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不会”说再见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y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
  从年龄来看,田田(化名)是我们班的“大哥哥”,但在其他方面,他却是一名“小弟弟”,不管什么时候,他的口头禅都是“我不会!”田田的爸爸妈妈工作繁忙,家里的生活都是奶奶在操办。在奶奶无微不至的照顾下,田田从小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了幼儿园,没有了奶奶的田田,遇到了很多麻烦事,“我不会”就变成了他的口头禅。
  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缺乏自信心,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开始观察和思考如何通过激励性评价帮助田田成为真正的“大哥哥”。
  事件与策略
  策略一:创造机会,让幼儿体验独立做事的乐趣
  升中班了,我们班开始实行“值日生”制度。我请田田的妈妈早点把他送来,这样他可以有机会承担“值日生”的工作。那天,我把田田领到植物角,给他安排一个简单的任务,帮我们的植物浇水。田田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植物,拿起水壶放在我的手里,好像在跟我说“我不会”。我立马说:“田田知道浇水要用浇水壶,很细心哦,可是里面没有水怎么办呀?”田田听了我的话想了想:“老师,我可以去灌点水吗?”我对他点了点头。于是,他抱着水壶走到盥洗室,灌满了水,迫不及待地走到植物角,給植物浇水,不一会儿就顺利完成了任务。“哇,田田很能干呢!”我也不遗余力地赞扬他,“这一周,能不能每天都早点来,做个小园丁,给植物浇水呢?”田田很开心地答应了。
  后面几天,田田都是一早来到教室,独自帮植物浇水。“田田,老师知道很多事情你都会自己做,而且做得很好。”我对田田竖起了大拇指,田田听了我的话开心地笑了起来。
  我向妈妈介绍了田田这几天的点滴进步,建议妈妈在家也尽量减少包办代替。妈妈告诉我,最近在家里,田田还帮奶奶一起洗菜了。
  策略二:挖掘闪光点,让幼儿体验被认同的美好
  有一次,我们学习画树的本领。田田拿起画笔看了看纸,几次想下笔最后还是放下了:“计老师,我不会画画。”我对田田说:“你试试看,大胆地画。”田田听了我的话犹豫着,最终拿起了画笔简单地画了几笔,不一会又把画笔放了下来,我走过去:“哇,田田,你看你画了一颗小树,真漂亮,但是它没有树叶有点不开心,你愿意帮帮它吗?”田田勉强拿起画笔添加了几片叶子后又放下了画笔。到了分享环节,我拿起田田的画对小朋友们介绍:“今天田田画了一幅非常漂亮的画,我们请他来为我们介绍一下吧。”田田听到我说的话,开心地走过来指着自己的画介绍起来,我对田田说:“田田你介绍得很仔细,画得也很漂亮,给你一个大拇指。”活动室里也响起了响亮的掌声,田田高兴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放学后,我与田田妈妈聊起今天学本领的事情。妈妈表示之前在家很喜欢画画的,但是家人对于田田的要求比较高,田田有时画得不好家人都会批评他,渐渐地田田不愿意去画画了。我建议妈妈尝试用鼓励的方式去看待田田的画,毕竟孩子的画体现了他们自己的想法,不是家长单方面可以评判的。妈妈听了我的建议,与家里人商量好,一起用鼓励的方式,渐渐地田田又愿意去画画了。
  策略三:给予无条件信任,让幼儿体验挑战自我的喜悦
  一年一次的元旦活动中小主持人选拔开始了,许多家长都积极地报名了,但是田田家却没有报名。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晚上我与田田妈妈打电话沟通,田田妈妈却说了她的担忧:“老师,我害怕田田不愿意上去或者上去了不愿意说。”我肯定了有这个可能的同时,也提出:“如果一直不给田田机会,就永远不知道孩子的潜能。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尝试挑战自我的机会。”田田妈妈犹豫之后,最终还是答应鼓励田田参加小主持人选拔。
  到了选拔这一天,爸爸妈妈们都在场。小朋友们都勇敢地上去演讲了,最后只剩下田田了,我走过去蹲下来对他说:“田田加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好自我介绍的。”田田本来低着的头慢慢抬了起来,走到前面,两只小手不停地揉捏着衣角,又把头低了下来。就在我和田田妈妈都等得觉得没有希望了时,田田开始轻轻地说了起来:“大家好,我是中三班的田田,我今年5岁了……”我和他妈妈又惊又喜。当他从演讲台上下来时,我大大地鼓励了他一番:“田田刚才演讲,说得非常清楚。如果声音再响亮一点,下面的小朋友听得就更清楚了。”田田重重地点了点头说:“好的,老师。”田田妈妈走过来抱紧了田田,脸上露出了大大的笑容。
  反思
  在奶奶无微不至的照顾下,田田在自理能力、同伴交往、学习等方面都不自信,“我不会”也成了田田的口头禅。于是,教师在建议家长逐步放手的同时,也在尝试用激励性评价,让田田获得了被认同、被需要、被赞扬的机会,慢慢地拥有了自信。
  首先,要为幼儿创设展现自我的机会。比如,为幼儿提供了“照顾植物”这样简单劳动的机会,让幼儿较容易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对自我的能力有了积极的评价。
  其次,要循循善诱,引导幼儿思考。当面对幼儿的“不会”时,不要直接告诉幼儿该怎么做,可以通过递进式追问,引导幼儿一步步说出完成某件事的步骤,然后当幼儿按照这样的方法认真完成时,及时地鼓励与肯定。
  再次,要对幼儿的行为表达持续的期待,坚持肯定。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提供机会,鼓励他去尝试。这其中有时还可能面对失败,这时要帮助幼儿一起分析原因,并再次鼓励幼儿尝试,让幼儿在行动中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注:本文的第三作者为跟岗学习教师。
