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常见心理现象分析与教育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qi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研究了农村中学生因社会发展、家庭环境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一些不良心理,如厌学、依赖、缺乏责任心等,以及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出了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展示班主任德育教育对策,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 常见心理现象 教育对策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学校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初中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智力、意志、道德等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感知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成长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环境不同,每个人的个性心理必然存在差异。调查表明,在我国的中小学生中间,约20%左右的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厌学、懒惰、自卑、缺乏责任心等。农村中学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不容乐观,这些心理现象不但影响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给正常的学校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干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
  学校是未成年人受教育的基地,是他们成长的摇篮。关爱中学生,研究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问题的阴霾,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
  一、农村中学生常见心理现象
  (一)厌学心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增大。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外出打工成为很多家长的选择。常年在外,逢年过节才回家。子女不免疏于管理和教育,要么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么拜托给旁系亲戚,没有很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的熏陶,很多学生深感无人关心自己,相当部分的学生放任自流,对成绩觉得无所谓,对教师的教育无动于衷,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求上进,导致厌学,这已成为目前农村学生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教师管得越紧,他们的逆反心理越重;要求越高,他们越烦教师。久而久之教师失去耐心,学生学习越来越差,厌学情绪越来越重。
  社会上一些“读书无用论”对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成为农村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的重要原因。假如孩子成绩不好,考不上高中,上职业类技术学校,学习风气不好的话,反而深受其害;即使考上了高中,一定能考上好大学,学到好专业,找到好工作吗?部分农村普通家庭的家长非常现实,如果大学生就业和初中毕业生差不多,则他们情愿选择后者,虽然结果会在若干年后发生变化。这样的家庭观念,对孩子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大大减退,具有厌学心理的学生人数不断上升,而且有一定的“传染性”。
  (二)依赖心理。现在的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疼,爷爷奶奶爱,乐于做一切本属于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正是家长对孩子过于娇纵、顺从,造就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在家里依赖家长,什么事都由家长包办;在学校依赖同学,作业指望抄袭。住在学校,一周的脏衣服周末带回家“孝敬”父母;在社会上依靠他人。长期下来,这样的依赖心理只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锻炼能力,心理能力承受力弱,在社会中易遭受挫折,易自卑,缺乏自信,不敢独自确立某个目标,不能独自胜任各项工作。
  (三)自卑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的产生取决于个体对各种事实(挫折、缺陷、不足之处等)的评价和态度。例如考试成绩不理想,并不能使所有人都产生自卑感。只有那些认为“考试不及格,一切都完了”的人才会自卑、消沉,而认为“这次考试不理想,虽然使人有些不快,但还有机会下次争取考好一点”的人则不会自卑,而是化失败为动力。
  二、对农村中学生常见心理现象的教育对策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做情绪的主人。教师和家长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心理学常识,对学生的教育以引导为主,避免简单粗暴,增强尊重理解,为其成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密切关注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情绪变化,一旦发现有不良现象的苗头,就应及时沟通疏导,帮助他们学会控制和调节消极情绪,降低不良心理趋势。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帮助他们总结教训,树立信心,循循善诱,以理智的方式给予他们指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兴趣、爱好和其他条件发展人性和主体性,从而成为个性鲜明、情感丰富、心理健康的好学生。
  (二)重视理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缺乏理想会成为心理问题滋生的土壤。因为没有理想的人对生活和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耐挫折能力差,容易产生悲观情绪。理想教育应吸收心理学和成功学的理论和经验,结合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实施,给他们指明成长的道路和奋斗的方向,帮助他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去除厌学、懒惰、缺乏责任心的思想,勇敢地接受各种挑战。
  总之,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不良心理现象的出现为我们亮起了警示信号。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副担子,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需要学校发挥作用,还需要家庭的教育和辅导,更离不开社会教育。我相信只要家庭、学校、社会携起手来,为这些学生的成长创设温暖、和谐、充满爱心的育人环境,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导”之,就能科学及时地引导他们走过心理的泥泞,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他文献
本项研究旨在鸟类线粒体DNA水平上探讨其起源和系统进化等项理论问题.分别采用了PCR技术,RFLP技术以及DNA测序技术,系统、全面地研究鸟类系统分类及其进化的问题.在猛禽类mtD
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分数微积分和非线性系统科学开始逐步走到了理论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的舞台前沿。分数阶非线性系统理论的发展对推动现代数学、物理学
随着嵌入式系统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周期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嵌入式开发方法使硬件开发和软件开发无法并行展开,从而大大影响了系统开发效率,为了
摘 要: 建立高职教育的教学督导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本文分析了加强教学督导的必要性,探讨了如何加强教学督导,并提出了教学督导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教学督导 必要性 注意问题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职教育面临新的形势。生源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力量不足,实验实训配备不足,如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保障。因此,加强教学督导,
摘 要: 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验实训设施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为高职高专电子信息和通信类专业相关课程的实验实训设计的一个开放式的低速数据通信实验平台,探讨如何实现一种开放式的实验实训教学模式,将软件仿真和硬件系统有机结合,既有软件仿真的便利,又有硬件实践的效果。不但有利于教师自主、灵活的使用,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引导并培养其实践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职高专
二十一世纪,电源技术成为电子设备进一步跨越式发展的瓶颈。此外,单兵作战系统、无人机在军队武器系统中的地位日渐凸显,为发挥出这些科技产品的在执行军事任务过程中的优势,需要为其配备高效、轻便的电源。甲醇重整燃料电池,由于其在能量密度、便携性、环保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它备受瞩目。因此,开发出可用的甲醇重整燃料电池系统显得很有必要。本文详细地研究了近些年来甲醇重整技术及电源管理系统设计的发展,从中确定出电源
摘 要: 近年来,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直接监护人,面临无人监管、代监管的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成因 解决措施  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行为上缺少教育和规范。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有效管理,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农村留
所谓品德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它属于道德范畴内的某种过错或过失行为。  青少年处于特殊年龄阶段,缺乏辨别是非、美丑、真假的能力,且缺乏自制能力,可他们极自然地依照自己所认准的道德标准行事,这是何等危险的举动。  正确分析学生品德不良的产生原因,对其引导,帮其矫正的工作就不可回避,本文从这两方面切入,旨在帮助此类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与同仁商榷。  一、学生品德不
该文文献综述部分评述了利用外源总DNA导入受体植物引起变异,并利用这些变异的中间材料进行植物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该技术是在以中国科学家周光宇先生为核心的研究者建立和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是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一堂课教学效果怎样,首先取决于学生听课情绪的高低。因为,课堂是师生心理交往的场所。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无不渗透着思想感情。因此,只有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教学气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那么,教师作为师生情感建立的主导方面,在教学中应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