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全系膜切除在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ig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食管全系膜切除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通外科经膈肌裂孔或左侧胸腹联合入路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术前诊断食管受累≥1 cm的95例AEG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全系膜切除组(33例)和传统手术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近期疗效,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30 d内病死率、上切缘长度以及淋巴结获取情况方面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系膜切除组中右侧胸膜破损达10例(30.3%),高于传统手术组4例(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1,P=0.002)。全系膜切除组获拣淋巴结总数目为(47.5±14.5)枚,其中阳性淋巴结中位数为5.0枚,均多于传统手术组[分别为(42.2±17.1)枚和3.0枚],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系膜切除组的纵隔淋巴结获取数达到(5.6±1.6)枚,传统手术组仅为(2.2±1.3)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65,P<0.001),但两组纵隔淋巴结阳性数目相当(P>0.05)。两组患者在食管上切缘、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亦接近(均P>0.05)。

结论

食管全系膜切除应用于食管受累AEG患者的治疗,可提高下纵隔淋巴结获取数目,且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备一定的手术安全性。

其他文献
代谢重编程是指癌细胞即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下,依然将能量代谢主要限制于糖酵解途径。该过程参与多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并与多个系统相关疾病的进展有关。目前的研究已阐述代谢重编程在糖尿病肾病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中的重要作用。近端肾小管损伤后,启动代谢重编程作为代偿性的能量补充方式。然而,代谢重编程过程中上调的关键酶和终产物乳酸对于肾脏功能和疾病进展的下游效应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对近年来代谢重编程在近
慢性肾脏病(CKD)是主要公共问题之一,肾功能是评估CKD严重程度指标之一。肾功能与遗传因素相关,基因组学特别是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GWAS)为研究复杂疾病的遗传背景提供了有力手段。自2009年以来,针对肾功能的GWAS不断涌现,队列规模从上万人到上百万人,已经识别数百个相关基因位点,精细定位、组织定位和功能注释等分析方法筛选出可能的相关基因,同时全表型组关联研究、遗传风险评分等则为基因型与表型的
肠道菌群为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调节机体免疫和代谢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人体健康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免疫系统来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肠道菌群构建的肠道微生态在维护复杂的免疫网络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在调节机体营养物质吸收与代谢中的作用也不可或缺,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的关键因素。慢性肾脏病(CKD)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可改变机体的免疫与代谢状态,这些变化与CKD的预后紧密相关。本文主要综述CKD肠道菌群
大多数腹腔感染是由需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厌氧菌感染以产生腐臭味的分泌物或形成脓肿为特点。尽早实行感染源控制是治疗腹腔厌氧菌感染的关键环节,应优先采用对生理损伤小的有效干预措施。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需遵循损伤控制原则。由于厌氧菌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耗时长且结果不准确,厌氧菌感染的治疗多为经验性,当明确厌氧菌感染后,应尽早行抗感染治疗,厄他培南、莫西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一线的单药治
肺脏保护在腹腔感染(IAI)患者的医治过程中非常重要。本文重点分享IAI患者肺脏保护的管理策略。在实施IAI个体化呼吸保护时,良好的温湿化和胸腔物理治疗、必需的营养支持、严格的气囊管理、保持高卧体位、减轻镇痛镇静的持续时间和深度,有利于保持有效的咳嗽能力和预防隐性吸入。同时,需要预防呼吸机相关机械通气的损伤,做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潮气量、限制平台压力、膈肌保护和右心保护性策略。在进行个体化呼吸功
目的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急诊腹部手术(EAS)患者术后最易发生的感染性并发症。在很大程度上大多SSI可以提前预防,但我国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了解中国EAS后SSI发生的现状,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收集2019年5月1日至6月7日期间全国33家医院进行EAS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围手术期有关资料和感染切口微生物培养结果。主要结局指标为EAS术后SSI发生
目的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周围神经侵犯(PNI)与局部复发和预后不良有关,故建立术前预测胃癌PNI的风险评估模型,能够为制定更加合理、准确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纳入标准:(1)术前均行电子胃镜和上腹部增强CT检查;(2)行胃癌根治性手术(D2淋巴结清扫,R0切除);(3)术前及术中均证实无远处转移;(4)术后病理确诊为进展期胃癌(T2~4aN0~3M0),且临床资料完整。排除同时或既往有其他
目的我国医疗数据的存储大部分实现了电子化,但尚未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和结构化模式,而肿瘤临床数据的规范收集、分析整理,是提高肿瘤诊断和治疗水平的重要基础。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胃癌专病数据库平台,整合数据资源,进而提高对胃癌的诊疗水平。本研究通过本中心建立的胃癌专病数据库,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结构化临床病理信息,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近20年胃癌患者的人口经济学指标,以期了解胃癌外科人群
目的调研评估我国临床医生对"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的掌握和认知程度,以期对更新、制定诊疗规范提供有益的建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全国115座城市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1 500名结直肠肿瘤相关专业的医生。调查包括的指南规范为:(1)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版);(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7版;(3)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NCCN)结肠癌诊疗指南2
目的在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切除术中,尽管有研究报道保留肠系膜下动脉(IMA)主干可改善肠道血运,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但是否需要保留IMA目前临床上仍存在争议。本文探讨不保留IMA主干与保留IMA主干对结肠癌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切除术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接受腹腔镜左半结肠癌D3切除手术治疗的195例患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