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yd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的各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按预后的结果将15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分为预后好组(A组)和预后差组(B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组病程进展速度较A组快、意识障碍程度即Glasgow评分较A组低,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发热时间、惊厥持续时间较A组长,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者比例较A组高,脑干颅神经损害比例较A组高,脑电图重度异常、MRI异常的比例均高于A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差的相关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应引起足够重视,进行积极有序的综合治疗。
  【关键词】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 预后; 相关因素
  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of Prognosis of Severe Viral Encephalitis in Children/WANG Rui-yan,CAI Lan-yun,ZHONG Jian-min,et 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35):133-135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prognosis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viral encephalitis.Method:150 patients with severe viral encephalitis in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good prognosis group (A group) and poor prognosis group (B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rognosis result,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Progression of Group B was faster than that of group A.Level of consciousness that Glasgow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A, the time of 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the heating time,seizure duration was longer than those of group A.The ratio of mental behavior,the injury of cranial nerve and brainstem,the EEG abnormality and the MRI abnormalit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group A.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risk of poor prognosis in children with viral encephalitis complicated and diversified factors,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it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active and orderly.
  【Key words】 Children with severe viral encephalitis; Prognosis; Related factors
  First-author’s address:Jiangxi Provincial Children’s Hospital, Nanchang 33000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35.064
  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脑实质的炎症,主要包括疱疹病毒性脑炎和肠道病毒性脑炎,每年美国单是单纯疱疹性病毒性脑炎就有2万人发病,我国多以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多见[1],重症病毒性脑炎(severe viral encephalitis, SVE)起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留有后遗症几率较大。同样是病毒性脑炎,为什么有的为轻型有的為重症;有的预后好,有的留下后遗症;早期表现都很危重,均积极给予治疗,有的患儿随着时间的推移,预后好,而有的却永久留下了后遗症,甚至死亡;有的患儿早期症状并不重,反而会突然死亡,导致家属无法接受,引起医疗纠纷呢?现对本院2010-2013年收治的15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旨在分析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相关因素,早期识别、及时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患儿死亡及后遗症发生率,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减少医患纠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符合重症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2]。其中男88例,女62 例;年龄5个月~12岁,平均4.7岁,入院时起病2~8 d,其中有68例入院时给予治疗病情仍在加重,从起病开始到意识障碍的时间来评估病情进展速度快慢,各季节均有发病,但以6~8月份居多。
  1.2 临床表现 均有发热,体温38~40.2 ℃,伴有抽搐90例,均在发病后3 d内出现,呈全身性或部分性发作;频繁抽搐发作56例,惊厥持续状态37例。脑干颅神经损害85例,主要损害面神经、舌咽、舌下神经,失语11例,偏瘫25例,中枢性呼吸衰竭20例,脑疝15例。意识障碍140例,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者9例,烦躁不安者11例,嗜睡18例,昏睡13例,昏迷者根据GlaSgow评分:轻度昏迷35例(GlaSgow评分13~14分),中度昏迷22例(9~12分),重度昏迷19例(<8分),脑死亡13例(<3分)[3]。   1.3 辅助检查
  1.3.1 脑脊液 141例异常,9例正常,脑脊液白细胞数为 (0~68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少数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生化多正常或有轻度蛋白增高。
  1.3.2 脑电图 检查150例100%异常,根据EEG诊断标准[4],轻度异常45例,中度异常75例,重度异常30例。
