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是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课学习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科学这门课程的基础。而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怎样合理安排、调控新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使实验教学更有效呢?
一、善用幽默,打开想象之门
幽默可以使师生之间产生亲和力,使科学知识借着幽默的通道快捷地进入学生大脑,而想象思维也是幽默的手段之一。“杠杆”一课,教师首先抛出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一根棒,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请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当有学生说不可能的,因为阿基米德不可能有这么长的撬杆时,我略显遗憾地说:“唉!为什么不早说,跟孙悟空商量说不定可以借来如意金箍棒用用,这总行了吧!”科学家和神话相连,两个民族的文化形象联手,激发学生对杠杆的研究热情。
教师让“科学”幽默一点,更会激发学生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二、创设辩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实践中,要使学生开展真正的探究并有所收获,就要设计有利的情境,并把探究活动引向明确的方向。在做“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时,往往有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的弄清“阳光”到底是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之一。我就设计了一个小小辩论环节,让两组同学分别以阳光是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展开辩论。辩论非常激烈:一个学生说“万物都需要阳光,没有阳光植物都会死”另一个立即针锋相对“种子没有叶子,也没有光合作用”“没有光合作用植物就更加不会活”“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从地里挖掘的几千年以前的种子都可以萌发”“种子埋在土壤里不需要阳光的!”……整节课学生精力充沛、思维空前活跃,总在绞尽脑汁地想说服对方,有些孩子知识的丰富让人惊讶!最后,结合我的点评,学生对于正确的内容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实验时能注意控制变量,观察更加细致、有针对性。
三、以宽容的心,善待学生的错误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技能和经验,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
在“滑轮”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的有限,有些学生对于定滑轮与动滑轮省力、费力等问题上总是模糊不清,理解能力的强弱,影响着班级略有障碍的学生对实验装置图的理解。实验中,指名学生回答时,有的同学可能有点紧张,因此表述出现了一些自相矛盾的言辞。我立即以手势压住想笑的学生,面带微笑,给以鼓励“再说一遍,慢一点没关系”。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片刻,即自信地说了起来。其他学生在他的影响下,也在认真地审视自己的实验,交流时大家都能较具体、正确地表述。
教师应努力创造人人都能参与的学习环境,处处以人为本,相信我们会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情境中,健康成长。
四、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能把视频、动画、声音、文字集于一体,形象生动。有一些实验的过程极短,如电路的连接过程,我选择用慢镜头或动画表示;一些无法实际验证的,如关于宇宙的猜想、大环境中水的三态变化,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中的一些现象;一些动物的变态,植物的发芽生长过程,根吸收水分等,可直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的过程、种子“旅行”等,孩子在唯美的画面中不仅了解了它们的过程,而且亲眼见证了生长的神奇、拔节的幸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缩短掌握知识的过程,提高接受知识的能力。
实验是手段,思维是核心,我们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要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克服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验等弊端,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是科学探究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心小学)
一、善用幽默,打开想象之门
幽默可以使师生之间产生亲和力,使科学知识借着幽默的通道快捷地进入学生大脑,而想象思维也是幽默的手段之一。“杠杆”一课,教师首先抛出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一根棒,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请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当有学生说不可能的,因为阿基米德不可能有这么长的撬杆时,我略显遗憾地说:“唉!为什么不早说,跟孙悟空商量说不定可以借来如意金箍棒用用,这总行了吧!”科学家和神话相连,两个民族的文化形象联手,激发学生对杠杆的研究热情。
教师让“科学”幽默一点,更会激发学生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二、创设辩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实践中,要使学生开展真正的探究并有所收获,就要设计有利的情境,并把探究活动引向明确的方向。在做“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时,往往有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的弄清“阳光”到底是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之一。我就设计了一个小小辩论环节,让两组同学分别以阳光是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展开辩论。辩论非常激烈:一个学生说“万物都需要阳光,没有阳光植物都会死”另一个立即针锋相对“种子没有叶子,也没有光合作用”“没有光合作用植物就更加不会活”“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从地里挖掘的几千年以前的种子都可以萌发”“种子埋在土壤里不需要阳光的!”……整节课学生精力充沛、思维空前活跃,总在绞尽脑汁地想说服对方,有些孩子知识的丰富让人惊讶!最后,结合我的点评,学生对于正确的内容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实验时能注意控制变量,观察更加细致、有针对性。
三、以宽容的心,善待学生的错误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技能和经验,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
在“滑轮”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的有限,有些学生对于定滑轮与动滑轮省力、费力等问题上总是模糊不清,理解能力的强弱,影响着班级略有障碍的学生对实验装置图的理解。实验中,指名学生回答时,有的同学可能有点紧张,因此表述出现了一些自相矛盾的言辞。我立即以手势压住想笑的学生,面带微笑,给以鼓励“再说一遍,慢一点没关系”。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片刻,即自信地说了起来。其他学生在他的影响下,也在认真地审视自己的实验,交流时大家都能较具体、正确地表述。
教师应努力创造人人都能参与的学习环境,处处以人为本,相信我们会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情境中,健康成长。
四、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能把视频、动画、声音、文字集于一体,形象生动。有一些实验的过程极短,如电路的连接过程,我选择用慢镜头或动画表示;一些无法实际验证的,如关于宇宙的猜想、大环境中水的三态变化,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中的一些现象;一些动物的变态,植物的发芽生长过程,根吸收水分等,可直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的过程、种子“旅行”等,孩子在唯美的画面中不仅了解了它们的过程,而且亲眼见证了生长的神奇、拔节的幸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缩短掌握知识的过程,提高接受知识的能力。
实验是手段,思维是核心,我们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要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克服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验等弊端,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是科学探究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