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i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可以说,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思考”学段目标,把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直接指向数学思维水平的发展,明确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采取以下6种方式:
  一、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者的内在“激素”: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一定意义上说,兴趣是人发展某种智力的契机,是学生探索、发现自己智慧的钥匙。那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除了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教学方法得当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
  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看重,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以及激发学生的思维要求,激发他们建立思维的意识。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勤于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三、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培养学生灵活思维
  一般小学生都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精选习题,鼓励学生多思考,要注意多种解法的对比分析,以尽可能灵活简单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出题为“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三折来量,井外余绳4米;把绳四折来量,井外余绳1米。井深和绳长各是多少?”
  学生可以列出多种解法:
  1工程法:绳长:(4?3/4÷(1/3-1/4)=36(米),井深:36÷4-1=8(米)
  2算术法:井深:4×3-1×4=8(米),绳长:(8+4)×4=36(米),还可以用方程法解答等等。
  四、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過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的深度。例如在学习完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之后,出示“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6616平方厘米,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176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求长方体的体积需要用“底面积x高”,问题是先要求出长方体的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联想圆柱体的表面积与长方体的表面积相同之处,从而得出“长方体的高=(用长方体的表面积-2个底面积)÷底面周长”顺利完成本题解答。“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用转化方法,迁移深化,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的培养。
  五、巧编精编练习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熟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数学教师还应适当编设一些课常练习。
  比如有一道判断题:平年是单数,闰年是双数,那双数都是闰年吗?这些题的设计无疑对克服思维定势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往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低,不能用语言完整清晰地叙述思维过程,特别是数学语言更是缺乏,阻碍思维发展。要想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就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是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和发展思维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要长期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在教学中要耐心听学生说、鼓励学生敢说、培养学生会说、引导学生说好,强调学生对每个算理的正确表述,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叙述模式。如“首先……然后……最后,之所以……是因为”等句式去说。学习应用题时,强调学生叙述思路。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时,要加强复述,让学生多说,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让学生完整地叙述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既会说又会想,进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可以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学生思维活跃,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其他文献
有效的课堂最终还是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得以实现,那么如何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在各科的教学里,都有备课、授课、练习、作业、测试几个大的环节。在每个环节里都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风格特点。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基本体现出“准”、“严”、“细”、“实”、“活”、“新”、“情”七个要点,从而加强培养学生“志”、“勤”、“思”、“问”、“练”、“用”、“精”七种意识,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师生
期刊
阅读是一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受到审美乐趣。”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虽然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在不断地重新定位,但每当我们翻开学生的一本本作文,千山一形、千人一面的
期刊
学生学习数学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数学学习更应该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那么,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以新的教学观念为先导,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更新教育观念,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充分发挥“模式”的整体功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合作性
期刊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更多的人越来越重视科学课及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仅就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应用能力、操作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等。既有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针对新课改需要,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大胆创新,用自制的教具,引导学生制作学具,并应用于学习之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持续发展。我就自制教具
期刊
以图助文,是不同教材编写者的初衷。实际上它已经成了中小学生了解学习语文的一个视角,也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寓教于图的教育新途径。  1巧用插图,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文中对众多人物群像的描写很多,而写人又都抓住了各自的特点。这也恰恰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于是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反复读文,标画出课文中那些有关人物描写的句子。然后,让学生再仔细关注教材插配的人物群像图
期刊
二十多年的执教生涯,让我感受到教师难教的是作文,学生头疼的也是作文。作文一直使教师、学生陷入“沼泽地”。教和不教没有多大差别:凡写事,无非是讲起因、经过、结果,高潮部分写具体;凡写人,也无非是以事写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写生动。三年级教到六年级,核心的作文知识就是那么几点,陈旧而又枯燥,缺乏针对性,翻来覆去地讲了许多正确的废话。写和不写没有多大差距:多写几篇作文,少写几篇作文,甚至更多一些,学
期刊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千方百计地增加孩子识字兴趣,潜移默化地传授孩子识字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识字习惯,使我们的识字教学更为有效。  一、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一)在游戏中识字,感受活动乐趣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我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有利于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应适时选用不同的游戏。  认读生字的过程中往往枯燥乏味,这个过程配上有趣的名字,比如
期刊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应该做到“五化”,即:趣味化 、生活化、弹性化、多样化、人性化  一、趣味化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课堂上应该坚持把趣字做为教学的的基点。无论教学内容还是学习方式力求做到趣味化。让学生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的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切身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 激
期刊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相对于平淡乏味的讲解,生性爱动的低年级学生更爱听故事。在写字教学中,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把孩子引入到所学的内容中去。培养经练字的兴趣,端正练字态度。例如:王曦之错把墨汁当面酱。唐太宗练字等都是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增强学生练字的意识。  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尤其是小学生由于受自己认知水平的限制,做事往往只凭单纯的兴趣,因此,
期刊
一、注重平时的语言积累  在初中阶段的课本中的经典语言主要集中在课文中,同时课后的语言积累的古诗词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经典语言。综合这两个方面我归纳出了这么几种类型:  1文中出现的大量的成语。例如:《吾家有女初长成》中:与老先生交谈,“有条不紊”地陈述出她对历史人物的独到想法好评价。 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今日女儿读书面之广竟超过我。  2文中出现的名人名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