  1.3.3 头颅MRI 正常者67例,20例丘脑、顶叶等部位及白质脱髓鞘改变,18例脑回、脑沟增宽,脑萎缩;累及双侧额叶、颞叶11例,脑干11例,岛叶6例,双侧枕叶受累6例;基底节受累9例,黑质4例。
  1.3.4 病原学检查 150例患儿同时行呼吸道分泌物及血和脑脊液病原学检查,检出EB病毒抗原阳性14例,合胞病毒抗原阳性9例,肠道病毒通用型阳性20例,EV-71阳性13例,均未检出单纯疱疹病毒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1.4 治疗
  1.4.1 抗病毒治疗 采用阿昔洛韦5 mg/(kg·次);每8小时1次。
  1.4.2 抗惊厥治疗 抗惊厥药物如地西泮、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治疗部分重症病毒性脑炎引起的持续性惊厥效果欠佳,43例难治性惊厥持续状态的患儿,给予咪达唑仑0.1~0.3 mg/(kg·h)持续泵入,根据病情逐渐减停,其中有35例得到控制,有8例未控制,未控制者,加用负荷剂量托吡酯胶囊,首次5 mg/kg,间隔12小时再给5 mg/kg,连续4次后抽搐缓解, 48 h后改5~7 mg/(kg·d)口服,维持半年左右。
  1.4.3 脑水肿治疗 选用甘露醇、速尿,或速尿加白蛋白、地塞米松。(1)甘露醇的用量因脑水肿的程度而定,本组25例脑疝,125例重度脑水肿。甘露醇用法:1 g/(kg·次),每4小时1次,根据抽搐缓解、意识状态、球结膜水肿、前囱张力及眼压改善状况。先减量至每次0.5 g/(kg·次),给药间隔不变,再根据上述体征的进一步好转,延长间隔至每8小时给药1次,逐步减停。(2)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地塞米松0.3~0.5 mg/(kg·次),最大剂量为每次10 mg,轻症者每天2次,重症者每8小时1次;85例脑干脑炎的患儿均使用甲基强的松龙15~20 mg/(kg·d),1次/d,5 d后改強的松口服。
  1.4.4 所有重症患者均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 mg/(kg·次),连用5 d。
  1.4.5 20例呼吸衰竭的患儿予以机械通气治疗。
  1.5 预后评估 将出院时仍遗留有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随访半年内未恢复正常者,以及死亡及放弃治疗病例归为B组;将出院时有神经系统异常在半年内完全恢复者归为A组。
  1.6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后 150例中预后良好86例(57.3%),预后差64例(42.7%)。预后差的病例中包括继发性癫痫18例,运动障碍12例,颅神经麻痹6例,精神异常9例,智力倒退4例,死亡及放弃治疗15例。
  2.2 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2.2.1 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从表1可知,B组病程进展速度较A组快、意识障碍程度即Glasgow评分较A组低,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发热时间、惊厥持续时间较A组长,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者比例较A组高,脑干颅神经损害比例较A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 辅助检查与预后的关系 从表2可知,B组脑电图重度异常、MRI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辅助检查与预后的关系
  辅助检查 脑电图重度异常
  例(%) MRI异常
  例(%) 脑脊液白细胞
  (×106/L)
  A组(n=86) 7(8.1) 26(30.2) 30.7±6.0
  B组(n=64) 23(35.9) 57(89.1) 35.1±7.0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本组资料提示与病毒性脑炎预后密切相关的因素为病程进展速度、意识障碍程度、发热时间、意识障碍持续时间、惊厥时间、伴有肢体障碍和颅神经麻痹及以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者。病程进展速度即从起病达意识障碍的时间越短,预后越差,尤其是入院后经过积极治疗,病情仍进行性加重者提示预后差,临床上遇到很多患者入院时神志尚清楚或步行入院,给予积极治疗短短几个小时达到昏迷、呼吸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家属难以接受,所以对于这类患者临床医师应充分评估病情并向患者家属交代,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意识障碍程度即GlaSgow评分越低提示意识障碍程度越重,脑损伤越明显,预后越差,<3分者最终会死亡。发热时间、意识障碍持续时间、惊厥时间越长提示预后越差,尤其在治疗后3~5 d内病情无好转者提示预后不良[5-6]。伴有肢体障碍和颅神经麻痹多提示脑干功能受损,脑干是生命中枢,此部位受损,提示预后不良。很多病毒性脑炎以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此类患者用免疫球蛋白及激素疗效差,很多患者病程迁延,应注意边缘系统即NMDA受体脑炎或精神心理疾病[7-8]。
  病毒性脑炎临床症状愈重,脑电图异常程度愈明显,伴有意识障碍的脑炎,脑电图几乎100%为异常,本组脑电图特点与文献报道相符[9]。早期脑电图多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表现为低幅慢波或低电压,弥漫性高幅慢波的患者多数随着积极治疗及时间的推移,多数患者预后尚可,能达到生活自理,低幅慢波或低电压的患者几乎都出现脑功能衰竭,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   本文资料表明,MRI表现病变范围越广泛、弥漫性脑肿胀越严重,临床上意识障碍越重,恢复越慢,预后越差。MRI脑实质弥漫受累者常表现脑回、脑沟增宽,脑萎缩导致智力低下;颞额叶受累者易继发癫痫;基底节受累易形成局灶性软化灶,出现肢体瘫痪等后遗症;枕叶受累可遗留皮质盲;脑干、黑质受累者病情凶险,预后不良;累及顶叶、丘脑及白质脱髓鞘病变的患儿预后相对较好,与文献[10-11]报道相符。
  本组病毒检出率不高,可能与检测技术有关。早期积极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及时应用激素可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膜,并减少细胞内水钠潴留,减轻脑细胞水肿,降低颅内压。丙种球蛋白含有多种抗病毒抗体,可中和致病病毒。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可增强体液免疫,有阻断炎症发生的作用,不失为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另一有力措施[12]。
  综上所述,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13],全面综合分析各种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将有利于临床医师对患儿的病情有一个较为客观正确的预后判断,既可减少抢救治疗的盲目性,减少病残儿童的发生率,提高人口质量,又可对患儿家长有合理的交代,调整其对患儿过高的期望,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參考文献
  [1] 赵宇红,申昆玲.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学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10):820-821.
