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雨巷》学习心得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o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戴望舒的《雨巷》,借用古人的文学意向手法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但他更多的是对灵魂的宣泄,而非直接对现实进行摹写。本文对《雨巷》的背景、诗中的意境与象征表达以及悲剧色彩进行了一番解读。
  关键词:《雨巷》 感悟
  中国古代的诗词历来喜欢借物表情达意,丁香,一贯被认为是忧愁的载体,丁香结,则是人们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象征。“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南唐李璟的这首《浣溪沙》就描写了丁香花在雨中的无限惆怅。
  一、《雨巷》的写作背景
  作为戴望舒的前期成名作,《雨巷》这首诗也让他成为我们心目中的“雨巷诗人”,但是《雨巷》却交织着诗人内心的迷惘与痛苦。1927年夏,大革命失败后,全国上下一片白色恐怖,戴望舒避居于朋友家中,对前路充满了不确定,有着微渺的希望与幻想,但现实却是失望与幻灭,《雨巷》一诗就是这种情绪下的产物。[1]事实上,在当时那个环境,《雨巷》代表的是所有进步青年内心的苦闷与迷茫。阴沉的雨巷,独自徘徊的“我”,那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都是对那个时代环境的暗示与象征,这不仅仅是一首现代人理解的爱情诗歌,更是一首对时代的宣泄。
  二、《雨巷》的意境与象征感悟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首《雨巷》在意境上汲取了古代诗词的写作手法,采用意向来描写愁情,将丁香结作为贯穿全诗的引子,细细品味这首诗我们其实能自然地感受到这种吸收与借鉴,但是,在意境上,诗人也有着自己的创新独到之处。古人只是以丁香本身作为愁绪的象征,而《雨巷》则是把物化为人,想象出一个结着丁香愁怨的女子,虽说她的指代意义不变,但是丁香形象的飘忽不定,不同于以往诗作意向的表达,它更多了一些新时代的文学气息。此外,该诗更多地融合了诗人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想象中加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而不是简单地以物衬托情,源于生活但却更高于生活。
  《雨巷》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象征手法的运用,这种手法兴起于19世纪末的法国,用暗示隐喻强调内心情感,以颓废的姿态对抗当时的资产阶级,五四时期传入中国。[2]戴望舒的早期作品就明显受到该流派的影响,运用象征的形象抒情。《雨巷》中的油纸伞,幽深寂寥的小巷,像梦一样的丁香姑娘,这些都是充满着象征意义的形象,并非现实生活的写照。在品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即使我们不能说出每个形象具体的指代意义,但是诗中那种朦胧的美感,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诗人心中徘徊不定的心绪,希望的不可得,我们都是能深深体会到的。象征的描写,是清晰却模糊,确定而又飘忽的,它源于想象,却不限于想象,诗人的心境表现得更加含蓄,但读者却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余味不绝。朱自清先生就曾提到戴望舒的诗,说道:“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译过这一派的诗。他也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而是轻倩的;也找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可以看得懂。”《雨巷》的朦胧在一定程度上是掌握了象征派的精髓。
  三、《雨巷》的悲剧色彩
  这首诗,有一种恍恍惚惚的悲剧色彩,“我”心中带着重重心事,满是愁苦,想说却说不出,好像在追求期待着某个东西,但是却遥不可及。就在那一刻,“她”出现了,一个结着丁香哀愁的姑娘,好似在梦中,抑或是不可得的幻觉,因为,“她”逝去的如此快,一瞬的擦肩而过,转瞬即逝的美丽。这位姑娘,我们可以理解是诗人曾遇到的忧郁而苍白的心上人,但在象征意义上,“她”却是诗人不可及的理想追求,高洁却满是悲剧色彩。他期待的“姑娘”是有着哀愁丰富的情感世界,但又那般美丽与妩媚,就像他自己也从来不轻易被人理解,他对自己的不确定不了解,对理想的困惑都融进了他的作品中,才造就了一种气质上的悲剧感,这一点上,戴望舒深受魏尔伦的影响。
  四、结语
  其实,诗的主角往往是诗人自己,诗中描绘的形象是诗人自身的影射。“我”与“姑娘”或许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我,一个是自己理想中的不可看见的我,前者限于生活的苦闷与迷茫,后者则是自己美好的理想与选择。《雨巷》这首诗的隐蔽与朦胧感,就像是一层现实生活的雾,遮盖了部分现实,但保留了我们对某些事物的憧憬。诗的意义就在于此,不用点透,自会懂得,不用限于一个确定的层面范畴,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咀嚼。
  就像这首《雨巷》,“想象”中的“真实”,我们可以猜测是诗人的爱情邂逅,然后提炼成了这首美而朦胧的诗歌,也可以说仅仅是诗人理想的追求与幻灭,雨巷,篱墙,丁香姑娘,冷清的雨,这些可以看做是时代的象征与暗示,我们无从得知,但是诗的意义就在于此。
  参考文献:
