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杀人犯犯罪构成分析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etimes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抢劫杀人犯罪根据客观特征可划分为先杀人,后抢劫行为;抢劫行为与杀人行为同时进行;先抢劫后杀人行为。根据主观特征又可划分为,行为人故意将被害人杀死,并劫取财物和行为人在抢劫过程中过失致被害人死亡这两种情形。作为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抢劫致人死亡罪的法定刑上限与故意杀人罪的上限相同。
  关键词 抢劫杀人犯罪 犯罪构成 结果加重犯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一、抢劫杀人犯罪的犯罪构成分析
  抢劫杀人犯罪是指以劫财为目的,在劫财前、中、后发生被害人死亡的一类犯罪,包括犯罪人故意的杀害被害人和过失的致使被害人死亡。在我国,抢劫杀人犯罪根据它们的客观特征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类:第一类,先杀人后抢劫行为,即经预谋先将被害人杀死,再劫取其财物。第二类,抢劫行为与杀人行为同时进行,即在着手抢劫以后,由于遭到被害人的反抗等原因故意将被害人杀死,并劫走财物或者在抢劫过程中过失致人死亡。第三类是先抢劫后杀人行为,即行为人实施抢劫后为灭口而故意杀人。
  根据主观特征又可以将它们划分为行为人故意将被害人杀死并劫取财物和行为人在抢劫过中过失致被害人死亡这两种情形。显然,过失致使被害人死亡这种情形只可能发生在抢劫行为与杀人行为同时进行的情况。先杀人后劫财行为与先劫财后杀人行为都不可能出现行为人过失的致使被害人死亡。如果出现过失致使被害人死亡情形,也不会以抢劫杀人犯罪进行评价。
  (一)抢劫杀人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
  抢劫杀人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有别于抢劫罪,从外表上看,其构成行为是杀人行为和劫财行为。但是,在抢劫杀人犯罪中,作为抢劫罪的危害行为——抢劫行为,又是引起加重结果——导致被害人死亡的行为,因此,抢劫罪的行为也是抢劫杀人犯罪客观方面的危害行为。此时,杀人行为与劫财行为的关系有别于构成抢劫行为的暴力、胁迫行为与劫财行为的关系,杀人行为与劫财行为并非并列关系。
  (二)抢劫杀人犯罪的主观构成要件。
  1、先杀人后抢劫犯罪的主观构成要件。
  故意杀人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杀死特定的被害人的行为;主观上表现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在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者放任他人死亡危害结果的发生。
  先杀人后抢劫的情形如何定罪存在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先杀人后抢劫情形中的杀人故意与客观上的杀人行为相结合,构成故意杀人罪,而不构成抢劫罪。虽然在先杀人后抢劫的情况下,其杀人行为是服务于劫取财物的犯罪目的,但就杀人行为本身来看,它主观上已包含有杀死被害人的故意,这种故意正是故意杀人罪所要求的故意内容,即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在剥夺他人生命,而希望或者放任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的发生。抢劫罪对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结果所持的是放任态度。抢劫罪故意不可能包容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劫取财物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已转变成杀人故意的动机。劫取财物是杀人的犯罪动机,而非与犯罪行为同时发生的主观意图。
  另一种观点:故意杀人只是抢劫罪的暴力手段,其目的行为是劫取财物,故构成刑法理论中的牵连犯,应以目的行为定性。此种观点的缺陷是如果把杀人行为作为抢劫罪的暴力手段,那么故意杀人罪会因缺少客观方面而不能成立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罪是牵连犯的方法行为,在此处牵连犯的方法行为就不能成立。
  2、抢劫行为与杀人行为并存犯罪的主观构成要件。
  抢劫行为与杀人行为并存犯罪的主观特征具有两种情况,定罪的标准有很大不同。包括:第一,主观特征为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持故意的心理态度,即抢劫杀人;第二,主观特征为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持过失的心理态度,即抢劫致死。
  目前,对抢劫致人死亡是否包括故意杀害被害人的情况,存在观点如下:观点一:抢劫致人死亡是指因抢劫而过失致人死亡,不包括故意杀人。如果为占有他人财物,而当场故意致人死亡,应另定故意杀人罪,与抢劫罪实行并罚。观点二:抢劫致人死亡是故意伤害而过失致人死亡,也有可能是间接故意致人死亡,但不包括故意杀人。因为如果是为了劫取财物而直接故意杀人,则超过了抢劫的暴力范围,应分别定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并罚。观点三:抢劫致人死亡包括因抢劫过失和故意致人死亡。
