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宁方言中的进行体和经历体标记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w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常宁方言中的体标记有进行体标记“哒1、起、在”,经过体标记“过、哒2”,完成体标记“刮、倒”。体标记内部有分工,是语言接触和不同的词汇语法化为功能词的结果。
  关键词:常宁方言 体标记
  中图分类号:H17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体标记是指示动作、行为进行的状态或阶段的,属于指动补语的一种”。普通话中最常见的体标记是“着、了、过”,方言中的体标记无论从语音形式或数量方面来看,有的跟普通话相差不大,有的差异很大,在用法方面,方言跟共同语也有一些歧异,反映出体标记在不同方言中不同的演变模式和路径。考察方言中体标记的不同演变路径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汉语中体标记的特点以及跟方言间的关系。本文拟对考察常宁方言中的体标记进行考察,因篇幅所限,只集中讨论进行体标记和经历体标记。
  常宁市是一个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南的县级市。东与耒阳市隔舂陵水相隔,西同祁阳县紧邻,南跟桂阳县接壤,北与衡南县隔湘江相望。常宁方言处于湘东赣语向湘语的过渡地带,语言状况复杂,据语音差异可以分为东路、南路、西路、北路和城关5个片区。吴启主先生在《常宁方言研究》中对常宁方言中的语法现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在对动词体标记进行研究时把它们分为完成体、进行体、经历体等三类。但因体例所限,这一部分的编排较为分散,无法集中深入地对这类语法范畴进行探讨,给后续研究留下了较多的空间。本文拟在吴先生研究的基础上集中讨论常宁方言中的两类体标记:进行体标记“哒1、起、在”和经过体标记“过、哒2”。这两类体标记分别与普通话的两个体标记“着、过”功能相当。因为这两类体标记各自的成员不止一个,并且同类标记成员间的用法也存在细微差别,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共时描写和比较的方法对这种差异进行分辨,以求对常宁方言中这两类的体标记的用法有更深入的了解。(注:本文使用的符号说明:V 表示谓语动词,O是宾语,C是补语。)
  一 进行体标记“哒1、起、在”
  1 进行体标记“哒1”
  进行体标记“哒1”跟在动词后构成“V哒”格式,表示V这个动作正在进行或动作结束后所造成的状态在持续。如:
  (1)总是咯坐哒1咯里,还不走呢?一直坐在这里,怎么还不走呢?
  (2)莫光是咯看哒1,快点帮忙。不要只是这样看着,快帮忙。
  (3)拿哒1,莫放手。拿住,不要松手。
  上面的“V哒式”如果不是出现在祈使句中,后面要接助词“嘅(的)”等补语成分,或接后续小句时才能成立,否则是不合格句式。如:
  (4)写哒1作业咯里还要打电话,心思嘛咯野。写着作业还打电话,心思怎么这么野?
  (5)还站哒1在那里做嘛嘅?还站在那里做什么?
  (6)门是关哒1嘅。门是关着的。
  (7)路还是封哒1嘅,车子过不得。路还是封住的,车子过不去。
  (4)(5)中V后接了后续小句,(6)(7)V后跟着语助词“嘅”,这样才是合格句式。
  上面的例子还可以按动词所表示的是动作的持续,还是状态的持续再分为两小类:一类为(1)-(5)中的“坐、看、拿、写、站”等延续性动词,这些动作具有自主性的特点,所表动作在说话这个参照时点正在持续进行,这是动作的持续,能够发出这些动作的施事都是生命度较高的有生名词; (6)(7)两例中的“关、封”等是非延续性动词,这些动作在说话之前某个时点发生,并造成“关上”、“封锁”等状态到说话这个参照时点还在持续,处在主语位置上的名词一般是生命度较低的非有生名词。
  2 进行体标记“起”
  “起”在常宁方言中也可以用作进行体标记,构成“V起式”结构,表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如:
  (8)还是咯坐起嘅,还不走呢?还坐着,怎么还不走啊?
  (9)锅子里蒸起菜嘅,莫关火。菜还在锅子里蒸着,不要关火。
  (10)烛还燃起在那冒呃?蜡烛还在那点着吗?
  (11)广场高头挂起好多灯笼呢!广场上挂的灯笼真多 啊!
  (12)天是咯阴起,怕莫要落雨叻。天这样阴着,恐怕要下雨。
  (13)人是咯病起,还去做嘛嘅事啰。人在生病,为什么还要去干活?