其他文献
中国的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明显,以前人们说“要想富,先修路”,而现在却变成“哪里富,哪里堵”。据统计,全国667个城市中,约有70%的城市交通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市区,机动车平均时速已下降到12千米。而在拥堵时段的市中心,机动车时速甚至只有8~10千米。当前,北京上班族平均道路消耗时间超过1小时,上海约为50分钟。漫长的上下班时间,已成为城市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因交通拥堵问题,
“以‘享受科学’为核心,让科学课堂更富人情味;让科学课堂返朴归真,走出因追求新奇而造成的虚假美丽;让学生把探究当作内心需要,成为认识生活,服务生活的过程……”  这些是金坛市小学科学教师们在“区域性大众教研”活动中共享集体智慧、追寻着科学教学理想境地的心声。一路风尘。一路收获,时过几载,课改之路也越见宽阔。  我们倡导的“大众教研”就是要让本区域所有科学教师都享有平等教研的机会,为他们“引一程路”
有一只金钱豹,吃得太饱了,就到草原上去遛达。三带犰狳正好出来找吃的,就和这只金钱豹碰上了。金钱豹不认识三带犰狳,它想,这个全身裹着厚鳞片,顶着小脑袋,拖着细长尾巴的怪东西是谁呀?  三带犰狳认出了金钱豹,它吓得要命,就像刺猬一样,把头和尾弯曲起来,蜷成了一个铠甲球。  金钱豹正好吃饱了撑得慌,就把三带犰狳当球玩了起来,它一会儿用脚踢,一会儿用拳头打,一会儿用牙咬,可二三带犰狳就是不松开身体。金钱豹
在数学竞赛中,怎能少得了三角这一出戏?高考场上,或许不费吹灰之力,你便可将三角拿下,那么,在联赛风云里,三角又会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呢?本期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三角函数,领悟它的魅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今年3月,微信“扫码购”服务因其巧妙的零售创新设计而获得iF设计奖金奖。这是第一个获得iF服务设计类金奖的中国产品。德国iF设计奖创立于1953年,它一直因其“独立、严谨、可靠”的评奖理念而闻名于世。  WeChat, one of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mobile apps and social networks, brought home iF Gold Award
众所周知,圆锥曲线在高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常扮演高考“拦路虎”这一角色,多处于选择题、填空题的压轴题和解答题的倒数第二题或第三题的位置(高考文科卷则位于压轴题的位置),在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数学试卷中,它又会以什么面目出现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几道典型例题来一窥究竟。
【摘要】当下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比较阅读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行比较阅读的关键是选准“比较点”,有效整合教材。通过从“同一文本”“同一组文本”“同一作者不同作品”“同一题材不同作品”“同一作品改编前后”等途径进行比较阅读,为学生启一双慧眼,拓一片全新的阅读天地。  【关键词】核心素养 阅读教学 比较阅读  乌申斯基曾这样说
本套试卷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所涵盖的知识面广,涉及函数和导数、数列和不等式、三角函数和向量、直线和圆、直线和圆锥曲线、立体几何、排列组合及概率统计。本套试卷的试题难度与高考相当,无偏题、怪题,所有试题符合高考要求。本套试卷注重在知识交汇点处设置试题,如理科第7题是数列与概率的巧妙结合;理科第8题是二次方程、三角变换、函数图象的结合:文科第9题是向量的坐标运算与函数最值的结合,在用换元法求最值时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系列信息数据的涌现推动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给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首先简述 “互联网 ”的概念以及内涵,其次介绍了延安大学图书馆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传统图书馆的瓶颈,再次讨论了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 图书馆”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图书馆信息服务中,最后总结出图书馆创新发展策略,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互联网
编者按: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本着优化资源利用、凸显校企联合办学优势的原则,以此将企业经营中经实践检验的知识体系引用到高校教学中去,从而创立更符合企业需求、“方向培养”与“工学结合”为一体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发展培养更多的IT人才。    2006年,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