杂环境介质中痕量污染物的快速和准确分析成为可能,其核心为固相涂层。由于商品化的固相涂层种类比较少,稳定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SPME的应用范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以及人们对样品检测要求的日益提高,发展高稳定性、高选择性和高萃取效率的SPME涂层已成为未来SPME技术的研究重点和发展
广播电视报与其他传播媒介一样,它的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是由采编人员的采编意图和读者的接受意识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宣传价值实现的大小,直接取决于读者的接受程度
摘要:戴望舒的《雨巷》,借用古人的文学意向手法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但他更多的是对灵魂的宣泄,而非直接对现实进行摹写。本文对《雨巷》的背景、诗中的意境与象征表达以及悲剧色彩进行了一番解读。  关键词:《雨巷》 感悟  中国古代的诗词历来喜欢借物表情达意,丁香,一贯被认为是忧愁的载体,丁香结,则是人们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象征。“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
摘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代表,作者由景入情,并进一步地抒发情感,使得小小的荷塘带有了浓厚的情感色彩。从文章的整体结构来看,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进行景物描摹,情感在景物的变化中也发生着改变,所以无论是从全文来看,还是从部分段落来看,浓郁的情感充斥其中,让人深深陶醉。本文对《荷塘夜色》的重点段落进行赏析,主要进行情感的细腻分析,从而获得别样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荷塘月色》 段落 赏
由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多次播放、各族少年儿童广为传唱的《我要做合格小公民》,歌词的蒙文翻译、组织蒙语演唱及播出,内蒙古自治区电台的领导和专业人员作出了很大贡献。为此
摘要:在20世纪90年代的文坛上,《活着》是一部写实乡土与先锋精神相结合,且影响深远的长篇小说。小说中充斥着强烈的艺术性及思想性,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作者余华对封建社会的某些陋习及残酷性进行了无情的披露,通过塑造徐福贵这个苦难中的人物形象,用警惕与批判的眼光审视主人翁的人生悲剧。本文通过对徐福贵的人生经历进行剖析,探讨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悲剧形象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余华 活着 徐福贵 悲
唐代开元年间所铸之黄河铁牛雕塑群,位于山西永济市城西15km外蒲津渡。它以其体量、构造及造型的巨大张力予我以震撼!其单体与群体的组合营造了一个凛然的艺术气场。  黄河自西北而下,浩荡东流,古蒲津渡是古代著名的黄河渡口,据记载,黄河东西各四尊铁牛,用作拉连横跨两岸铁索浮桥,同时也是镇桥之宝。岁月沧桑,黄河改道,雕塑被覆掩,沉睡千年之后于上世纪90年代初被蒲津渡遗址考古队挖掘出。每尊铁牛旁都有一个牵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