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统治者—国大党—穆斯林上层的相互关系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fdl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印度政治舞台上就有3支政治力量存在:英国统治集团、国大党和穆斯林上层。三者之间的关系随着印度政治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三者之间关系的变化,也对整个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英国统治者;国大党;穆斯林上层;关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英国统治集团、国大党和穆斯林上层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国大党与英国统治者的关系
  
  1.国大党对英国统治者的态度:强调效忠英国统治,同时向英国当局提出改良要求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大党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对英国统治者的态度还是极端软弱的,其目标仅限于要求改良。在政治方面要求增加各级立法会议印度成员的名额,扩大立法会议权限,放宽文官考试年龄限制,在英、印同时考试,实行陪审员制度,反对司法上的种族歧视,反对歧视性的武器管制法等;在经济方面要求降低军事行政开支,反对由印度承担在印度境外作战的费用,减低税收,固定土地税,国家金融信贷系统向工商业提供贷款以及实行保护关税等等。虽然这些要求突出反映了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迫切希望参与国家管理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心情,但并没有提出印度独立的要求,甚至连自治的要求也没有。而且在提出上述经济、政治要求时,所用语言是极为温和的,并伴随着对英国统治表示感激和效忠的言辞及决不赞同武装斗争的保证,其斗争的方式也仅限于合法范围,希望用这种方式换得殖民当局的谅解和让步。虽然对殖民统治也敢于揭露其某些弊端,但只是反反复复地通过决议,提出陈请。他们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够取得所要求的让步。直到孟加拉分割前,国大党对英国统治者的态度和斗争方式就基本稳定在这个格调上。
  2.英国统治者对国大党的态度:对国大党软硬兼施,但越来越抱敌对态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当局对国大党的态度以打击为主、威吓利诱并施。国大党尽管对殖民当局态度温和、没有使用较激烈的斗争方式,也没有对英国殖民统治构成现实威胁,但它宣布自己是“印度民族”的代表,坚持提出一系列的改革要求,年复一年,在全国产生相当影响,为全国的运动提供了指导,起了定音笛的作用。英国统治者对这种情况是不能容忍的,它担心国大党会起助燃器的作用,有朝一日出现控制不了的局面。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殖民当局一方面采取拉拢手段,通过几次改革使国大党许多著名活动家进入中央和省立法会议,以满足其在政治上的部分要求;另一方面,故意微词贬损,造成舆论对国大党的蔑视,说国大党仅代表“一小撮特殊阶层,只是印度社会巨大车轮之中的一根小小辐条”,[1]并公开叫嚷决不允许国大党继续存在,对于国大党提出的要求也置之不理(只是把被降低的文官考试年龄标准恢复到23岁),还做出规定,不准有官方身份的人参加国大党,禁止王公支持国大党,并在开会地点等问题上设置障碍。面对殖民当局的百般刁难,国大党没有屈服。到了90年代末,殖民政权见软硬兼施的手段仍不能奏效,就决定采取政治攻势,摧垮国大党。野心勃勃的狂热帝国主义分子寇松任印度总督后就露骨地扬言说,国大党正摇摇欲坠,而他的任务就是促使国大党寿终正寝。
  
