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教具在课堂上的应用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a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更多的人越来越重视科学课及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仅就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应用能力、操作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等。既有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针对新课改需要,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大胆创新,用自制的教具,引导学生制作学具,并应用于学习之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持续发展。我就自制教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谈谈几点看法:
  一、实践让学生心悦诚服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如一地秉承并践行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理念,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最大限度地开发和丰富教学资源,立足本位,着眼未来,放手学生、举一反三,取得了异常理想的效果。下面仅以一例加以阐释:
  记得在执教五年级上册《阳光下的影子》一课时,正值秋日,恰好是上午第三节课,课前除了研究教参之外,我一直思量着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并产生兴趣?没有适合的教具令我一筹莫展,当看到室外秋高气爽、艳阳高照的景象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授课伊始我在教室地面上简单地用粉笔画出窗户的影子,并告知同学。五分钟后让学生继续观察,孩子们马上发现影子渐渐向东移动了,这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发出惊奇的声音:“影子怎么走了”、“影子怎么变了”一时间议论纷纷。这时我未置可否又带领孩子们到室外进行活动:两人一组互相配合,一人站着不动,另一人画对方影子轮廓,然后进行观察,二十分钟后他们发现影子发生了变化:“影子逐渐向东移动并一点点由长变短了”。回到教室后的孩子们余兴未尽,我适时做了简单的讲解和总结,学生们马上就知道了阳光下影子在上午的特点:“影子自西向东慢慢移动,并逐渐由长变短”。彼时亦有学生问我:“影子在下午又会怎么变化呢”?我笑笑说:“这就要靠你们自己了。”诚如我所料,下午有几名学生兴致勃勃地跑来告诉我“午后的影子虽然也向东慢慢移动,但却越来越长”时我的心情畅快至极,禁不住会意地笑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随时利用身边的点滴事物来作为教具,往往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效。使学生逐渐地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并从中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本领,这样,不但提高了孩子们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就连他们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也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产生了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作为科学老师的我有说不出来的激动。
  科学就在你我身边,面对那些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孩子,我们怎能无动于衷呢?
  二、自制教具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德育思想的树立
  在新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关心社会、热爱自然的科学素养,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目标。自制教具所取材料,都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或一些废弃物,对这些物体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热爱自然、关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爱护环境就在身边。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1自制教具,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教师的教学独创性。自制教具是教师在把握了深入理解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三者联系后的产物,是满足教学需要的工具,是教学效果的有效支撑和补充。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废弃医用塑料注射器、气体打火机和水笔芯橡皮帽自制教具,对液化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改进。不仅使该实验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更利于学生理解。自制教具中涵盖着很大创造因素,它在设计、取材、局部结构等方面都渗透着教师的心血,体现着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2自制教具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先锋官”。教师在构思和制作教具过程中,就体现着教具使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符合教学的需要。同时自制教具取材容易,制作简单,生动有趣,有利于消除学生在探究中的神秘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学生的创作不再满足“欣赏”和“照搬”,而是“品头论足”甚至“百般挑剔”,从而产生创作欲望。学生在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都会有突破性的体现。例如,我校五年级学生李坤碉、孙萌、樊美琦同学制作的“重压下的强者——绿豆芽”的观察报告,就是师生共同交流,精心制作的作品,在2012年3月吉林省第25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三)趣导入、铺垫孕伏
  1新课的导入。好奇作为思维和兴趣的先导,是学生思维上的一个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成功的起点。在教学中,利用自制教具适时适度地进行演示,导入新课,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打下铺垫。例如,在讲述“物体的浮沉”时,根据课程特点,我选择了大型饮料瓶和口服液小瓶,制作了一个沉浮演示器。“当用手一捏,大瓶中的小瓶可上下游动”这一变化,无形中就把学生带进一个神奇变幻的境界。顿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一起:老师真有这么大的本事?此时不失时机地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的沉浮。”这样,利用自制教具创设最佳情境,因势利导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教学质量,将有极大的帮助。
  2演示直观、利于理解。演示实验主要是把要研究的现象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配合讲授或师生讨论完成教学任务,它是一种最有效、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自制教具最大的一个优点是对其研究的情景现象起着放大、直观的作用。例如在讲述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时,就可以用层板和彩色贴纸等制作成测力计刻度板演示器,其大小为40cm×l0cm左右,且为活动教具,增大了可见度和直观性,克服了常见固定仪器的一些缺点,便于学生观察和读数。这样的教学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拓展实验、促进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有资料显示: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乐于接受老师采用实验的方法上课,并且“也想做老师做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器材,只好作罢。”可见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这需要的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例如,我在“校园大收索”一课教学后,鼓励学生课外收集材料,共同探究校园中各种生物的种类,这样,在教学中利用自制教具鼓励学生模仿、制作学具,注重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扩充了学生活动的视野。
  4充实资源、利于发展。通过实验能再现人类探索的漫长历程,认识人类探索的途径、方法和结果。研究表明:小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常常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作为科学课的探究更是如此。可是,在现今实验室配备中,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教育理论的仪器设备并不多。新课程的综合性和生活化、整体化、情景化的特点为老师专研教材教法、潜心实验教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只有用心探索,悉心教研,制作更多、更精良、更实用的教具,以弥补现有教材和教具的不足,才能体现新教材、新课程的优势。
  (四)自制教具、利己利人
  教师经常在对国拨仪器资源的空缺进行制作教具的同时,更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师对科学原理了解更透彻,对学生在教学中表达清楚明白,也充分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及学习的浓厚兴趣。
  诚然,以上是我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希望得到从事科学研究的同仁和老师们的关心和指导,使我能在科学教学中有更新的认识,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新的契机。谢谢!
