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木桶效应”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yan2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音乐课堂犹如“木桶”,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高低取决于短板的长度,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就是木桶的短板;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对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可将声势律动、本土文化、身边“乐器”、多元体验等融入中学音乐教学中,以补中学音乐课堂驾驭之短。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木桶效应;课堂驾驭;奥尔夫教学理念
  “木桶效应”是指一个木桶无论有多高,它的盛水量都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由此延伸为:一个系统的总体效能取决于系统各个因素中效能最低的那部分。这一理论对中学音乐课教学同样有现实指导意义,音乐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既要发挥“长板”优势,又要注意“短板”的修补。只有这样,中学音乐课这个“木桶”的各块“木板”才能加长,也才能促使“短板”后来居上,从而使“木桶”的容量增大,达到提高中学音乐课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中学音乐课教学之短板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通过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其在真善美的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想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就必须要有精彩的教学过程,課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从时间上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绝大部分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所以把握好课堂教学成了教学过程讲解的前提保障。也就是说,使教师精心的备课落实到教学课堂中来,从而上好精彩的一课,首先需要教师能很好地驾驭课堂,否则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如果一个教师驾驭不了课堂,那么这位教师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相反,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这种能力会为他的教学效果打上一个乘号。由此可见,中学音乐课教学中最短的那一块木板便是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补中学音乐课堂驾驭之短
  课堂驾驭能力就是善于运用技巧和策略来处理偶发事件,既能把握好预定教学目标,又能利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活泼的教学氛围。在教学实践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下面,笔者就如何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去驾驭课堂,构建快乐和谐的中学音乐课,结合自己的教学探索,谈谈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声势律动的融入,让唱歌快乐起来
  声势教学的理念起源于卡尔·奥尔夫建立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把身体当成一种乐器,用拍手、跺脚、拍腿这种身体律动进行节奏训练。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肢体动作加入一些有规律的节奏融入音乐教学中,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杨立梅、李妲娜在《国外中小学教育面面观 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中指出:“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运用‘声势’,无须借助抽象的概念,复杂的逻辑思维,高难的技巧,更无须任何成套的教具和专业的乐器,没有任何负担和压力,因此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可见,在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融入声势律动,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力、创造力和节奏的感受,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着更高、更好的认识与理解。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但是他们的音乐情绪的把握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有的学生不愿意开口唱,对歌曲结构的分析、歌词的理解的兴趣不浓。所以音乐课课堂总是很沉闷。对此,笔者打破了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的传统音乐课堂模式,加入声势的律动让整个课堂动起来,然后用体验式的教学分析歌曲的结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进而讲解所涉及的知识点。这样先感性体验后理性讲解的教学不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音乐课堂得到了美的享受。如《新世纪的新一代》是二段体式结构,笔者在歌曲的A段教学中加入声势的律动,让学生模仿教师边做声势律动边唱歌;在B段的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歌词创编律动,歌曲A段模仿后鼓励学生歌曲B段创编,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音乐素材,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素材进行创编,自然衔接创编环节,让学生轻松完成任务,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段体结构,笔者在歌曲的B段加入了简单的舞蹈动作,从而引出并讲解二段体,然后让学生整首歌曲完整的演唱,并且以组为单位,各组在歌曲的A段自由结合自己创编的节奏律动,在歌曲B段统一融合舞蹈动作,这样就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感受合奏的乐趣,得到音乐美的享受。
  (二)本土文化的融入,让创编随手拈来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之所以在各地开花,深受音乐教育者的喜爱,最重要的原因是其从本土文化出发,结合当地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通俗易懂,更易为人们所接受和熟知。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以及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因此笔者注重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体验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对音乐原理很陌生,在创编时很难体会音乐来源于生活的原理。对此,笔者在课堂运用奥尔夫教学理念的同时非常注重融入本土文化,利用学生熟悉的本土文化的心理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诗情画意,以开阔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人文素养。为此,学生熟悉的客家音乐成为课本歌曲与音乐创造的载体。如歌曲《春晓》短小易唱,非常适合初中生学唱和创编。在创编这一环节,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讨论,结合客家元素特色(提示学生:竹板、杯花、客家方言、关于春天的客家童谣等)表现心中的“春晓”。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这首歌,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声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三)身边“乐器”的融入,让教具丰富起来
  音乐课教学资源有限,可以利用的教具也是屈指可数,课堂教学显得单调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多变,认真研究各种身边“乐器”发出的声音,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多听、多想、多动手,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教授客家山歌《落水天》时,笔者让学生融入下雨声,一开始学生很苦恼,因为身边没有这样的乐器,于是笔者引导学生从身边看得到的物体去寻找。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可以用嘴巴模仿小雨落在池边“滴答”的声音、击掌模仿大雨的声音等,并且可以模仿下雨天的各种声音,如用撕裂纸张模仿闪电的声音、拍打桌子模仿打雷的声音等。学生在课后感慨,原来不一定要乐器才能发出奇特的声效,我们身边就充满了“乐器”,只是缺少发现的耳朵而已。