  [1]王蓓蓓.《雨巷》的文本解读和教学价值建议[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2]程娟娟.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雨巷》解读[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孙睿泽,湖南省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责任编辑 宋倩)
其他文献
本文简要介绍了LabVIEW及其适用领域。讨论了如何应用ActiveX技术把LabVIEW和VB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油脂加工系统中的远程监控系统,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另外,文章中还简述了
关于张子祥的报道是中央台1990年度的新闻力作之一,在全国学雷锋宣传的舆论导向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李鹏总理听了广播后,称赞张子祥是“新时期的活雷锋”,在国务院常务会议
本论文以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流域为研究区域,选择不同树龄和土地类型的苹果园,以及不同地貌类型的农田,分析了硝态氮、铵态氮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不同树龄果园土壤水分变化规律,为科学施肥、减少硝态氮的淋溶与累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王东沟流域土壤剖面矿质氮分布有着较大的变异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剖面矿质氮累积与分布特征均有明显的差别。调查
摘要:素有文学巨匠之称的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一生中写下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在文学、戏剧领域享有很高声誉。《威尼斯商人》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通过极具讽刺意义的喜剧形式展现给读者,作品中体现不同人物用以往固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事件进行处理和评判的思维方法与逆惯性思维产生的碰撞,继而产生不同命运与结果,对于人们价值观的正确取向影响深刻。  关键词: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 人物解读  《威尼斯商人》充满
摘要:司汤达是法国杰出的心理小说大师,他作品中的人物不是用大量的环境描写来衬托,也没有大篇幅的肖像描写,而是用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来描写人物,从而表现人物的性格、思想等。本文就以他的代表作品《红与黑》为例,借助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深入分析作者的心理描写技巧,并深层次地探究其现实主义心理分析的深度和力量。  关键词:《红与黑》 司汤达 心理分析  司汤达是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先驱,他的作品主要以心理描
摘要:以《窦娥冤》中的冲突写作手法来看,古代悲剧的表现手法是个人的主观愿望与现实世界相矛盾而引发的与个人主观愿望相背离而产生强烈的对比式的道德悲剧。文章围绕这一表现形式展开讨论。  关键词:《窦娥冤》 双重结构 悲剧意识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通过刻画窦娥短暂一生的悲惨命运,反映生活在黑暗社会中人们的不幸,窦娥的遭遇更加突出了妇女在这样的背景中遭遇的迫害。表层的社会政治悲剧,深层的窦娥个人主
摘要: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及其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简介入手,在生态视角下分析出小说《呼啸山庄》中隐含的三点生态学内涵,希望给予读者另一个层面的启发。  关键词: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 自然与文明  作为20世纪优秀作品的《呼啸山庄》,讲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但其内在却隐含了生态学方面的批判。  一、艾米莉·勃朗特与《呼啸山庄》  作为勃朗特三姐妹中的老二,艾米莉·勃朗特的才气显然更与她的名著
两年21个点试验结果,豫早1109平均亩产皮棉72.96kg,比对照增产15.1%;霜前皮棉平均亩产63.82kg,比对照增产19.5%;霜前花率达88%,是一个产量高,早熟性突出,稳定性好的夏棉新品系。
固相微萃取(SPME)做为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该技术使土壤、水体等复杂环境介质中痕量污染物的快速和准确分析成为可能,其核心为固相涂层。由于商品化的固相涂层种类比较少,稳定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SPME的应用范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以及人们对样品检测要求的日益提高,发展高稳定性、高选择性和高萃取效率的SPME涂层已成为未来SPME技术的研究重点和发展
广播电视报与其他传播媒介一样,它的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是由采编人员的采编意图和读者的接受意识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宣传价值实现的大小,直接取决于读者的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