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具体情境,激发物理思维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y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物理知识广泛深刻地渗透进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物理现象、物理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现代社会的文明进程与物理学的发展息息相关,人们本身就生活在物理世界之中。因此,应尽可能运用各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思维的最佳学习状态,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
  一、注意新课的设疑诱思
  思维一般是在问题情境中发生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创造性思维也不例外。新课的一种有效的设疑方法是在前一节课结束之际,针对新课的中心内容提问设疑,让学生有一种“且听下回分解”的心理期待,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造成悬念,把课上的思维活动延伸到课后,让学生在课堂外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去寻觅、去探索,这样就能大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讲初二物理新课第七章《运动和力》前,首先让学生思考三个问题:
  1. 平常我们能不能抓住向你飞过来的子弹?
  2. 那么要随手像抓一个昆虫一样抓住子弹,你有没有方法?
  3. 课本上引言中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呢?
  通过设疑,让学生激起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扮演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设疑诱思,其实质就是用悬念感来引发学生的思维。设疑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新课一开始的设疑犹如“磁体吸铁”一样,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导到新课的情景中。
  二、利用实验,启发多思
  实验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心”常被喻为“走向成功的阶梯”。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激发学生思维。在每一个实验中,往往包含有多个知识点,教师要抓住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及时提出有关问题,启发学生多思。在演示实验中,我采取一边做实验一边提问的方法,问题可涉及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操作要求、可能出现的现象等等;在分组实验中,我一边巡视一边提问,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实验报告中还可增设一项内容:“如实写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试加以分析和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使思维不断地产生“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的多面性和灵活性。
  例如讲“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一课时,我这样设计开头:
  师问:“100W的灯泡亮还是40 W的灯泡亮?”
  生答:“当然是100W的灯泡亮。”
  我将“220V、100W”和“220V、40W”两灯泡并联接入220V的电源中演示,果然与学生的答案一样。这时学生个个喜形于色。我再将这两灯改为串联后接入220V的电源中演示,结果100W的灯泡反而比40W的灯泡暗得多。这一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实使学生们为之一怔,进而展开思维,迫使他们向知识的更深层次进军。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还可以在教材或教参的安排下,再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如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触类旁通,学会巧思
  在激发学生勤于思维的同时,还须培养学生善于思维。“苦思冥想”固然需要,但我觉得“巧思”两字不可少。“熟能生巧”,学生对所学知识融汇贯通是巧思的基础,而教师也应不失时机,通过典型的实例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些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如估算形象法。如中考试题:人的步行速度。好多学生一看到题目就犯傻了,老师没教啊!可是平时能触类旁通的学生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速度不就是1s内走多少m吗?1s大概就是嘀哒两下,人也就只能是迈出两步,而正常成年人一步也就40-50cm,根据公式V=S/t得出人的步行速度是1m/s。
  教师平时要有针对性地汇编一些习题,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寻求变通,悟出其中的来龙去脉,掌握科学的解题法则,如此,“触类旁通”的“巧思”也一定会顺其自然而产生。只有让学生的思维在“巧”字上下功夫,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教必得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学生就一定能从思维的“必然王国”进入创造的“自由王国”。
  责任编辑邹韵文
其他文献
本文对目前计算机教学中广泛采用的传统的指法训练及汉字录入训练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如何更有效地组织指法训练与汉字录入训练,并介绍了一个可以较大提高训练效率
教师信息化建设现状主要可分为“显性”现状和“隐性”现状两种。“显性”现状主要表现在:教师信息化的硬件数量不断增加,但发展不平衡。教师拥有软件资源多,但真正使用教学软件
<正> 电化教育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化教育媒体被用于学校的教学、教育中,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
期刊
本文报告了采用两组理论,对聚乙烯作为中子慢化材料的慢化体进行理论计算.
教学的重点是技能与能力培养,提出实验课应抓好的几个环节。
将横向通风风网系统的所有支风道开孔,连接20 cm直径的PVC管并伸出粮面,将平房仓空间空调制冷的冷气利用自然交换的方法均匀引入仓房南北檐墙的支风道,在粮堆表层形成冷气帘,
提出基于模糊数学理论评价士官大专教学质量,科学地制订符合士官人才培养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模糊评价模型及算法进行详细阐述,并对2016级士官大专新生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
用羟基脲造成“阳虚”小鼠模型,然后采用淫羊藿和气功师发放“外气”进行治疗,并检测NK细胞活性。实验结果:(1)“阳虚”小鼠NK细胞活性较下沉小鼠组明显低下(P〈0.05)(2)淫羊藿治疗组NK细胞活性较“
通过对高大平房仓仓顶喷涂新型热反射隔热涂料,记录喷涂后仓顶屋面温度、仓温、粮温的变化,与未喷涂仓房数据对比,发现喷涂新型热反射隔热涂料对控制高大平房仓仓温效果明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课堂教学也成为改革备受关注的重点,传统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吃力不讨好”的尴尬现象已是人所共知,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当中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湖南大学姚利民教授在深入、系统的研究“有效”和“教学”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把有效教学定义为: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