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feiw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千方百计地增加孩子识字兴趣,潜移默化地传授孩子识字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识字习惯,使我们的识字教学更为有效。
  一、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一)在游戏中识字,感受活动乐趣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我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有利于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应适时选用不同的游戏。
  认读生字的过程中往往枯燥乏味,这个过程配上有趣的名字,比如“当小老师”、“把字宝宝请回家”、 “叫字排队”等,使其成为有趣的游戏过程。在教《人有两个宝》这一课的生字时,我事先把生字都放到娃娃的身体里,学生每点击娃娃的一个身体部位就会出现一个字,小老师在前面既要点字,还要教读,孩子们很高兴,个个抢着当老师,很快就达到了效果。此外,可以让学生互读、抢读、分角色读等,都能有效地增添认读生字的趣味性。
  在巩固汉字阶段,可以设计多种具有一定竞争性的游戏。比如,“读词赏画”、“读文找字”、“孪生聚会”、“玩玩字卡”、“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摘果子”游戏是我们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如教师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苹果,让学生制作果篮,将果子上的字读准字音、组词,常用的还可以说一句话,方可摘下,谁摘得多谁就是识字小能手。这种游戏识字方法应用于一课的生字学习和巩固,既方便又高效。还有“造火车”,如按偏旁归类,复习一学期或一单元的生字时,老师先将“火车头”──共同的偏旁部首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动手寻找有此偏旁的所有生字,看谁的火车造得又快又长又好。采用这些生动形象、趣味无穷的游戏学习的方法,学生兴趣高昂,记忆深刻,识字效果极佳。
  (二)在想象中识字,感受想象的乐趣
  在识字教学中创新识字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大胆求异的想象,培养创新精神。师生共同实践探索,可以创造出各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如“猜猜看”、“变魔术”、“画一画”等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每个汉字的特点,自由选择喜欢的方法识记汉字。自主的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活,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如,“国”字,盒子里藏着一块玉;“告”字,一口咬住牛尾巴。“会”字,一人云上走。“猜字谜”的识字激起了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在朗读中识字,感悟文学的乐趣
  学生动手制作了字卡,可以说,他们已经对生字有了初步的感知,那么,如果再领着学生在朗读课文中随课文识字则既是新授,又是复现,而且是生动地复现——每个生字都成了有意义的符号。如教学儿歌《雪地里的小画家》,上课伊始我创设情境:“下雪啦,下雪啦,晶莹洁白的雪花飘飘洒洒,大地一片雪白。多美的雪地啊!多洁净的雪地啊!瞧,一群小画家情不自禁地踏上这片雪地,画上了美丽的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样激情地导入,学生就有想表达的欲望。在学生的热烈讨论后,再听录音朗读、小组合作读、小老师带领读、自读。朗朗上口的儿歌,小朋友已经读得滚瓜烂熟了,这样文中的生字就成了熟字。我再略一提“小朋友,这节课你认得了哪些生字呢?”教室就像炸开了锅,学生兴趣盎然,习得成功的自豪感溢于言表。“老师,我认得‘啦’字,拉开窗帘的‘拉’添上个口字就是‘啦’了!”“老师,小青蛙没来参加,因为它要冬眠。‘参加’我认得啦!”“老师,小狗画梅花,我认得‘梅’字,一个‘每’字再加上‘木’字,就是梅花的‘梅’。”我再一提“那你们知道其他小動物来了,会画上什么呢?”学生再结合课外知识,回答得非常棒。这堂课,上得非常成功,我也尝到了采用朗读中识字方法,效果好的甜头。
  二、让“识字”成为一种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法是科学的依据。所以传授识字方法是帮助学生学习最有效的途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如教学“怕”字时,学生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加一加:“忄 ”+“白”。
  2换一换:(1)把“拍”字的“扌”换成“忄”。
  (2)把“伯”字的“イ”换成“忄”。
  (3)把“百”字的“一”换成“忄”。
  3动作演示法:做一个害怕的动作。
  4望形生意:一个人心里很害怕,脸色都白了。
  5字谜法:心里很明白。
  在学习过程中,允许和鼓励学生们有不同的记忆生字的方法,倡导学生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思,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方式思考问题,激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每到此时,我就会被孩子们的智慧所征服。每个孩子都孕育着创造力,如同一粒沉睡在土壤中等待萌发、急切盼望破土而出的种子,关键在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的点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拓宽其创造空间。
其他文献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自古众所周知,如今,“写作难,难于上青天”成了教学中的“疑难杂症”。一到作文课,有的学生“唉声叹气”、“眉头紧锁”,一副愁容,读他们的作文如同嚼蜡,究其原因,内容空洞,无真情实感;有的学生作文选一翻,“天下文章一大抄”,虚假,毫无新意。  写作是一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的自然投影和记录,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情感及一切材料均来自于与之相适应的生活实际,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作文任
期刊
一、让课堂的界限更宽广  进行学科整合可以让语文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如,以“创卫”工作为活动平台,开展“环保”活动,《环保教育活动》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当今环境情况,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交流自己的调查内容,学习写《环保倡议书》,并进行美化和交流。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经过这项活动,学生展示了精彩纷呈的资料,学生从活动中感受环保的重要性,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家乡的“
期刊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学生在完成其学习任务时,都表现出所习惯或偏爱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每种学习方式都是令人满意的,或者说是有效的。现实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许多的学习方式都是不合理的,因此需要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现有学习方式的不合理原因分析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特点,也有不同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就个性特点来说,有的学习表现出内省深思,有的则外向灵动,有的
期刊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们要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就谈一谈自己对阅读教学不成熟的看法。  一、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学生在阅读课上所读的任何一篇课文都是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统一体。在阅读教学中,我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扎扎实实地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确切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同时,要善于利用课文内在的思想性,联系学生的生
期刊
有效的课堂最终还是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得以实现,那么如何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在各科的教学里,都有备课、授课、练习、作业、测试几个大的环节。在每个环节里都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风格特点。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基本体现出“准”、“严”、“细”、“实”、“活”、“新”、“情”七个要点,从而加强培养学生“志”、“勤”、“思”、“问”、“练”、“用”、“精”七种意识,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师生
期刊
阅读是一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受到审美乐趣。”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虽然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在不断地重新定位,但每当我们翻开学生的一本本作文,千山一形、千人一面的
期刊
学生学习数学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数学学习更应该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那么,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以新的教学观念为先导,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更新教育观念,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充分发挥“模式”的整体功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合作性
期刊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更多的人越来越重视科学课及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仅就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应用能力、操作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等。既有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针对新课改需要,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大胆创新,用自制的教具,引导学生制作学具,并应用于学习之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持续发展。我就自制教具
期刊
以图助文,是不同教材编写者的初衷。实际上它已经成了中小学生了解学习语文的一个视角,也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寓教于图的教育新途径。  1巧用插图,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文中对众多人物群像的描写很多,而写人又都抓住了各自的特点。这也恰恰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于是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反复读文,标画出课文中那些有关人物描写的句子。然后,让学生再仔细关注教材插配的人物群像图
期刊
二十多年的执教生涯,让我感受到教师难教的是作文,学生头疼的也是作文。作文一直使教师、学生陷入“沼泽地”。教和不教没有多大差别:凡写事,无非是讲起因、经过、结果,高潮部分写具体;凡写人,也无非是以事写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写生动。三年级教到六年级,核心的作文知识就是那么几点,陈旧而又枯燥,缺乏针对性,翻来覆去地讲了许多正确的废话。写和不写没有多大差距:多写几篇作文,少写几篇作文,甚至更多一些,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