  (8)(9)中的“坐、蒸”在说话时刻动作还在进行;(11)(12)中的“燃、挂”表示点着以后和悬挂以后这两种状态在持续;(12)(13)表示主语正处于某种状态,一般用“是咯V起”格式。同“V哒”一样,“V起”在构成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时,如果后面没有别的补充成分或后接小句,句子是不合格的。普通话当中“蜡烛在燃烧着”是合格句式,但如把(10)改成“烛还燃起”这样的陈述句形式,在常宁方言中却是不合格句式。这说明常宁方言跟普通话在表达相同的语法意义时表达形式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3 进行体标记“在”
  常宁方言中进行体标记“在”可以构成“在V式”结构,表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这跟普通话中的进行体标记“在”的用法大体相同,这里不再赘言。
  4 进行体标记“哒1”和“起”的比较
  三个持续体标记在常宁方言中的句法位置不一样。“在”位于V前,构成“在V式”结构;“哒1”和“起”位于V后,构成“V起式”或“V哒1式”结构。“在”与“哒、起”在句法位置上形成一种互补关系。“在”还可以跟“哒1、起”套合,形成“在V1哒1(O)/V1起(O)咯里,还V2”格式。在这个套嵌结构中,前面一个子句作时间状语,表示V1、V2两个动作同时进行,或当V1在进行时,V2发生了。如:
  (14)在睏哒1觉咯里,还看嘛嘅书啰。在睡觉的时候,干嘛还看书呢?
  (15)在吃哒1饭咯里,有人打电话来倒。正在吃饭时,有人打电话来了。
  处于V后的进行体标记“哒1”和“起”在常宁方言中都有进行体标记的用法,表示动作的持续或状态的延续。但二者又略有差异,以下是二者的用法比较。   1 祈使句中的“V哒1”和“V起”
  祈使句中用“V哒1”表动作持续的频率要高一些。这个结构中的“哒”已虚化为进行体标记。如“坐哒1/拿哒1/踩哒1”等。“V起”在常宁方言中有两种用法,一是动补结构,“起”表示动作运动的趋向,还具有一定的实词义,没有完全虚化为一个持续体标记。如“坐起/站起/提起”等。如果“起”要作进行体标记的话,动词前边要带表处所的介词短语。如:
  (16)莫挡路,到那边去站起。不要挡路,去那边站着去。
  (17)冒总是拿咯点小事几在心里记起。不要总是把这件小事记在心上。
  祈使句中常用“莫V哒倒”劝止听话方正在进行的动作。如:
  (18)拿脚放开,莫踩哒1线倒。把脚拿开,不要踩住线了。
  (19)走边去,莫挡哒1我嘅路倒。到旁边去,不要挡住我的路了。
  2 小句中作进行体标记的“V哒1”和“V起”
  如果表示小句中的动词跟后续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同时进行时,“哒1”一般出现在“V哒咯里/那里+就/又不V倒”及“V哒1V咯里/那里+就+后续小句”这样的紧缩句中,而“起”一般出现在“V起咯嘅O也+后续小句”。“哒1、起”各安其位,互不掺杂。如:
  (20)讲哒1咯里嘛又不讲倒呃?说着说着怎么不说了呢?
  (21)坐哒1坐哒(咯里)就想打瞌睡。坐着坐着就想打瞌睡。
  (22)走哒1走哒那里就不想走倒。走着走着就不想走了。
  (24)带起咯嘅人,你还有心思打牌?带着小孩,你还有心思玩牌?