  二、穆斯林与国大党的关系
  
  1.国大党对穆斯林的态度:争取与穆斯林的联合
  国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积极地对穆斯林开展活动,争取穆斯林参加民族运动。首先,向穆斯林解释国大党的目的,强调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号召穆斯林加入国大党,从自己的角度来参与国大党的决策。为了消除穆斯林的疑虑,国大党在成立大会上规定,任何涉及教派的问题只要该教派的代表不管是多数还是少数表示反对,就不应提交国大党年会讨论;也提出如果穆斯林不希望用选举的办法产生立法会议成员,也可以讨论别的办法。在国大党的号召下,有部分穆斯林参加了国大党的活动。由于国大党低估了争取穆斯林工作的复杂性,不是坚持不懈地采取措施,而是故作乐观,看到一些穆斯林参加国大党年会就宣称享有多数穆斯林的支持,其实更多穆斯林是听信本宗教上层的宣传,结果穆斯林上层与国大党的距离越来越大,而多数穆斯林群众心存疑虑,一直远离国大党。
  2.穆斯林上层对国大党的态度:反对国大党的主张与行动
  穆斯林在印度人口中大约占1/4,由于是宗教少数派,穆斯林上层一方面对英国统治感到不满,另一方面更担心印度教作为多数派会利用多数地位压制他们。19世纪60-70年代,他们也曾和印度教中的启蒙活动家站在一条战线中,共同要求英国当局改革,但80年代以后就改变了态度。除了少部分人参加国大党、持国大党观点外,多数人对国大党的活动抱有戒心,认为国大党的普选和文官考试等主张损害了穆斯林的利益,又看到国大党的影响势不可挡,就开始将矛头指向国大党。他们强调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宗教不同,文化、语言、习俗各异,已各自形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认为国大党提出的代议制原则妨碍了国家的和平、安定与繁荣,对穆斯林来说充满危险和痛苦,并将使穆斯林处于依附地位;把国大党说成是印度教组织,是为印度教徒谋私利的工具,说其目的就是把政权从英国人手里转到印度教徒手中;号召穆斯林不要参加国大党,并联合印度教地主势力开展反国大党活动。为了吸引穆斯林的注意力,在国大党召开年会时,他们也在同时同地召开穆斯林全国教育会议,以遏制国大党在穆斯林中的影响。他们始终认为“两个民族——穆斯林和印度教徒肯定不能平起平坐共享权力,必然是一个征服一个,一个把另一个踢到一边。”[2]
  
  三、穆斯林与英国统治者的关系
  
  1.英国统治者对穆斯林的态度:拉拢穆斯林上层,利用穆斯林上层牵制国大党的活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统治者积极拉拢穆斯林上层,寻找和培植殖民统治的新支柱,以便利用穆斯林牵制国大党的活动。在经济上给予穆斯林上层特别资助,如穆斯林阿里加学院建立时,总督瑙思布洛克赞助1万卢比;在政治上要求各级地方殖民政权在选用文官时尽量优先照顾穆斯林,保证给穆斯林一定合理的职位;在舆论上对穆斯林进行政治煽动,消除国大党在穆斯林中的影响。当国大党正在做争取穆斯林的工作时,英国殖民当局居心叵测地攻击国大党把印度分裂成两个敌对营垒,并竭力使穆斯林相信:站在民族主义者一边对穆斯林不利,支持殖民当局才是穆斯林的利益所在。他们还威吓穆斯林,说如果国大党的要求实现了,它“将成为比任何伊斯兰皇帝都更残酷的专制暴君”。[3]这种挑动使穆斯林上层与国大党之间出现矛盾,穆斯林上层先后建立了反国大党的印度爱国者联合会和英印防御协会。
  2.穆斯林上层对英国统治者的态度:强调依靠英国统治者,保护和照顾穆斯林利益
  穆斯林上层认为英国统治对维护穆斯林的利益是必不可少的,提出与当局合作,争取当局支持。“宁要英国统治,决不要印度教徒的多数统治”[4]成为穆斯林上层的座右铭。他们要求加强英国统治,请求英国统治者的保护和照顾。具体来说,要求在立法会议的组成上照顾穆斯林,各级立法会议成员不是通过选举、而是由当局任命(如果实行选举,就要求给予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对等的名额);要求官员不是经过考试取得资格,而是由当局选择任命;要求在任命时,照顾穆斯林的利益,给予他们更多担任公职的机会,以便能同印度教徒保持平衡。
  穆斯林上层对英国的专制统治也有不满的地方,不过他们认为来自国大党的威胁比英国统治更可怕。他们对英国统治者的不满更主要是集中在认为英国人对他们的利益惠顾不够上。
  在上述的三角关系中,英国统治者和穆斯林上层都对国大党抱敌视态度。英国统治者为了达到摧垮国大党、瓦解民族进步力量的目的,总是不失时机地利用印穆之间的矛盾,恶化二者的关系,逐步导致穆斯林上层与国大党之间矛盾加深、关系走向严重恶化。这不仅使日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历程更加艰难曲折,而最终,在英、印、穆三角关系中,即使英国这一边消失了,印、穆之间的夹角也没有和而为零,而是形成了两条平行边——印巴分治。
  
