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美术教学之“文章” 焕学生创造之“活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行知先生提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现代美术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不可避免、尤为重要的课题,值得所有的美术教师进行研究。本文旨在研究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以及其教育思想对小学美术课堂中关于孩子创造力培养的有益影响。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创造力;小学美术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通过对陶行知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反复研究,笔者发现陶行知先生非常注重对孩子们创造力的培养。陶行知先生提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他还提出,“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然而,如何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来有效培养孩子们的美术创造力呢?下面,笔者将具体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 革新观念,挖掘学生创造力
  假如要令学生成长为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第一步要做的是革新观念,对孩子采用启发创造的教育方式,促使他们自主意识的觉醒。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提出:“儿童不仅有学习模仿的能力,并且还具有童稚的创造活力。这种创造力能加快他们对学习的理解,又能发现新的东西,实现儿童的早期创造。”
  由此可见,在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不应把孩子桎梏在严密的理性逻辑管理状态之下,这样并不利于孩子创造力的迸发。我们首先要使孩子形成一个观念——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对比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绘画创造能力时发现:同样给出一组绘画作品在对其加以讲解之后布置学生进行创作绘画。虽然作业要求中明确指出需大胆发挥想象,但是四年级的学生会不自觉地想要临摹教师给出的绘画作品。反观二年级的孩子们就可以通过欣赏绘画作品和聆听教师的分析启发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造。其实,不是四年级的学生不会想象,只是他们的理性先于感性,他们的思维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创作中会不自觉地判别自己画的对不对,准确不准确。其实,在教学中教师都应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创造发挥的自由空间。同时,教师要充分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只有这样,美术课堂才能成为创造性活动。也只有这样,每一张美术绘画作品的创作才是学生极富个性、充分表现自我的过程。
  二、 激发兴趣,促使学生创造美
  陶行知也曾提出过这样的教育理念——“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同时,他还提出:“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加强示范,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绘画作品、音乐、录像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将得以迸发。
  有了系统的理论知识,笔者在课堂进行实践。例如,在上《好吃的水果》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音乐导入的方式进行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今天老师请来了哪位水果明星来到我们的课堂?”这样的课题导入能够马上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纷纷开动小脑筋进行猜想,课堂氛围十分活泼。为把握这一时机,笔者马上对学生进行提问。笔者以“木瓜弟弟”的口吻说:“我们水果家族的成员可多啦!同学们,你还知道我们水果家族中还有哪些成员吗?请你说一说。”这样的趣味提问效果立竿见影,比直白地问学生“你知道些什么水果?”的提问方式更巧妙。由此可见,对于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应创设情境,充分利用自己的语音语调,以儿童化、拟人化的口吻扮演角色,提问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创作表现能力。
  三、 启发想象,发挥学生创造性。
  想象是创造的双翼。想象是什么?举个例子,想象就是当我们看到地上的一根木棍就要想到它是一只飛翔的小鸟。这就是想象力。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著名的六大解放,其中就有“解放儿童的头脑”一条。这是为了倡导教育应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挣脱桎梏,充分发挥想象力,做到能想、会想、想得明白、想得深远。
  由此可见,想象力的发展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尤为重要。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智力水平集中体现于他的创造力。但假如没有想象力的支撑,创造力也只是空谈。笔者在实习期间曾上过一课《奇思妙想》。这节课的宗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书中有这样的一幅作品——一块巨石漂浮在天空中。可能当你看到作品时你没有什么感触,但是我们要思考的是当你只看到这块巨石的时候,你的联想是什么?是想象这块石头所处的一座山上,还是漂浮在水面上甚至飞翔在天空中。
  孩子们的想象力不同,可能他们了解的知识越多,它的想象力反而愈加缺乏。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就要一步步去引导孩子们进行想象。只有通过发散的想象,我们才能真正地发挥孩子的创造性。
  四、 加强指导,培养学生创造力
  形成创造力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发展孩子的创造力也不是毫无拘束的任其自由发展。陶行知就曾这样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由此可见,学生的创造活动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但这其中还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和学生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从指导方面来说,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创造的方法和原理,适当地做出指导,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关于创造的方法,一般包含:仿生法、添加法、拟人法和组合法等。这些方法可以相互综合,灵活运用。譬如说,面对一个灯泡和一副墨镜,我们要怎样进行创造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要给灯泡戴上墨镜,画出嘴巴和四肢等,一个“灯泡人”的形象就出现了。这就是组合、添加、拟人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只要教师能够做到悉心指导,培养学生创造力就不是什么难事。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学会启发诱导,还要鼓励孩子们发挥自身的个性特点,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优点,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让学生用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去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披荆斩棘、茁壮成长。