  (25)挑咯重担子还唱起咯嘅歌几,潇洒嘛。挑这么重的担子还唱歌,挺潇洒嘛。
  需要说明的是,(20)-(22)中的“咯里/那里”在常宁方言中虽是处所代词,但在这种构式中不表空间范畴,而是通过隐喻表达时间范畴。表V动作发生的时间段与说话时点的关系。如果句中描述的事件发生的时间跟说话时的时间近,用“咯里”,相当于“这时”;如与话语发生时点相隔较久的话,就用“那里”,表示先于话语发生时间。这种由处所义虚化后表时间范畴的用法在广东潮汕、山东栖霞、江西南昌、湖北蕲春、湖南涟源等方言点都有同类用法,涉及到北方官话、赣语、闽语、湘方言等方言区。施其生、刘翠香、伍巍、李立林、徐阳春、杨凯等对这种现象有过详细研究,可参看。从上述诸位先生对各地汉语方言的相关研究来看,由处范畴虚化为时间范畴,再虚化为进行体标记是这些方言的共同特点,常宁方言中这种用法遵循的应是同样的演变路径。
  除此外,(24)-(25)中的“咯嘅”在常宁方言中是近指代词,与普通话中的“这、这样”相当,但在这些例句中没有指代义,而是与进行体标记“起”配合表动作进行或状态在持续。“咯嘅”的意义很虚,放在V和O之间起一种完句的作用,同时帮助动词共同表达进行体范畴。如果这些例句中的“咯嘅”抽掉的话,在常宁方言中则不成句。
  “起”还可以用在“V1起+O+V2”格式中,“V1起”作V2的状语,表示V1、V2表示的动作同时进行。如:
  (26)打起伞走路一身也淋湿倒。打着伞走路一身也淋湿了。
  (27)开起电视睏觉睏不着。开着电视睡觉睡不着。
  上述例句中的V1也可以看作V2的伴随动作,两个动作在某个时点或时段在同时进行,这时进行体标记只能用“起”而不能用“哒1”。
  二 经历体标记“过”、“哒2”
  经历体表示动作发生在过去某个时点或时段,到现在这个时间点动作已经发生过或已经结束,一般与表示过去的时间相连用。常宁方言中表经过体的标记有“过”和“哒2”两个。
  1 经历体标记“过”
  “过”的用法跟共同语的用法差不多。如:
  (28)北京我去过,哈尔滨冒去过。北京我去过,哈尔滨我没去过。
  (29)那首歌我听过,就是唱不出。那首歌我听过,就是唱不出。
  2 经历体标记“哒2”
  我们在1.1-1.4中已经讨论过“哒1”作进行体标记的用法,“哒1”除这个用法外,在常宁方言中还可以作经过体标记。为了与前面的进行体标记“哒2”相区别,我们把作经历体的标记“哒”记作“哒2”,把作进行体标记的“哒”记作“哒1”。
  “哒2”可以跟在动词后单用,构成“V哒2”格式,也可以跟“过”合用,构成“V哒2过”格式。如:
  (30)我去年到哒2北京。我去年到过北京。
  (31)前日我还和佢吃哒2酒。前天我还跟他喝过酒。
  (32)从来冒听哒2过咯样嘅事。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
  常宁方言中这两个经历体标记“过”很可能来自共同语的影响,“哒2”在日常口语中的用法更普遍,如:
  (33)我去年背哒2时,做生意亏哒2大本。我去年走背运,做生意亏大了。
  (34)你是冒吃哒2苦头不晓得厉害。你是没有吃过苦不知道厉害。
  常宁方言中经过体标记“哒2”和“过”出现的频率高低与书面语体和口语体相关。“过”可能是从共同语中渗透过来的,一般用于书面语体,但现在已在逐渐向口语推进,现在的使用范围有扩大的趋势,“哒2”的使用范围在逐渐缩小,这也反映了共同语的语法对方言语法的影响力在扩大。
  小结
  本文讨论了常宁方言中两类体标记:进行体标记“哒1、在、起”,经过体标记“哒2、过”。进行体标记“哒1、起”和“在”成互补分布:“哒1、起”位于V后,“在”位于V前,三个标记还可以同从处所词虚化来的“格里、那里”套合使用,共同表达进行体范畴;经过体标记“哒2”和“过”分别在口语体和书面语体中占优势,反映了经历体标记因方言接触在同一方言内部形成不同的层次。
  注:本文系遵义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编号:2012BSJJ004。
  参考文献:
  [1] 李讷、石毓智:《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吴启主:《常宁方言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 施其生:《汕头方言的持续情貌》,《中山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
  [4] 刘翠香:《山东栖霞方言的持续体》,《方言》,2007年第2期。
  [5] 伍巍、李立林:《涟源六亩塘方言进行体和持续体的生成发展——“害嗯哩”、“到嗯哩”从处所词到体标记的虚化研究》,《语言研究》,2009年第1期。
  [6] 徐阳春:《南昌方言的体》,《南昌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7] 杨凯:《湖北蕲春方言的进行体》,《方言》,2008年第4期。
  作者简介:占升平,男,1966—,湖南衡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及应用语言学,工作单位: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和他的半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历来是文学评论家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用新历史主义的视角解读《马丁·伊登》,并且从美国19世纪末的商业化、19-20世纪美国的哲学思潮和20世纪美国的社会矛盾激化三个方面论述作为文本的《马丁·伊登》的历史性。  关键词:文本的历史性 《马丁·伊登》 商业化 哲学流派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杰克·伦敦是美国20世纪著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追寻自由的逃亡过程中,主人公哈克的心理变化过程及黑奴吉姆的形象内涵,向读者展现了深深植根于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问题,寄托了美国人民对于自由平等的理想生活的殷殷向往。  关键词:自由 逃亡 种族融合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深远的天幕上,点点繁星像宝石一样在闪闪发光。宽广静谧的密西西比河上一只小小的竹筏仿佛躺在母亲臂弯里的婴儿随着水