  3、先抢劫行为后杀人行为犯罪的主观构成要件。
  行为人实施抢劫后,为灭口而故意杀人,构成故意杀人罪,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作为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抢劫致人死亡罪的法定刑上限与故意杀人罪的上限相同,都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然而,包含故意的抢劫杀人的法定刑在故意实现被害人死亡这一加重结果时与过失导致被害人死亡这一加重结果的抢劫致死法定刑相同。在包含故意的结果加重犯中,行为人无论是基于故意或基于过失,适用同一幅度的法定刑。
  二、结果加重犯理论在理解抢劫致人死亡上的不足
  首先,故意与过失在刑法及刑事责任的意义上是不同的两种犯罪心理状态。从正义性的观点看,应区别故意犯与过失犯的法的效果。显然,法律上将故意犯与过失犯的法律效果等置的做法与公平原则的法治要求相去甚远。
  其次,刑法立法应贯彻不同的事物区别对待的原则。故意犯与过失犯,本不是相同层次上的事物,理应区别处理才能体现刑法罪刑相适应的原则。然而,刑法将对加重结果持故意的结果加重犯与对加重结果持过失的结果加重犯的法定刑作同一规定,同一处理,也有违刑法罪刑相适应的原则,故意犯的刑事责任远远重于过失犯的刑事责任,因此将故意责任与过失责任规定为同一法定刑幅度,未体现罪责相适应原则。
  (作者: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高铭暄.新编中国刑法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马克昌等主编.刑法学全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 调解与判决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诉讼纠纷的重要方式,两者都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手段,目的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保证社会和谐与稳定。如果偏向哪一边,会影响审判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本文通过阐述民事审判中法院判决和调节的冲突与平衡,在实践中寻求解决措施。  关键词民事纠纷 民事判决 法院调解 冲突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一、
成本控制是企业控制生产和经营各个方面耗费的过程,在这当中,无论支出的成本金额大小如何,都应该有控制意识,从这项成本该不该发生和支出金额能否继续降低两方面考虑.成本控
摘 要 我国犯罪构成四要件体系表面看虽是一个整体,但其内部各要件呈现条块,似乎是一种并列关系,逻辑不统一,缺乏层次性。在理论上也存在自相矛盾的不足,本文主要结合个案及司法实务的具体操作来探讨该理论可能存在的缺陷,为未来的创造性研究积累素材。  关键词 犯罪构成 实务考察 缺陷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根据我国通说犯罪构成理论,形式上符合罪状,实质上侵害法益,且可以归咎于个体的行为
本文根据1990年代以来各国立法机构改革和重建的经验,总结了立法机构对行政部门进行有效监督的方式和措施,认为有活力、积极的议会是21世纪民主国家的本质要素.虽然在立法与
巡回法庭制度在2014年10月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提出,是指以为群众提出诉讼提供方便性为目的,将巡回地点甚至于各个辖区,在巡回定点开展的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案件审判制度 [1].到
期刊
建筑工程造价是建筑工程项目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准确有效地控制好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对建筑工程后期的融资和建造意义重大,但是往往一个建筑工程的实际造价会受到多种因素
11月28日,重庆市2017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在巴南区举行.活动周以“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为主题.本次活动由重庆市教委、巴南区委、巴南区人民政
期刊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主题教育
期刊
粉碎"四人帮"后,教育界率先成为拨乱反正的战场。从高考制度的恢复到"两个估计"的推翻,演绎出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多年后,从其中翻检出某个细节,比如说,1977年9月15日人民日报社发出的一份特刊,仍让人们怀想起那逝去的波澜壮阔的一幕。    高考制度的起落    1977年6月29日至7月15日,教育部在太原召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第一次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与会代表批判"四人帮"对教育事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