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关键”,提升阅读对话效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jua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对话的过程。当前的阅读课堂虽然有对话,但缺乏实质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对话的“三关键”——即倾听、理解与互动。具体说来,倾听是基础,借助倾听把握对话方向;理解是实质,借助理解提升对话的效率;互动是形式,借助互动演绎对话的精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对话的实效。
  [关键词]阅读对话;倾听;理解;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4-0026-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进行对话。对话是当前閱读教学的主要方式。审视目前的课堂对话,我们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关键的是没有真正理解对话的本质,没有落实好对话的“三关键”(即倾听、理解与互动),导致课堂只剩下“热闹”。怎样抓好阅读对话的“三关键”,提高对话教学效率呢?
  一、倾听是基础,借助倾听把握对话方向
  没有倾听就没有对话。这里的倾听,不仅是用耳朵听,而且是一种对学生全方位的关注。这种倾听是教师对学生反馈的一种呼应,既关注学生的神情心理,也要关注他们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有意识的倾听,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在准确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的学习方向,促进阅读对话向纵深发展。
  比如,教学语文S版第十册《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这一课,在引导学生概括内容时,大多数学生认为作者写作的重点是“三克镭”,但有两三个学生却没有发言。笔者在捕捉到这一信息后,立刻提问他们。他们认为,作者写作的重点是“居里夫人”。对此,笔者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引导学生分组辩论。最后,他们得出结论,课文虽然写的是“三克镭”的故事,但主要表现的却是居里夫人伟大无私的奉献精神。
  案例中,如果没有倾听,教师也能告诉学生答案,但课堂却少了一点精彩与韵味。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倾听,从学生语言、表现乃至体态中捕获信息,从而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措施。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真正落实,对话教学的效果才能得以真正提升。
  二、理解是实质,借助理解提升对话实效
  提到倾听,我们会想到评价,认为学生发言结束了,教师点评一下,对话就算已经完成。这种把对话狭义理解为倾听,或者评价,至少说是不完全的。对话固然包括评价,但是评价并不完全等于对话。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更多是指形式,而其实质却是理解。没有理解的对话,是徒有虚名的对话,是没有实质内容的对话。具体对话中,教师不仅要认真去倾听,更要努力去理解学生的思维,为提升对话实效创造条件。
  比如,语文S版第八册《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一课中,有这样的一句“花儿与儿童一样……”。在对话中,有一个学生结结巴巴地说:“学生生长得快……”班上学生哄堂大笑。但是,笔者却对他表示肯定,然后补充:“你的意思是儿童与花儿一样,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已经听懂了学生的意思,并且帮助学生提炼概括。这样,不仅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而且还能引导学生思维,提升对话的实效。
  理解是阅读对话的实质。案例中,正因为有了教师的理解,才会有后来对话的精彩。如果教师不主动去理解学生,那么这个学生的回答也许就是一个笑话。这不仅挫伤他学习的信心,更会影响课堂对话的效率。教师要明白,倾听的目的是为了理解,而不是为了评价。因此,在具体对话过程中,教师要融入课堂对话中,并主动去倾听、理解学生的思维与观点,从而推促阅读对话的精彩生成。
  三、互动是形式,借助互动演绎对话精彩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对话是在理解学生表达基础上的一种师生互动。这种对话是多元的、互动的。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信息的交流一种单向的,教师发出信息,学生接收信息,师生之间没思想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这样也就没有课堂的互动,因此也谈不上对话。
  比如,教学语文S版第九册《十年后的礼物》这一课,笔者曾以“礼物”为话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思考十年后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什么。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后,笔者再次提问:“那达格妮十年后收到的礼物是什么?大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为什么要十年后送给她礼物呢?爱德华·格里格没有达格妮的地址,十年后又是怎样把礼物送给她呢?”连续几个来回,不仅形成了多元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演绎阅读对话的精彩。
  多元对话,是需要学生的参与。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换位思考,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即学生为什么要这么想、这么说。只有把这个问题吃透了,才能真正形成多元互动。而这对学生的成长,对阅读教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阅读对话应该是师生进行心灵互动的平台,它需要的是以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对话的本质是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老板都会喜欢工作积极主动的员工。这样的员工意味着他有着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能很好地完成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同时还具有很强的补位意识。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解难释疑的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笔者认为,在《电工基础》课教学中探究性教学可尝试以下方法:    一、 创设自主探究情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创业很艰难,创业更光荣,要崇敬创业成功,宽容创业失败。创业型城市应该是一个使人想创业、能够创成业、创好业的城市,一个充满激情的城市,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一个充满发展潜力和充满希望的城市,一个实现比较充分就业、人人安居乐业的城市。    今年 3月 20日,全国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首批国家级创建城市名单确定,由此击响了创建创业型城市的鼓点,82个城市扬帆起航,为创建创业型城市打头阵,
职业资格证书证明了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反映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和独立创业的资格凭证,是单位招聘、录用和确定工资等级的重要依据,也是劳动者综合技术的体现。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都有特定的职业技能要求。从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本行业、本岗位的职业技能,具备包括职业技能在内的一定的职业素质,这样才能胜任工作,为企业、社会
一专多能是指一名技术工人在具备本专业较高技能的同时,在相关或相近专业方面也有一定的操作技能。  一、一专多能型的技术人才适应当前经济体制的需要  1.一专多能型的技术人才能满足多种经济体制企业的用工需求  国有大型企业需要一专多能型的技术人才。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断调整生产布局,有的甚至转产、改产,因此企业内部的用工也不断进行调整,单一技能的技术工人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就必然会下岗失
2009年11月7日至8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总理的讲话无疑给职业教育打了一针强心剂。  回顾职教的发展,它经历了由起步到迅速发展,继而由盛转衰的痛苦过程。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我国工业迅速发展,技能型劳动力短缺,职校毕业生就业良好,各地政府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方式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国家教育模式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逐渐成了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在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中一
一、ICF模式内涵及其包含的教育思想  ICF是“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的簡称,中文意思是《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是在2001年5月第5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的关于“身体结构和功能、活动与参与、环境因素”分类标准和系统。ICF是对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国际残损、残疾和残
我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余世维在总结中国企业日常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时提出“四个缺乏和四个依靠”。即缺乏有针对性的经营计划,依靠老板的感觉打仗而不是靠脑子打仗;缺乏明确的岗位职责与职能分工,依靠老板的感觉用人而不是业绩用人;缺乏对经营过程的制度化管理,依靠老板的感觉管理而不是靠科学的管理经营;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依靠老板的喜恶评估而不是靠制度和文化凝聚人心。  概言之,计划系统、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