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事业单位会计环境发生变化,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是一种必然选择。本文对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相关经验、采取符合国情的改革方式、不断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等改革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 权责发生制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识码:A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 可见,收付实现制是我国事业单位的主要会计核算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事业单位的会计环境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事业单位的主要会计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逐渐暴露出其诸多不足和局限性,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成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理想选择,可以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一、我国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存在的问题
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按照收付实现制,现金收支行为在其发生期间全部记作收入和费用,而不考虑与现金收支行为相连的经济业务实质上是否发生。事业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是我国也是西方国家的传统做法。收付实现制具有能客观反映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操作简单,需要的会计技术较少,易于被使用者理解,数据处理成本比较低廉等优点。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要会计核算基础所产生的弊端越来越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不利于事业单位准确核算成本,同时也不利于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正确的绩效考核和评价;不能全面准确记录和反映单位的負债情况,不利于防范财务风险;收支项目不配比,不能真实反映当年收支结余;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和隐性负债问题;不能真实反映对外投资业务;不能适应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和资金集中支付制度后出现的新情况。
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记制或应收应付制,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记账法。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尤其是西方各国政府财政赤字猛增、福利国家不堪重负等一系列新的社会与政治问题出现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共行政改革运动,而改革的主线是在政府会计中将传统的现金制会计基础转向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如今这项改革已在很多国家取得了进展。从国外实践来看,权责发生制基础在加强政府资产管理、负债管理、控制财政风险、提高政府预算及会计信息的透明度等方面都比收付实现制具有明显优势,引入权责发生制基础也已成为国际上政府会计改革的一个新趋势。会计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目前这种大趋势下,引入权责发生制将成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必然选择。权责发生制的主要优点在于:其一,能准确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负债。事业单位对外举债时应承担的借贷款利息,拖欠职工工资、福利以及应收未收服务性收费欠款,这些本属该单位承担的债务和享有债权,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所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负债就不真实、准确。只有采取权责发生制核算,才能如实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更好地加强财务管理。其二,能够准确地反映单位的收支和结余。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对于应收未收的收入,应拨入实际未拨入的款项,以及应支付未支付的费用全部登记入账予以反映,这样形成的单位结余更准确。其三,能全面反映单位的资金运动全貌。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是现金的实际收付,所反映出来的会计信息,仅是现金的实际流动,而不能反映整个财政资金、事业资金的真实客观性。实行权责发生制核算,就能如实反映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会计要素和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全貌。其四,能够对单位的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所提供的会计报表更准确,对单位工作业绩的综合评价也就更客观、更准确,更能真实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结果。同时,事业单位也需要编制并利用预算作为其财务控制的手段,不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很难奏效。
三、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改革建议
1、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西方发达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关于权责发生制的改革给了我们许多启示,无论是它们为改革所作的努力,得到的成果还是汲取的教训,都值得去思考。相关经验中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要遵循立法先行的原则,法律保障是各国推进改革的前提。我国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时也需要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保障权责发生制的实施。目前,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规章制度滞后于会计核算的转换需要,当务之急是修订现有的规则和准则,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事业单位会计向权责发生制基础转换奠定法律基础。
2、采取符合国情的改革方式。在我国现阶段,全面推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条件还不具备,不能采取一步到位式的方式将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由收付实现制直接转为权责发生制,而应结合我国的现实条件,采取逐步扩展式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根据实际情况先对部分收支、资产、负债科目采用权责发生制,然后再逐步扩展到其它事业单位会计科目。
3、不断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引入权责发生制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会变得更为复杂,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更显得十分重要。应该设立专门机构,加大会计人员、管理者和决策者的培训,使其对各种会计基础的涵义、利弊和适应性有足够的认知。管理层和决策层尤其要对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有清醒的认识。通过培训,大力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业务操作水平,为降低改革成本和加快改革步伐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荆州市卫生监督局)
参考文献:
[1]杨曼.对我国政府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08(11)