  (四)多元体验的融入,让课堂气氛融洽起来
  “木桶效应”还告诉我们:木桶盛水量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紧密度,如果木板间出现缝隙,则会漏水。对音乐课教学而言,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是否融洽、配合是否密切也就成了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潜在的因素。
  传统音乐课教学只限于教师教学生唱的固定方式。课堂结构显得单调无味,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关系融洽、配合密切的快乐课堂气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用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跳音发声练习“4/2 11 23 | 54 32 | 1 — ||”中,笔者让学生把这些音唱得富有弹跳感,但学生很难去理解“跳”,因此,笔者又让他们想象乒乓球落在桌上的感觉。这时,学生把每个音唱的就很有颗粒感,但依然无法唱出“跳”的感觉。最后,笔者通过拍皮球游戏,让学生去体会跳音的“跳”法,学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跳音的发声练习不正如皮球起落的情形吗?理解了这一点,学生就会唱出优美灵巧的音乐来。
  笔者结合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谈了谈中学音乐课堂教师驾驭的重要性。课堂驾驭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用心观察课堂,从而更好地把握课堂。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仅仅把握好课堂是远远不够的,也就是说,不是把木桶最短的那一块木板补长就可以装满教学这一桶水。学无止境,中学音乐教师应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得中学音乐这个“木桶”的各块“木板”不断加长、“短板”后来居上,从而使“木桶”的容量不断增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杨立梅,李妲娜.国外中小学教育面面观 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本文系梅州市第九届教育教学科研项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应用——以客家音乐教学为例》(课题编号:MZ0901-SZ106)的阶段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以学生数学“四基”的获得、“四能”的发展,以及对数学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而数学学习中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关于“怎么做”的问题,其学习过程的最大特点是明晰相应的操作流程。学生只需要记住操作步骤,再加以一定量的练习,其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便相应得以掌握。因此,教师容易出现重“知识技能”,轻“数学思考”“问题解决”以及“情感态度”的问题。文章以“角的度量”的教学为例,谈谈应用电
一年四季都有其独特的风景,每个季节会给人无限的遐思,而在教育的路上,沿途所得的感受和收获,都是教育的饋赠。  春——种下宽容的种子  新一期的黑板报又开始了,这次黑板报的主题是“爱国”。当我在班里宣布这个通知时,几双小手马上高高地举了起来,他们主动要求出黑板报,为班级献一份力。就这样,几个孩子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一步一步地完成。我时时跟进,本以为新学期的黑板报会在他们的努力下迅速完成,眼看后天就是
摘 要:新时代育人机制中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要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等的研究,要坚持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统一,启发性与灌输性相统一,力求挖掘其他课程与教学方式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文章基于“隐性思政”理念,梳理并分析《建立倍的概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以“发展素养”为目标指向,以“单元结构”为实践载体,以“求真”“求联”“求创新”为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初期,他们辨别事物的能力不足,在千变万化的信息时代,容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对人生的理想也比较模糊。在这一时期,班主任要采取开展主题班会、利用学科渗透、实施自我教育、发挥榜样作用等积极有效的方法,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与信念,激发奋斗热情,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迷茫期”。  关键词:初中;理想信念教育;开展途径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
【摘 要】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构建各种数量关系模型把复杂的、隐蔽的数量关系形象化、清晰化、语言化,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问题与已知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模型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提高对数量关系的认识,降低学习难度,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解决问题;数量关系;模型构建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解
【摘 要】小平小学基于“希贤教育”对邓小平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对打造小平村文化高地的思量,对学校品牌发展战略的深入思考;基于对“希贤教育”内涵中七大人格的修养与体现。学校把“希贤教育”的核心素养凝练为“三有四力”,“三有”——有理想、有雅趣、有担当,“四力”——自律力、实践力、坚韧力、创造力。“三有四力”互为前提、互为因果、互相发展,它既是小平小学学子们内在的核心动力,又是小平小学学子们一生幸福的奠
渴望孩子健康成长,将来成龙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有的父母得偿所愿。有的却未能如愿。两种结果的出现必然有其客观原因。但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观差异”也不可忽视。本期我们将聚焦当前家庭教育中的各种“易错点”。以求在今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出错”。    学生值日家长帮忙    《西部商报》报道,“孩子值日,家长扫除”。这种现象在兰州小学低年级普遍存在。在兰州一所小学。趁孩子们放学的时
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國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劳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  2020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称《意见》),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称《纲要》)的通知,作为《意见》的配套文件。  劳动教育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兴小学为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落实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劳动素养,根据学校的自身实际,在学校楼顶打造了占地362平方米的集教育、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基地,为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对这次小农田基地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并成立了相关小农田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以蔡健辉校长及主抓教学的方桂嫦副校长为组长,抓教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则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小学数学是基础性课程之一,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对其日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关键。本文介绍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必要性,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数学史、生活化数学教学和多媒体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史;生活化教学;多媒体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