  作者简介:
  戴晴,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周市华城美地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寓教于例,润德于心”,教书育人,贵在用心。解读《福建省初中思品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也必须用心,只有深刻体会其指导思想,把握其蕴含的精神,“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学习发展规律,立足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并真正落实课程标准,做到有效复习,有效关注中考的相关重要因素,全面结合课程内容,紧扣课程目标,才能有十足的实力备战中考。下面针对今年中考试题的特点和时政动态,联系实际,
摘 要: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家国同构的社会,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放大。从先秦时代的宗法制开始家国情怀影响至今,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将家国情怀教育落实于初中历史課堂,这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大
摘 要:古人说:“引得黄鹂下柳条”。黄鹂最喜欢的是柳枝,鸣啼于柳枝是它们的最大乐趣,而有了好的方法和优美于柳条的氛围,就能引其下柳条。小学生如黄鹂一样,天生是好玩好动的,而根据其特点,用巧妙的方法相引,提供一个诱人的学习氛围,他们就会对写作产生兴趣,成绩的不断提高就会成为现实。  关键词:引得黄鹂下柳条;阅读佳作;积累素材;多写多练  作文既是语文科的一种综合训练手段,又是检验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志。
摘 要:在理论上,我们已经明白接纳的含义;但是,没有人能够光凭概念教导学生。学生出现的问题千奇百怪,甚至史无前例,即使老师掌握超多的独特等理论,到时候依然抓狂。老师需要的是用特殊技巧合理地解决时刻会发生的繁杂问题。  关键词:爱;接纳;引导  教育的中心就是爱,就是接纳。  无条件的接纳基于你的学生本身具有无限的价值,在无条件接纳中长大的孩子更易于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觉得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摘 要: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轻松地运用这一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阅读是语言学习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与他人交流的基本功力。在当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要求下,初中的英语教学应“以生为本”,加强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训练,引导学生走进英语的语言系统之中,让学生掌握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达到英语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英语;有效阅读;以生为本;建议  一、 前言  英语学科和语文学
摘 要: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信息交流平台,运用于高校班级管理中,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创新班级管理方式,构建符合师生发展需要、贴近大学生实际、增强工作效果的新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为培养新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班级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自媒体的高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典型代表的新型自媒体,在社交等方面有着举足轻
摘要:新课标指出,对试题的合理设计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学情,发挥教学实效及时反馈效果,从而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试题的设计不仅仅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还应聚焦于如何通过试题设计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对小学数学的试题设计进行创新,使其充分发挥出发散学生数学思维以及提升数学素养的作用,文章便针对于此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素养;试题设计;
摘 要:在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小学阶段,带领孩子大量诵读中华传统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诵课程活动,训练了儿童的记忆力,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陶冶了学生的高雅情操,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基础,并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留住我们的根。  关键词:小学课堂;诵读;国学经典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这些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
摘 要:为了提高保安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校园治安防范工作,各个物业学校和用人单位都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培训内容基本是“缺什么、学什么、训什么”的原则来安排,时间短,内容多,效果不是很明显。我们通过对苏州地区近十家职业学校的保安进行走访调查时,发现保安这个行业确实缺乏有针对行业,针对工作特点系统的培训模式。有较好的职业学校物业对新保安岗前培训3天,内容千篇一律,数年没有修订
摘 要:小学生的审题能力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学生答题的首要任务,本文是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别从学生的审题态度、数学概念与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培养学生数学习惯与行为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有效培养  一、 端正学生审题态度  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首要任务,就是端正学生的审题态度,学生的态度不端正,所有一切都是无用功。数学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