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撬动千亿湘茶产业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来得正是时候,当黑茶飘香的时候,我在梅山煮茶等你,静看资江悠悠……”
  10月23日上午,以“天下黑茶,神韵安化”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在“中国黑茶之乡”安化县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外16000多名嘉宾应邀出席了开幕仪式。这是黑茶文化节三届以来首次在安化举办。
  安化,古称梅山,产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明清以来,随着边境、出口贸易的兴盛,晋、陕、甘等地茶商皆以安化为采购优质茶的中心,并以安化为起点,藉由“万里茶路”将茶销往西北边疆、中亚、俄罗斯及欧洲腹地。
  进入新世纪,在政府和茶企的共同推动下,安化黑茶的品牌优势日益凸显,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尤其是保健养生功效的发现,使其迅速在茶市中崛起,跻身茶消费主流。
  因此,在为期4天的活动中,安化这座“中国最美小城”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也彰显了黑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
  安化,正成为撬动千亿湘茶产业的桥头堡。
  产业发展:欲“三分”天下
  早在十年前,安化黑茶还是作为边销茶供应西北边疆少数民族,价格低廉,在主流消费市场更是名不经传。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安化黑茶的年总产值还不足5000万元,产业明显缺乏活力,发展近乎停滞。
  然而,从2007年开始,这一形势开始出现根本性转变。
  2007年,安化县发布了《关于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意见》1号文件,2008年8月又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意见的实施细则》。安化县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与坚实的产业基础,举全县之力,把做强黑茶产业作为“绿色崛起”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强力推进,致力于扩基地、提品质、强品牌,使黑茶这一古老的产业重焕生机,并迅速发展成为区域内品牌最Ⅱ向、综合效益最高、带动能力最强、成长性最好的富民主导产业。
  2008年,安化全县黑茶产量9870吨,产值1.56亿元,产业发展实现大突破。2014年,安化黑茶加工量达4.95万吨,实现综合产值78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30%,较之2007年(不足1亿元)更是增长了近百倍。今年1~8月,全县茶园面积达27.3万亩,茶叶加工量3.2万吨,实现综合产值52.6亿元,同比增长8.7%。
  为实现湘茶产业的“千亿梦”,安化县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划:力争在2020年内年创下300亿元产值,“三分天下”。
  此外,安化黑茶在继续扮演好传统边销茶角色的同时,也积极开拓内、外销市场。安化县茶业办主任肖伟群说:目前全县茶叶约20%供边销,其余都是内销。白沙溪、华莱、中茶安化茶厂、梅山黑茶、久扬、恰清源、高马二溪等品牌茶企,依托传统门店销售与电商新型经营模式相结合的路子,拓宽黑茶营销网络,成功打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青岛等146个大中城市的市场,并远销韩、德、法、俄等国及中国港澳台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安化黑茶品牌形象店达4200多家,网店也超过3万家,今年网销总额有望突破20亿元。
  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品牌价值的稳步提升。2015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显示,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安化茶三个公用品牌的品牌估价分别达16.26亿元、10.92亿元和8.63亿元,特别是安化黑茶,较去年的13 58亿元,升幅达19.7%,并获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最具传播力品牌。
  2014年,安化县荣获“中国茶产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和“中华生态文明茶乡”称号,稳居全国重点产茶县十强。今年8月28日,“全国安化黑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正式获批,更是开启了安化黑茶产业腾飞的新征程。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可以说,安化黑茶之所以能从边销茶华丽蜕变为茶市消费的新宠正是顺应了大健康时代的需求。
