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账单》课堂观察报告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夏中宁县长山头小洪沟完小 宁夏 中卫 755100
  教师:杨彦平(教龄不足两年,教学功底扎实,思路清晰)
  教学课题:《妈妈的账单》
  观察教师:语文组课堂观察合作体(周兰华,金晓萍,周冬梅等)
  活动背景:本校开展课堂观察实践活动这是第一次,各位教师对课堂观察这个新生事物只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观察的内容也是从《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本书中借鉴并经过加工,制定了几个简单的便于操作的观察量表。
  【课前会议】2016年10月21日,下午第一节。
  课前会议由周兰华主持。
  一、杨彦平老师说课
  1.教材简析。《妈妈的账单》是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可贵的亲情和友情”。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②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文章中母亲对子女的无私和深切的爱。
  3.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4.说学法设计:①质疑探究法。在课题的引入时,我让学生围绕“账单”进行提问;在学习妈妈和彼得的账单的内容时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去发现账单背后的秘密,揭示账单隐藏的深刻含义;②合作、讨论法。根据教材特点,我引导学生围绕“账单背后的秘密”这个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
  5.说教学环节:①情景导入【设计意图:营造氛围,以歌颂母爱的古诗导入,直奔主题,明确学习的方向。然后让学生读题质疑,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把赏读放在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可以激发学生“接近”文本的欲望,也为后面的语感训练打下了基础。】;③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设计意图: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解与体会逐步引向深入;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体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引导作用的和谐统一。】;④品读课文【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倡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运用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并在过程中接受情感的熏陶感染】;⑤情感升华【设计意图:以情动人】。
  二、各位观课教师与杨彦平老师的交流
  张佳丽:质疑是教学中常见但又最难把握的环节,学生能找到学习的重点吗?如果不行,你怎么办?
  杨彦平:在“阅读梦飞翔”活动中学生经常练习如何提问,当然学生可能会提一些较为浅显的问题,重点方向还是要老师来引导。
  杨彦平:一直以来,我都很困惑,“讨论交流”这一环节到底该怎样操作?
  马如燕:我认为在“讨论交流”中要把问题细小化,不要总设计一些大而空的问题让学生无从下手。
  三、各位观课教师布置分工
  课程结构:黄智
  语言的准确度:赫秀娟
  教师行走路线与学生参与情况:马小军,周兰华。
  问题的有效性:张佳丽,马如燕,周冬梅,金晓萍。
  【课中观察】2015年10月24日,上午第一节。
  观察位置的选择。(为了不影响学生,各位教师都将观察位置选在了教室后面的两排空位置上)
  【课后会议】2015年10月25日,下午第二节课。
  课后会议由周兰华主持。
  (一)杨彦平老师课后反思
  (二)观察报告汇报
  1.课程结构组。黄智:感觉杨老师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前面导入的时间过长用了16分钟,导致后面学习时间有点仓促,学生谈感受的时间只用了1分钟,没有起到这一环节设置应有的作用。
  2.语言表述组。赫秀娟:杨老师的口头禅相对来说是较少的,但课堂上的“对不对”、“是不是”有些多了,很多问题其实可以不用问的。下面来看一下我做的统计表。
  3.教师行走路线及学生解答组:①周兰华:杨老师,我统计了一下,你在课堂上学生参与回答的人才是17人,你的班里学生是34人,参与学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50%,这个数据可能有点低;②马小军:教师在教室里的位置移动,去一组的次数是8次;一二组过道中下去的次数是5次;去三四组过道的次数是2次;上课回答问题的人数是17人,次数是24次,全班人数是33人。回答问题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73,回答问题的人数占全班的百分之51。
  通过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对全班的同学照顾的不是很周到。
  4.问题有效性组。评价指标的频次统计、分析。结果如下:①问题的指向明确、表达清楚。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提问相对应;②提问的思维层次搭配合理。只是从记录结果来看,教师的有效问题较少,无效问题较多,比如:上课开始,同一个问题学生问了两遍:拿出来了吗?准备好了吗?Are you ready?等,还有好几处类似的问题出现;③在教师理答方面也有待改进。从本节课来看,教师打断或代答的情况较多,重复答案也较多。
  (三)本次课堂观察后达成的几点结论
  本次观察后,通过大家的讨论,形成以下几点结论。
  1.关于课后会议。由于我们这次是结合两课两反思开展的课堂观察,所以课后会议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意见和改进措施。
  2.关于教师的语言准确度。通过本次的仔细观察和详细记录,上课老师才发现自己平时教学中的语言的重复啰嗦,听课老师也在反思自己上課时要注意的事项。
  3.关于问题的有效性。一堂课中问题并不是越多越好,越细越好,太多的问题反而会降低其实际效果。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围绕核心目标创设问题,提出有效问题,避免无效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等无效问题充斥课堂,这将是我们在问题创设这个教学环节中必须注意的。
  4.关于生成资源的利用。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公开课不会有课堂生成。但从这次观察来看,公开课的课堂中也有丰富的生成性资源。今后的课堂观察还是要多多关注观察课堂生成,如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多观察学生的错误。学生错误的再利用,是我们教学中非常难得的,有效的教学资源。
其他文献
山县飞仙关镇凤禾中心学校  摘 要:外阅读是小学生课外、校外活动最重要、最普遍的形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建议对提高小学生阅读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关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需要的对象也就是兴
大学期间,正是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在新媒体为载体的新的时代,网络信息充斥在生活中,真假信息难以辨别,很容易误导高校学生正确的观念,而恰好高校学生又是最容易冲
按照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听说读写”是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所在,而其中“写”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非一日只功可就。因此,必须把“写”的训练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日积月累,才能有所突破。为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我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激发兴趣,适时鼓励,培养自信  兴趣与自信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两者的产生和保持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付出努力后所获得的成功感。教师既可以结合课
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随着当今教育的普及,我国三年制大专教育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 而当代大专生较其他层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学生不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最优化,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探索整合的切入点,形成了一些教学策略。  一、 教育情境化策略  基于信息技术的情境教育理论认为,学校的学习绝大多数不可能在现实的情境中进行,要达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与环境的交互,积极地建立新的认识和理解。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当“新
在我国大的教育背景下,一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都是独立存在的,单独设立的课程与实际生活毫无联系的枯燥讲解,都严重脱离其本身的意义是所在,也没有完全发挥好它的作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是专职的辅导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着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所以,高校的专职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方式方
贵州省黔西县永燊彝族苗族乡柏杨小学 贵州 551500  摘 要:作文是学生的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绞尽脑汁不知写什么,怎样写,往往瞎编乱造写出的文章虚假、空洞,缺乏真情实感,逐渐对写作失去信心。笔者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有着直接联系。在作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我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当代大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体的社会公德水平.社会公德建设又是我国整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福建省明溪县夏阳初级中学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学过程往往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和爱国情感的重任,因此需要加强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探讨了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目的是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培养初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