  参考文献:
  [1]林承节著:《印度近现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72页。
  [2] R.C.Majumdar,The Struggle for Freedom,Bombay,1963,p.21.
  [3]Richard Paul Cronin,The English Government and Advertise in Bengal,1905-1912,Calcutta,1977,p.14.
  [4]Binoy Jiban Ghosh,The Revolt of 1905 in Bengal,Calcutta,1987,p.76.
其他文献
摘 要: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中共中央、国务院一直关心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同时高等体育院校通过50多年的发展,在体育专业人才、体育科研、场地设施、志愿者服务等有着丰富的资源,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访谈法,确定高等体育院校与青少年体育联动发展在资源上整合性、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在目标上的一致性的原则,并提出了两者在体育专业人才、体育科研、场地设施、志愿者服务联动的结
期刊
艺术与金钱的关系至少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其一,艺术可被视作流通于艺术市场的作品之集合。在这种情况下,谈起艺术与金钱,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近年来艺术市场蔚为奇观的飞速发展:现当代艺术现身于拍卖行中,吸引各路主顾在它们身上一掷万金, 如此情形比比皆是;我们在报纸上读到的关于当代艺术的报道几乎都在围着这一点打转。今天的艺术完全可以在艺术市场的语境中加以解读,而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可成为商品,这已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期刊
摘 要:编导在大脑中对未来作品进行构思,这种创作构思要及时进行物化,落实到文稿写作和现场拍摄、编辑等的动态指挥上,才能完成作品呈现给观众。作品完成后,编导要及时进行总结,不断提高创作水平,这正是编导创作思维的延伸。  关键词:创作构思;案头物化;现场物化;构思的延伸;    构思是编导在大脑中孕育的未来作品“蓝图”,只有蓝图还不行,编导只有把自己的创作构思及时固化下来,用真砖实瓦把“蓝图”变成“高
期刊
摘 要:哲学世界观是人对世界认识的总和,它对具体科学研究进行指导,但它不是关于整个世界的知识,而是提供如何看待、分析、评价关于世界知识总体的角度、框架与视野。科学研究是对某些具体对象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和发展。本文对哲学世界观和科学研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从它们的关系联系到如何指导我国科学研究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哲学;世界观;科学研究    哲学世界观是人对世界的诸种看法、态度、思想之总和。哲学的世
期刊
摘 要:随着环保热潮的掀起,产品的"环境友好"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标志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生态标志措施,作为许多国家环境管制的一种形式,必将对国际贸易带来巨大的影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当顺应国际社会的潮流,积极推行生态标志制度。  关键词:生态标志;TBT协议;对策    一、生态标志概述    生态标志(eco-label),是指由政府部门或公共、私人团体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向有关
期刊
中国的传统唱论由来已久。早在《乐记》的“师乙”篇中就有专论歌唱艺术的部分。后来历代的论者也常有关于歌唱艺术的言论流传下来,著名的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关于“唱歌兼唱情”的主张。至明清时代众多唱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唱论围绕着戏曲演唱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美学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是“字正腔圆”与“声情并茂”这样两个基本的美学观念。    1、“字正腔圆”——吐字与声腔的关系    字正腔圆是中国唱论的基本美
期刊
摘 要:第二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迎来了相对和平的时期,世界各国都致力于经济建设。其中,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赶超发达国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东亚国家和地区,通过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迅速崛起,尤为引人注目,东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从内向型到外向型,走出了一条特点显著的发展之路,创造了东亚奇迹。  关键词: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出口导向;产业结构    一、 什么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外向型经
期刊
摘 要:以西双版纳地区传统民居为例,通过对其形成因素的分析、归纳、总结,结合现代建筑发展趋势提出几点传统民居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传统民居的发展保护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传统民居;发展;西双版纳;傣族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进步,房屋已由单纯的为人们提供防御自然侵害的物质产品发展成为供人们生活、生产、休息、娱乐的多功能的环境空间,是科学与文化、技
期刊
摘 要: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状况是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实力。高校实验室应该是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因而对实验技术人员及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实验理论和操作技能、管理协调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的建设应与教学科研任务、发展方向、人员配备等结合,使实验室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实验
期刊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开发区在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在其思想政治工作中,由于体制的转变,党员管理的模式必然要在组织体制、管理模式和活动方式上发生相应的变化,才能适应日趋复杂的环境。  关键词:开发区;党员;管理    开发区是经中央政府或所在地地方政府批准建立的小块以发展经济为目的的特定区域,它始于1984年底。在开发区内,注重搞好投资硬环境和完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