其他文献
在本区小学中,现在大部分学校已经初步建成高标准的校园网络、标准化电脑教室,计算机课堂教学也已起步,所有小学已经开设信息技术课,并开设有计算机课外活动兴趣小组。那么,怎样搞好小学的计算机教学已成为计算机教师们必须去面对的一个问题。  这样看来小学计算机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掌握具有一般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巧以及能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我认为其落脚点是重视学生对
期刊
一、竖笛演奏与声乐演唱的相同点  1气息。声乐演唱要求呼吸直下丹田,竖笛吹奏也一样,这样吹奏出来的音结实饱满;而膈肌的不断扩张使得笛音听起来连贯稳定;小腹的急速收缩让我们换气悄无声息且一步到位;叹的感觉让中低音清晰圆润。  2咽部肌肉的应用。声乐演唱中要求软腭高高抬起,我认为在竖笛吹奏中,将软腭抬起亦能使得笛音有更好的共鸣以及更强的穿透力。另外,声乐中美声与民族之别主要使声音位置一个略靠前一个略靠
期刊
音乐是传达人类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能触动人的心灵,陶冶人高尚的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多年,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兴趣进行过调查。许多学生反映,他们不爱唱课本中的歌曲,认为课本中的歌曲老套,不好听,而喜欢当今流行的诸如周杰伦、SHE等歌星等组合演唱的歌曲。  就教育现状而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再加上有的教师音乐教学走入了误区,只为了上课而上课,音乐
期刊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自古众所周知,如今,“写作难,难于上青天”成了教学中的“疑难杂症”。一到作文课,有的学生“唉声叹气”、“眉头紧锁”,一副愁容,读他们的作文如同嚼蜡,究其原因,内容空洞,无真情实感;有的学生作文选一翻,“天下文章一大抄”,虚假,毫无新意。  写作是一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的自然投影和记录,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情感及一切材料均来自于与之相适应的生活实际,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作文任
期刊
一、让课堂的界限更宽广  进行学科整合可以让语文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如,以“创卫”工作为活动平台,开展“环保”活动,《环保教育活动》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当今环境情况,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交流自己的调查内容,学习写《环保倡议书》,并进行美化和交流。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经过这项活动,学生展示了精彩纷呈的资料,学生从活动中感受环保的重要性,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家乡的“
期刊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学生在完成其学习任务时,都表现出所习惯或偏爱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每种学习方式都是令人满意的,或者说是有效的。现实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许多的学习方式都是不合理的,因此需要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现有学习方式的不合理原因分析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特点,也有不同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就个性特点来说,有的学习表现出内省深思,有的则外向灵动,有的
期刊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们要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就谈一谈自己对阅读教学不成熟的看法。  一、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学生在阅读课上所读的任何一篇课文都是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统一体。在阅读教学中,我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扎扎实实地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确切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同时,要善于利用课文内在的思想性,联系学生的生
期刊
有效的课堂最终还是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得以实现,那么如何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在各科的教学里,都有备课、授课、练习、作业、测试几个大的环节。在每个环节里都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风格特点。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基本体现出“准”、“严”、“细”、“实”、“活”、“新”、“情”七个要点,从而加强培养学生“志”、“勤”、“思”、“问”、“练”、“用”、“精”七种意识,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师生
期刊
阅读是一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受到审美乐趣。”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虽然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在不断地重新定位,但每当我们翻开学生的一本本作文,千山一形、千人一面的
期刊
学生学习数学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数学学习更应该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那么,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以新的教学观念为先导,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更新教育观念,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充分发挥“模式”的整体功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合作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