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的各项权利受法律保护

来源 :记者观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xi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rn编辑同志:rn我叫杨前国,此前我在迁西县旧城乡巴家峪村党支部书记、矿主张某某的铁矿上干活.自2014年以来,张某某以许诺各种优惠条件为诱饵,欺骗我们13名工人到他的矿上工作.上班后,张某某为了控制我们,强行向我们收取并扣押务工保证金40万元,至今不退还给我们.他长期克扣工人的劳动报酬,累计克扣我们的劳动报酬626487元.张某某不顾工人死活,为了赚钱,在没有任何安全生产保障措施的情况下逼迫工人们给他干活,导致重大矿难事故发生.2013年1月2日下午,四名炮工在井下采空区撤离矿柱,因该矿长期非正常开采,采空面积太大,发生矿顶帮塌陷.工人干活时矿方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导致三名炮工当场死亡,一人受伤.矿难发生后,张某某为逃避法律责任,隐瞒事故不上报,将死难者家属拉到宽城县宾馆中私下了事.我们郑重向新闻媒体反映,请你们关注此事,并告诉我们,张某某的上述行为是否违法?我们应该怎么办?以上情况句句属实,我们愿意对反映的情况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他文献
清华简的出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得许多历史得到了印证和还原。清华简中有着大量关于晋、楚之间争霸活动的描写,其中很多地方与传世文献如《左传》、《史记》等存在着不同之处
眼下,送教下乡似乎成了一个时髦的字眼,特别是教研部门,一年几次,组织城区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送教,成了常规工作。然而,我们看到较多的是精心的准备、精美的课件、唯美的课堂,非常养眼,听课教师没有理由不欣赏。但是,我们听到更多的是:“这些课好是好,就是没法学。”因为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的缺失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如何使送教下乡不流于形式,取得最大的实效呢?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青衣的故事,大起大落,乍喜乍悲.举手投足中可见中国传统女子的端庄、温良、谨顺,盘腕转身间亦有满满的婉转风情.rn细眉弯成柳叶,粉面醉成芙蓉,水袖轻扬,摇曳生姿.青衣的美,在
期刊
期刊
案例rn安徽省涡阳县涡南镇张郢行政村张仁贤来信,反映其子被人殴打后死亡,报警后当地公安部门不予立案的问题.rn张仁贤来信讲述:2015年6月4日上午,他的儿子张建虎因向村党支
村级教学点是教育的神经末梢,存在教学条件落后、教师年龄老化、教育资讯滞后、一师一校工作繁重等情况。面对新课程,农村教师有的只知其名不知其实,有的虽略知一些精神和要求,却不知道怎么落实践行。开展全镇村级小学教学观摩和研讨会,解决教师面临的这些困难,虽然有示范指导,有观摩研讨,受欢迎,也有良好效益,但终归既耗时又费力,且一年只能开展一两次,杯水车薪难以奏效。怎样持久、扎实、常态地把新课程理念送到山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