  “金花”,学名叫“冠突散囊菌”,是安化茯砖茶加工过程中,在特定温、湿度条件下,通过“发花”工艺长成的一种有着多种保健功能的益生菌。研究表明,该种益生菌在降脂降压、调节糖类代谢等方面功效显著。“金花”茵丝体富含近20种氨基酸、450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这是其他茶类所无法比拟的。日本科研人员还从茯砖茶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保健品,价超黄金,甚至有“黄金铂金不如黑金”之说。“冠突散囊菌”在黑茶类中的普遍存在,启发了生产者和科研者试图通过移植、培养等人工办法培育“金花”。据透露,目前这项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金花”盛开于多种黑茶将成为可能。
  为了发挥科技创新在黑茶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安化县科技部门鼓励30多家骨干茶企与科研机构等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克技术难题。2014年9月,以白沙溪茶厂为龙头的十多家黑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黑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一平台的构建,在加快推进黑茶创新型茶企建设、提升茶企创新能力、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和承担国家、地方科技项目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白沙溪茶厂已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技术创新机制,累计申请专利80多项,去年实现产值近3亿元,销售收入1.8亿元。
  在黑茶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上,安化也是硕果累累。2014年,在全县1700多件申请专利中,安化黑茶专利达50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130多件,专利实施率高达83.4%,并涌现出白沙溪茶厂、华莱、梅山黑茶、晋丰厚、盛唐黑金、阿香美、建玲、恰清源等一批知识产权创新茶企。
  此外,安化还进一步加速黑茶科技成果的转化。在本届黑茶文化节上,我们注意到,多家茶企推出了袋泡茶、茶酒、即溶速溶茶粉、纯茶饮、低糖功能饮料、茶食等系列黑茶精、深加工产品。不久前,安化本土茶企汇爱茶业也携手韩国三星制药共同启动中国黑茶深加工合作项目,开发沐浴露、洗发水、护发素、面膜等系列黑茶日化产品。
  研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已成安化黑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所在。茶旅一体:茶乡经济增长新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曾有个非常巧妙的比喻:“产业好比一家飞机的机身,文化和科技好比一架飞机的两翼。”因而安化黑茶产业的腾飞离不开科技与文化。
  安化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美丽茶乡,悠悠资江,孕育了古老神秘的梅山文化和源远流长的黑茶文化。尤其是它作为边销茶的主产区、“万里茶路”重要起点,曾用茶连起民族友谊,用茶连起中国和世界。
  长达450多年的黑茶产销历史,赐予了安化大量珍贵的黑茶文化遗存,茶马古道、古茶行、古码头、古茶市、茶市老街、茶亭、古茶碑……它们都见证了安化黑茶昔日的辉煌。
  同时,安化地处有着“茶叶生产黄金纬度带”之称的北纬30°,先天的地理优势、丰富的地貌特征及适宜的气候条件,造就了高马二溪、云台山、芙蓉山三个著名黑茶产区。
  近些年来,安化凭借自然风光与茶史文化遗存两大优势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整合、开发,发展茶文化旅游观光产业。
  文化节期间,我们特地走访了江南镇、东坪镇等黑茶文化重镇,一批独具代表性的如高城茶马古道、永锡桥、思贤桥、洞市老街、黄沙坪古茶市、唐家观古镇等遗迹的旅游开发已初见端倪。10月22日正式开馆的中国黑茶博物馆,更是通过大量图片、文物、文献、实物等历史资料,系统、全面、立体地展示了安化自然人文历史、中国古代黑茶的销售贩运沿革以及数百年来的生产工艺变迁。?
  在“益阳·安化旅游推介会”上,当地旅游部门根据安化旅游资源的特点,推出了“茶马古道养生探秘两日游”、“黑茶文化养生体验两日游”、“神韵安化养生休闲三日游”三条旅游精品线路,且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有机地统一起来。
  除了政府的推动,安化黑茶骨干茶企也积极致力于建设优质茶产业基地,打造集茶文化、旅游、加工、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茶文化产业园。
  今年7月,白沙溪黑茶文化产业园建成开放,其中涵盖了黑茶博物馆、黑茶加工车间、黑茶销售体验中心等多个功能区,并与江南镇的黑茶产业园、茶马古道景区连成一线。而具有113年历史的中茶安化第一茶厂也斥巨资修缮“文物级”老建筑,并营建百年木仓生态黑茶产业园。“老厂门、老厂房、老仓库,都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见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我们将保护历史建筑与构建标准化、自动化、清洁化生产线有机结合起来。”厂长朱文武说。
  茶旅一体化,将成为安化茶乡经济增长的新模式。
其他文献