期刊
摘要 深刻地揭示20世纪初期工业化给英国带来的弊端是现代英国文坛巨匠戴维·劳伦斯的写作特色。劳伦斯所谴责的丑恶现实并不为20世纪初的英国所独有,它跨越时空,在近一百年之后的今天仍然存在。那么,揭露这些弊端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旨在分析《恋爱中的女人》中工业社会的两大弊病,以期为今天的人们敲响警钟。  关键词:弊病 工业社会 戴维·劳伦斯 《恋爱中的女人》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
期刊
摘要 有读者片面认为爱伦·坡提倡小说创作的“简洁性”,所以其语言、逻辑应该也是极尽简洁的。而事实是,坡大量采用了重复法。他主要采用了两个层次的重复:一是句法层面的重复,二是逻辑层面的重复。重复法的运用是坡精心实践其短篇小说创作四原则中的“统一性”原则的需要。正是因为一些词语、意象和场景的精心重复,坡的短篇小说才能给读者留下一个统一的印象,即极致的恐惧。  关键词:爱伦·坡 重复 “统一性”原则  
期刊
摘要 “威塞克斯”小说里最优秀的要属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所写的《德伯家的苔丝》。哈代的作品将语言的艺术形式与主题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本文试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从丰富多彩的叙述词汇、得体的人物话语和耐人寻味的典故这三个方面,将小说的美学效应在小说里表达出来。  关键词:语言艺术 意象 《德伯家的苔丝》 哈代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托马斯·哈代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英国著名的诗
期刊
摘要 简·奥斯丁是英国18世纪最优秀的女性小说家,她的小说的深度以及对社会探寻的广度,因其终老一生的英国乡村生活而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她的小说对于当时英国社会的形态与世俗生活的真实刻画与反映,改变了当时小说创作中的俗套与庸俗气息,她的代表作《理智与情感》就很生动地反映出了当时英国的世俗生活,可谓是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一个横截面。  关键词:英国乡村生活 《理智与情感》 庸俗气息  中图分类号:I1
期刊
摘要 品达·罗斯是希腊早期的抒情诗人。他的诗以歌颂奥林匹亚竞技胜利者见长。体育竞技在当时的希腊非常盛行,是一项敬神的活动。李白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他的诗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强烈感受,巧妙地把体育活动融化到自然景物中。两位诗人都以辞藻文采描述了体育活动对人的身心所产生的激情与情趣,写出了引起读者共鸣的诗作,丰富了世界诗歌艺术的宝库。品达·罗斯的诗体现了体育“刚”的境界,李白的诗却体现了体育“柔
期刊
摘要 李白的思想在形成过程中非常明显地受到了宗教、神仙、游侠等元素的影响,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在他的思想中还含有大量的体育元素,体育思想隐藏在体育元素之中,需要从中总结出李白的体育思想。本文通过分析唐朝体育的大环境,并在唐朝体育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李白的体育思想,接下来还分析了李白的体育思想在体育元素中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李白 体育 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期刊
摘要 屈原戏,即演述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史事的戏剧。元明清三代涌现的以屈原故事为题材的历史戏属中国传统的累积型文学作品,有着前后演化的痕迹。在其演化期间,随着各个时代的政治环境、社会因素的变化,屈原故事戏及其主人公屈原形象呈现出各具侧重的不同风貌,其演变过程中的不同时间阶段的典型特征昭示出当时戏曲文学创作的大众趋势。  关键词:屈原故事题材戏 形象流变 人物塑造模式 创作心理  中图分类号:I20
期刊
摘要 中国古代“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思想催生了古代文论话语的生态审美化特征,在诗人与自然生态之间构建了有别于西方文论的颇具特色的生态话语理论体系。及至宋代,在苏轼的诗论中,这种理论话语的生态叙事策略、凸显的生态思维方式以及蕴含丰富的生态智慧等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对当下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建设与现代转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试从苏轼诗论中的创作发生论、构思论及创作规律论三方面探究其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