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行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学校文化建设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许多中小学校都把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打造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
  一、对当前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反思
  多数学校先构建起学校的精神文化系统,如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发展愿景、校训等,再在学校办学实践中去实践学校精神,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举行一系列活动,规划建设校园环境。这种学校文化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着严密的逻辑思维,可以称之为学校文化自上而下的演绎推进模式。
  这种演绎推进模式可以快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构建办学者所设想的学校文化,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但是这种自上而下的学校文化演绎推进模式也有其弊端,不能发挥学校教育主体——学生、教师的主动性。一般只是学校校长以及学校管理层为实现学校表面上的发展或者为了实现自己也许是片面的教育主张而实施的。此外,这种模式往往忽视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无法起改进学校教育的效果。
  二、行为改进理论构建
  1. 行为的分类
  按照行为的主体自我意识参与程度,人的行为可分为以下几种:自发行为、他律行为、自律行为、自觉行为。
  自发行为是人由于受到某种刺激,出于生理本能而产生的行为,自发行为大部分属于人的生物本能,也有些是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而形成的。
  他律行为是在一定的约束或激励措施之下产生的行为。例如,学校会采取一系列约束学生的规章制度,不仅有对爱学习的学生的各种奖励,也有对不爱学习的学生的各种惩罚。学生在这些奖励或惩罚的约束下不得不认真学习。
  自律行为是指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他律后,逐步认识到某种行为的价值并掌握了必要的行为能力,在自我意识控制之下而采取的行为。
  自觉行为是指行为主体在长期的自律行为基础上形成的自觉从事某种活动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就是自我意识的参与程度逐渐降低,逐步形成为某种行为习惯,这种行为再进一步发展就会发展到自发行为。这时的自发行为已经不是一开始的那种自发行为了,而是蕴含某种文化精神价值的自发行为。
  2. 行为改进过程
  从自发行为到他律行为的改变主要靠制度规范(惩罚、奖励);从他律行为到自律行为的改变主要靠课程训练(能力培养)和价值规劝(改变价值观及价值取向);从自律行为到自觉行为的改变主要依靠价值内化(把某种价值内化为信念,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人生信条)、活动强化(创设适当氛围,诱发主体不断地从事某种行为,在活动中不断体验到某种价值)、环境熏陶(营造体现某种价值观念的环境氛围,让主体时刻处于这种环境中,不断从中强化、内化某种价值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一转变主要表现在行为的自主意识逐渐减弱,直到形成某种类似没有自主意识参与的生物本能行为。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构建
  明确行为应然状态。行为的应然状态牵涉到价值判断问题,这就和学校的办学理念相联系了。在这里我们不去探讨学校办学理念的优劣问题,我们只是从技术上去明确如何形成应然状态行为文化。要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细致分析学校办学理念中包含的对学生、教师、管理者行为的表现要求。这种从学校办学理念中推导出的行为是学生、教师、管理者行为的应然状态。
  学校精神文化是有关学校核心价值或基础价值的一整套看法或观念,是从多样的学校价值观中抽取的、带有基础性的、能够为不同价值主体共同选择的价值目标。学校精神文化主要表现为:学校办学宗旨、学校发展愿景、学校办学基本价值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管理观等)。
  学校制度文化是将学校组织结构、学校管理制度与学校核心价值观高度融合的保障机制。学校制度文化主要主要表现为:学校教学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人事制度、评价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以及各种行为实践活动中体现的活动文化。它内涵着学校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是这些观念的动态体现。行为文化建设主要主要表现为:学校各种典礼仪式、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以及相互交往活动。
  学校环境文化是指通过学校环境的独特布局、表示等显性特征来体现某种教育教学或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主要主要表现为:校园建筑(楼、墙、厅、廊、栏、角等)布局与设计、学校环境绿化以及校园人文环境等。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物态景观和人类活动因共有的文化内涵而和谐统一。一个城市只有形神兼备,浑然一体,才能保持永不衰竭的魅力。
根据郭勇健先生在《文学现象学——英加登〈论文学作品〉研究》中提出的四层理论,现就其中“意义单元层次”谈古诗教学的鉴赏。  在语音造体层次的基础上产生意义单元层次,它是由字词及其句法结构组成的一个层次。这也是言意象关系中,还停留在言跟意的关系,也就是说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现主要是从字义、语词、句型、章法等方面入手对言意关系进行分析。  首先是语词意义的多义性。同一个语词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当
在Vallecas小镇上建生态大道的建议被认为是城市循环的实践,包括以下几项创意:在城市中安装三棵空气净化树,树密集在现有街道上,减少和不对称分散交通路线,在当前城市化中(穿孔
吉尔格勒特郭楞蒙古民族乡位于天山北坡,属于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适合种植西瓜.该乡82%的耕地都安装了高压滴灌,双膜西瓜采用高压滴灌技术栽培,产量明显高于沟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古诗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美的文学。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充分进入到课文意境中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培养审美情趣。  一
历史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历史表格,可以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一、表格对比,导入新课  心理学研究证明,问题的情趣出现在教材开头比分布在后面效果好,开启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打开了学生的量化思维,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重新调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追求新知的心理。例如在《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的导
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能力培养,差异教学作为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通过作用于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具有差异性的因素,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提升。  一、关注学生能力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1.进行目标分层。如“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一课,我这样制定教学目标。一级目标:掌握短语by bus, by bike, on foot, by
一、突出知识传授与语法应用的目的性   凡是没有目的性的教学,都是不成功的教学。英语语法教学也不例外,语法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如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往往创设一些情景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从而达到语法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讲述提出建议、强调、责难等语法项目的,创设如下对话语境“老师走进教室,发现地板很脏,就建议说该如何保持教室卫生……”  T: Who’s on duty today
当前的职业教育处在一个非常时期,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作为一个职教人,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如何提高中职学校的吸引力?  一、树立从事职教工作的荣誉感  一所学校需要一种精神,那就是教师的敬业精神。也就是教师的精力集中在要做的事情上面,集中在为之奋斗的事业上面。我校的大部分教师具备这种精神。韶关市曲江区常住人口30万,每年只有3000多名初中毕业生,我校能够发展成为拥有3000多名在校生的学校,能够成为韶
2005年11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德国柏林的认定.让柏林成为欧洲第一个获得联合国全球创意城市联盟的设计之城称号的城市。“柏林以它的实力证明了自己在设计领域的成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