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堂动态生成的几点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1990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自主开放”和“互动生成”已逐渐在新课堂教学中展现,使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面貌为之一新,给人以清风怡人之感。但是,也存在一些教师意欲在课堂上能“生成”一把,却由于学科功底、教学艺术等方面的原因,常常跟不上学生的发言意图、思维步伐而误导;常常分不清学生的体验,盲目予以肯定,结果事与愿违。应如何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呢?笔者根据日常积累,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思考。
  
  一、课堂动态生成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
  
  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发现,有些教师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盲目地对学生不恰当的学习行为和方法、对文本偏向的感悟与理解以及错误的知识与观点给予积极的评价,有时甚至顺着学生的曲解、误解,展开合作、探究、交流、争辩。例如,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一位教师让学生抓住“盲姑娘睁着大大的眼睛,仿佛看到了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展开想象。有个学生说:“我认为盲姑娘很小就瞎了,她没有看过这些东西,她怎么进行想象呢?”老师就引导学生讨论:这个盲姑娘到底能不能联想到白云、月光、大海等等呢?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议了半天也没有什么结果。这样的课堂看似气氛活跃,学生畅所欲言,但这种活跃与生动却是游离于课堂教学目标之外的,精彩的背后是目标的缺失和文本价值的偏离,白白浪费了学生的读书积累感悟的时间。
  面对价值偏离的生成,教师应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鼓励多元解读的同时,注意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而决不能随波逐流,误导学生,放弃责任。
  
  二、课堂动态生成要依靠教师的引渡调适
  
  生成是课堂教学的诗意追求,是一剂催开心灵、焕发活力的灵丹妙药。但我们要明确,动态生成并不否定预设的重要性,生成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却依赖于课前预设的质量。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小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生活体验是有限的,对文本的解读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容易出现偏差,甚至出现异化现象。因此,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既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又要为学生正确解读文本搭桥引路,做好引路人。
  1.预案,为生成导航
  没有精心的预案,就没有精彩的生成。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有规律的行为,什么都没有,那只是瞎胡闹,课堂教学必将陷入放任自流、茫然无序的状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应根据语文学科的规律和学生具体“学情”而定。
  2.调适,让生成精彩
  教学进展中的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客观存在,这必然要求教学活动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如一位教师教学《惊弓之鸟》时,一名学生认为“更羸不爱护小动物”。教师引导说:“你很会动脑筋,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不过更羸怎么判断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呢?”生:“更羸听到大雁凄惨的叫声,说明他仔细观察、经验丰富,是有名的射箭能手。”师点拨:“现在这只大雁已经被射下来了,假如你是更羸,现在该如何处理这只受伤的大雁呢?”生:“我要为这只大雁包扎,并买好的饲料喂养它,让它早日康复,重回蓝天。”这位教师的教学机智在于能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毅然改变原先设想和教学计划,顺乎学生的情趣而重新施教,并进行正确的调适引渡,不露痕迹地因势利导,盘活生成资源,让生成精美呈现。
  
  三、课堂动态生成要做好课后的反思工作
  
  由于课堂教学的临时生成性因素,致使事先预设好的教学同实施之间出现始料不及的现象,所以每一堂课结束之后,常常会感到有某些环节成功或失误。如果及时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真实情况记录下来,通过回顾、分析、反思,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教学机智与业务水平,减少失误与困惑。
  课后反思除了反思课堂中精彩讲解、巧妙引导学生的知识理解、语言运用等成功之外,应着重做好三点反思工作。
  (1)反思课前预案构思和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施的变动和不一之处,指出变化的原因。特别要指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超越教师教学设计与学情预测之外有价值的问题。
  (2)反思教学实施中出现的失误或不足,重点分析原因,特别要分析问题背后的理论失误。
  (3)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体验和学生反馈的信息等,为以后再教该内容提供实践上的保障,使课堂教学逐渐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总之,把握好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师既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又要摆脱仅仅是课程计划和课程目标执行人的角色,真正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师生共同构建起语文学习的“互动网”,同时要认真做好课后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获得规律性认识。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才能上出高水准的、为人称道的好课,才能使课堂动态生成更加艳丽动人。
其他文献
摘要 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作为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资源,让语文课堂丰厚起来。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秉着“立足促进学生发展”的大语文观,立足课本,跳出课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课外资源  一直以来,语文教师都把教材当作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唯一来源,可尽管钻研了教材、吃透了教材、认认真真使用了教材,学生的语文素养却不见
作文教学历来都被老师和学生认为是个老大难,教者难教,学者难学。以往的作文教学,大多数都存在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单向性教学的问题。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目前大家所关注的问题。随着远程教育在我县的普遍实施,现代教育技术进入了课堂,我尝试着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于作文教学,改变作文教学的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习作情境,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