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第一章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抢劫犯罪的主体概念和此种犯罪构成的特殊性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未成年人抢劫犯罪的研究意义。未成年人的具体概念,各国都有不同的规定,主要反映在刑事法律方面,表现为未成年人与成年人所适用法律的区分。同时由于抢劫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要对其承担刑事责任,并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做了一些特别规定,这些构成了探讨未成年人抢劫犯罪的基础。从研究意义上来讲,抢劫犯罪有着极大的社会危害性,近几年来,我国未成年人抢劫犯罪迅猛发展,极大的影响了社会安定,通过对其的分析、研究来提出相应的对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章主要集中讨论了现阶段未成年人抢劫犯罪的整体状况,特别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了新的现象和趋势。介绍了未成年人的抢劫行为主要具有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方式团伙化、犯罪目标特殊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危害严重化的特点。第三章对未成年人抢劫犯罪的成因进行了介绍,包括未成年人的抢劫犯罪与其他类型犯罪的一些共性因素和引起其抢劫犯罪活动的特殊因素。共性因素包括未成年人的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区因素。影响比较直接的特殊因素则有家庭暴力活动的影响、媒体暴力信息的传播和社会消费需求的刺激这三点。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新生的网络等媒体,使得未成年人较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有更好的机会去接触和学习外界,但伴随着外界环境的剧烈动荡,一些不好的外部影响结合未成年人自身的特点也使其进行抢劫犯罪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第四章则提出了对未成年人的抢劫犯罪活动的针对性对策思考,主要包括重视加强素质教育、建立影视分级制度、广泛开展媒介教育、大力推广情景预防、科学有效惩治犯罪和预防重新违法犯罪几个方面。首先要重视素质教育,使未成年人塑造出良好的人格,具备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也能在源头对其抢劫犯罪行为进行遏制。引导规范媒介传播主要是要对媒体暴力内容进行限制,以及通过媒介教育减少其不良内容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情景预防主要是根据未成年人抢劫犯罪的时间、行为场所和同为未成年人的受害人的特点,提出重视加强学校周边等未成年人抢劫多发地段的监控措施,以及加强教育未成年人面对抢劫行为时要勇于正确的斗争。科学有效地打击未成年人抢劫犯罪主要是通过准确的定罪量刑,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对未成年犯的矫正则介绍了传统的未成年犯管教制度和发展中的社区矫正,特别是后者在国外已经有成熟的经验和适用体系,而我国由于起步较晚,在对未成年人抢劫犯罪适用这一有效的矫正方法方面,需要在立法和执行制度方面尽快完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