  [2] 叶露梅,王华,孙若鹏,等.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7):385-402.
  [3] Rudolph C D,Rudolph S.Pediatrics[M].21th ed.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44-2245.
  [4] 刘晓燕.临床脑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05-406.
  [5] 廖建湘.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J].儿科药学杂志,2010,16(4):13-15.
  [6] Shearer P,Riviello J.Generalized 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 in adults and children:Treatment guidelines and protocols[J].Emerg Med Clin North Am,2011,29(1):51-64.
  [7] 孔卫乾,王金华,冯帼,等.咪达唑仑治疗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惊厥持续状态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2):961-962.
  [8] 军华,陶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地塞米松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9):1114-1115.
  [9] 许琪,樊欢.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分析[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1,21(18):82-83.
  [10] 侯晓君,谢文煌.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磁共振影像特点[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7):537-538.
  [11] 朱光斌,张雪林,伍筱梅,等.磁共振成像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与预后评价中的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13(1):5-8.
  [12] 侯立维,纪冬桦,李相文.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3):78-79
  [13] 陈岚,侯春芝.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1):47.
  (收稿日期:2013-09-05) (本文编辑:陈丹云)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HMGB2、CCL1与NO在骨关节炎发病中的相关性,以了解HMGB2及CCL1在骨关节炎发病中可能的生物学作用。方法:选取54例KOA患者作为试验组,24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HMGB2、CCL1,用硝酸还原法测定NO在关节滑液中的含量,分析HMGB2与CCL1、NO在膝骨关节炎关节滑液中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的HMGB2、CCL1和NO三个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的70例MHD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7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max)及斑块等进行检测,计算阻力指数(RI),并结合患者的粥样斑块、有无糖尿病等具体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明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酒龄与代谢综合征(MS)及糖调节异常(IGR)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309例男性,均有不同的酒龄。按照其饮酒的时间分三组(A1~A3)。其余无饮酒史的103例男性为对照组。通过412例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分析饮酒与MS等的关系。结果:酒龄越长的男性,其BMI、TGL以及等值均增加,而HDL-C却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5年,平均年龄(42.7±2.5)岁,平均每周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观察a-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探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l月-2012年12月本科住院部的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0例,全部应用胰岛素降糖治疗,同时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250 mL+α-硫辛酸注射液(ALA)600 mg,联合生理盐水100 mL+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静脉滴注,1次/d,14 d为一疗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患者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治疗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骨科收治的80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共96膝。所有患者均进行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形成缝合术、次全切除术、盘状半月板全切除术,术后进行积极的早期恢复训练和关节活动。结果:术后患者3~4周可正常活动,80例患者均成功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2±0.8)个月。结论:关节镜下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三种治疗方法对Ⅲ型Pilon胫骨骨折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对29例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患者,分别用三种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比较术后早期康复功能锻炼的愈合效果。结果:29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Mazur评定标准,功能优良率分别为Ⅲa组优良率75.0%;Ⅲb组优良率80.0%;Ⅲc组优良率71.4%;Ⅲb组优良率最高。结论:对于Rue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腹相连联体儿术前心脏及大血管异常结构或异常聯接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及其表现。方法:运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3对胸腹联体儿术前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照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对胸、腹联体儿中有1对仅为腹部相连,两患儿均有先天性心脏病,余下2对患儿均为胸、腹部相连接,其中1对中有1人为复杂先心病,另外1对心包融合,心外膜假性粘连,其中有1人为右旋心,另1人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结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实施针对性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及结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所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50例产后出血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与5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产后2 h、产后24 h的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不同手术时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6月1日-2013年1月1日共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合并症诊断和治疗,在充分评估手术耐受性的基础上进行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结果:本组102例患者经过治疗,7~14 d内均恢复了自主排尿功能。本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情况由手术前的(33.6±1.2)分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贵州省兴义市2012年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临床特点,以便于早期识别重症病例,掌握其抢救和治疗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收集2012年3-8月该院收治的129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轻症109例、重症20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原学及临床特点。结果:农村(102例)多于城市(27);发病高峰为5~6月份(101例,占78.29%);男(83例)多于女(46例),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