夜雨洗落了满天浮尘,微风轻拂,茶乡凤庆天蓝如洗。距离上次到这片土地已过三年,关于这片土地的故事却记忆犹新。记得那一年,“滇红茶”创始人冯绍裘之孙冯夏,循着祖父的足迹,踏上了凤庆这块热土,走过爷爷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回忆儿时爷爷给他讲过的经历。而我们,也跟着他脚步,共同走进了冯绍裘先辈的人生……  1900年3月10日,冯绍裘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西汇渡乡。在而立之年,他突然做出让家人震惊不已的决定:到云
期刊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三届安化黑茶文化节上,除了随处可以品尝到香醇味厚的黑茶外,还有两杯“文化黑茶”让人印象深刻:一杯是知名音乐人何沐阳专为此次文化节写的主题歌《你来得正是时候》,另一杯就是蔡镇楚写的《千两茶赋》。  《千两茶赋》这篇仅百来字的抒情小赋,气韵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安化当地有不少人都会一字不落地背诵。当然,它也是蔡镇楚目前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蔡镇楚最初是主研诗话的,但他涉猎广泛,涉足文学
期刊
已将近晚上九点,台北捷运大安站附近的“茗心坊”依然灯火通明,几个日本游客正专注地端详着桌上一颗西瓜般大小的紧压茶。从形制看来,它并非来自云南的普洱茶。主人小心翼翼地拨开包裹的白棉纸,一股茶香立即洋溢整个室内。  果然以茶匙拨开些许茶叶以沸水冲泡,金黄亮丽的茶汤顿时在白色瓷杯内徐徐释放深遂的蜜果浓香,入口后但觉厚重而甘滑,在口腔内绵密生津,不仅风味全然迥异于普洱团茶,与一般散茶呈现的乌龙茶,无论口感
期刊
“有你的才是未来,没你的只是余生。”这样深情的话,适合说给自己的爱人听,也是那些痴迷武夷岩茶的茶客们最真实的表白。有太多把“未来”做成“余生”的茶类,产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的武夷岩茶,我们只膜拜它的未来,不想将就它的余生。武夷岩茶何去何从,这是一个艰深且严肃的问题。  茶企,踏实卖茶  2007年的普洱事件、“金骏眉”红茶现象、白茶热潮……似乎在每一次的行业事件面前,茶叶企业都是最首当其冲的
期刊
谈及大叶种茶树,很容易就会想到云南古茶山那些高大的植株,如勐海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等,其成熟叶片的长度都常见超过一个手掌的。以大叶种茶树制成的普洱或滇红滋味醇厚、内质丰富,极具魅力。  经典的小叶种茶树,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福建武夷山桐木关的正山小种。因桐木关所产故名“正山”,因茶树是小叶种故称“小种”,当地的菜茶因为成熟叶片细嫩且小而被命名为小种红茶。这是最早的红茶,世界各地都有它的爱好者
期刊
沈学政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专任教师,浙江大学茶学系课程教授。国家职业技能茶艺师考评员。国家高职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裁判员。  夏日里,赴了一趟京都之旅。大凡习茶人,对于日本抹茶都会有一定了解。因为抹茶道的传播力很强,似乎成为了日本茶文化的代表。那种体现着空寂思想的程式仪轨,处处隐含着修行之深意。不过,到了宇治,我才发现,事实上抹茶的生活力才更强。这种生活力,不以艺术的形式,而是以各种与吃紧密
期刊
许玉莲  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茶艺学习中心主任。现任:马来西亚茶道研究会会长。漳州利技学院茶文化系客座副教授。中国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学会,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分校华文学会茶艺顾问。著作:《茶铎八音一茶文化复兴之声》、《茶人的第三只眼》、《喝茶慢》、《约会中国茶(Passage To Chinese Tea)  举行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时,我们希望将入场喝
期刊
策划 本刊编辑部  中国人特别喜欢“老”字,比如称谓上的老爷、老板、老师、老乡等,与姓组合还要跟随一辈子,例如茶界泰斗张天福,大家都尊称他为“张老”。国人的价值观又特别“贵老”,老意味着时间久、月历深,由于穿越时光,很多事物都灰飞烟灭,能存留下来的就更显得弥足珍贵。而在岁月历程中事物又经历各种转变,产生了异乎寻常的效果,这就是“老”的价值。  老茶,永远是茶人最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对于老茶的认识,
期刊
10月去青岛参加茶博会,撞上了雾霾,几天下来,灰蒙蒙的天让人有种舒展不开的感觉。在即将踏上回程之际,热心的青岛茶友李刚拍拍我们的肩膀示意道:带你们去个阳光明媚的地方。  半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来到了崂山景区的处入口,李刚跟门口的工作人员沟通了下,我们便驱车进入景区。沿着盘山公路盘旋,我们很快就看到了大海,不多时,车子便在崂山下清官到仰口的路上停下,来到一个叫长岭的村庄,村庄背山面海,坐落在半山坡上
期刊
贵客临门,敬一碗煎蛋茶,是屏南人的一份礼数:  劳力出工,喝一碗煎蛋茶,是屏南人的一种习俗;  游子还乡,啜一碗煎蛋茶,是屏南人的一缕乡愁。  煎蛋茶是屏南传统的饮茶习俗。在福建这个茶文化繁盛的省份,以煎煮茶加蛋这种方法饮用茶汤的只有屏南县。  屏南传统的煎蛋茶是相当讲究的,每一道程序都要把握火候。只有用心的屏南老茶人才能煎出一碗形、香、味俱佳的蛋茶。  一把“粗茶婆”(粗老的屏南青茶)塞入茶瓶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