[2]冷湘.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问题的探讨.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2)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 权责发生制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识码:A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 可见,收付实现制是我国事业单位的主要会计核算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事业单位的会计环境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事业单位的主要会计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逐渐暴露出其诸多不足和局限性,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成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理想选择,可以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一、我国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存在的问题
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按照收付实现制,现金收支行为在其发生期间全部记作收入和费用,而不考虑与现金收支行为相连的经济业务实质上是否发生。事业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是我国也是西方国家的传统做法。收付实现制具有能客观反映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操作简单,需要的会计技术较少,易于被使用者理解,数据处理成本比较低廉等优点。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要会计核算基础所产生的弊端越来越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不利于事业单位准确核算成本,同时也不利于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正确的绩效考核和评价;不能全面准确记录和反映单位的負债情况,不利于防范财务风险;收支项目不配比,不能真实反映当年收支结余;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和隐性负债问题;不能真实反映对外投资业务;不能适应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和资金集中支付制度后出现的新情况。
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记制或应收应付制,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记账法。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尤其是西方各国政府财政赤字猛增、福利国家不堪重负等一系列新的社会与政治问题出现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共行政改革运动,而改革的主线是在政府会计中将传统的现金制会计基础转向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如今这项改革已在很多国家取得了进展。从国外实践来看,权责发生制基础在加强政府资产管理、负债管理、控制财政风险、提高政府预算及会计信息的透明度等方面都比收付实现制具有明显优势,引入权责发生制基础也已成为国际上政府会计改革的一个新趋势。会计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目前这种大趋势下,引入权责发生制将成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必然选择。权责发生制的主要优点在于:其一,能准确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负债。事业单位对外举债时应承担的借贷款利息,拖欠职工工资、福利以及应收未收服务性收费欠款,这些本属该单位承担的债务和享有债权,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所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负债就不真实、准确。只有采取权责发生制核算,才能如实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更好地加强财务管理。其二,能够准确地反映单位的收支和结余。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对于应收未收的收入,应拨入实际未拨入的款项,以及应支付未支付的费用全部登记入账予以反映,这样形成的单位结余更准确。其三,能全面反映单位的资金运动全貌。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是现金的实际收付,所反映出来的会计信息,仅是现金的实际流动,而不能反映整个财政资金、事业资金的真实客观性。实行权责发生制核算,就能如实反映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会计要素和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全貌。其四,能够对单位的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所提供的会计报表更准确,对单位工作业绩的综合评价也就更客观、更准确,更能真实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结果。同时,事业单位也需要编制并利用预算作为其财务控制的手段,不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很难奏效。
三、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改革建议
1、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西方发达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关于权责发生制的改革给了我们许多启示,无论是它们为改革所作的努力,得到的成果还是汲取的教训,都值得去思考。相关经验中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要遵循立法先行的原则,法律保障是各国推进改革的前提。我国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时也需要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保障权责发生制的实施。目前,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规章制度滞后于会计核算的转换需要,当务之急是修订现有的规则和准则,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事业单位会计向权责发生制基础转换奠定法律基础。
2、采取符合国情的改革方式。在我国现阶段,全面推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条件还不具备,不能采取一步到位式的方式将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由收付实现制直接转为权责发生制,而应结合我国的现实条件,采取逐步扩展式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根据实际情况先对部分收支、资产、负债科目采用权责发生制,然后再逐步扩展到其它事业单位会计科目。
3、不断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引入权责发生制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会变得更为复杂,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更显得十分重要。应该设立专门机构,加大会计人员、管理者和决策者的培训,使其对各种会计基础的涵义、利弊和适应性有足够的认知。管理层和决策层尤其要对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有清醒的认识。通过培训,大力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业务操作水平,为降低改革成本和加快改革步伐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荆州市卫生监督局)
参考文献:
[1]杨曼.对我国政府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08(11)
[2]冷湘.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问题的探讨.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