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欢快的情境自觉积累语文知识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积累创设情境。让积累过程生动有趣,变学生被动积累为主动积累,引导学生在一种自主、自觉、自由的环境中实施积累。
  [关键词]情境 语文 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积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语文积累的状况很不令人乐观。很多学生达不到课标的要求,而且大部分学生对语文积累缺乏兴趣。其原因是被动积累,机械记忆,形式单调,过程枯燥。如何提高学生有效的语文积累,减轻学生语文积累的负担?教师要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积累创设情境。让积累过程生动有趣,变学生被动积累为主动积累,引导学生在一种自主、自觉、自由的环境中实施积累。
  一、以图画为桥梁,让学生从形象积累过度到抽象积累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记忆。以图画为桥梁,就是用图画再现积累的内容(一般在低年级),通过图画把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直观的图像信息,然后借助图像画面对学生的大脑产生刺激,形成形象记忆,最后,再将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迁移,完成语文积累。
  例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学生理解课文后,我指着挂图让学生复述课文,两遍之后让学生自己对着图复述,最后,取下挂图,让学生背诵课文,这时,学生一个个都能背了。
  再如,在学完了杜甫的《绝句》,我对着诗的内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边画简笔画一边让学生跟着复述课文,老师图画完成了学生诗也会背了。整个背诵过程就像是师生在合作完成一幅画。在教完课文《日月潭》,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日月潭风景的录像,让学生一边欣赏日月潭的风光一边复述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快快乐乐赏景、轻轻松松背书。两遍过后,学生全能完成课文的背诵。
  二、以制做为路径,引导学生绕过机械记忆的屏障
  动手做,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活动。动手做靠大脑思维,同时,动手做又给大脑留下信息储备。教学中,我将这一特点渗透到学生的语文积累中。
  例如,《花钟》的第二自然段要求背诵,如果学生按常规方式背诵效率很低。为了减轻小学生背诵的难度,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我为学生准备了课堂里做花钟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动手做花钟。什么时段用什么花做,什么花是什么形状和颜色,制作过程中,课文内容点点滴滴深深烙在学生的记忆里。花钟做好了,再让学生背这一段可谓水到渠成。不仅效果好,而且很轻松。
  三、以引读跳板,引领学生跨越枯燥记忆的鸿沟
  有的文(段)句式很有特点,句子前半部与后半部明显成回答式和解释式,很适合师生合作朗读。
  例如,《翠鸟》有这么一段:翠鸟喜欢在水边的苇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如,《花种》的第二自然段:一天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吾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醒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在安排学生背诵的时候,先由老师与学生接读(背),再由学生与学生接读(背),结果,学生很快在一种愉快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朗读中完成了背诵。
  四、以表演为媒介,将学生的有意注意转化为无意注意
  有的课文(片段),它描写的是某一动态中的动物、植物或人物,如果我们直白的布置学生去背诵这部分,学生思想上马上产生压力。如果我们安排学生用动作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学生立刻会欣喜若狂。爱表演是小孩的天性。利用表演让学生在一种无意中完成课文的积累。
  例如,《美丽的丹顶鹤》的第三自然段,在背诵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边看课文边编动作,编动作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在编动作的过程里记下课文,动作编完后再让他们一边演一边背(台词),课文自然留在脑海里。
  《燕子》第三自然段: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背诵时,先让学生对照课文编排动作,然后组织学生一部分旁白一部分表演,或学生旁白老师表演,将一种有意的记忆渗透在一种无意的记忆里。
  五、以导游为载体,将积累过程置于生活的情节里
  一些课文,它描写的是一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不仅刻画细腻,而且文字优美,是学生积累的好材料。
  如《北京亮起来了》。在要求积累的时候,我是采取创设生活情境的作法,组织一次评选优秀小导游活动,让学生扮演导游员,5分钟准备,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介绍给大家听。让学生在介绍景点的过程中背课文。有的同学介绍长安街的夜景,有的同学介绍王府井、西单的夜景,有的同学介绍故宫的夜景,有的介绍环形路、立交桥的景观。学生准备导游的材料的过程就是储备课文内容的过程,介绍景点就是完成积累的过程。将课文内容还原于生活,学生记得自然,记得清晰,记得轻松。
  在语文积累中,如果我们能够根据积累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及认识规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欢快的环境里积累,学生的语文积累定会出现一个可喜的局面。
其他文献
在13根叠合梁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探讨钢纤维对正截面抗裂的影响,研究与普通混凝土计算理论相衔接的钢纤维混凝土叠合梁正截面抗裂计算方法,提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打破了传统"填鸭式"的教育理念,逐渐转变为兴趣教育为主;与此同时,也告别了传统教学中"满堂灌""一言堂"的教育方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最终形成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教育,让学生能从新课改中更好的获得知识.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
本文对超高层建筑空间巨型框架的振动计算提出一个新的简化计算模型,将空间巨型框架简化为巨型柱和弹性地基上的巨型梁的组合(二级框架柱考虑其轴向变形作为巨型梁的弹性地基
会议
本文讨论了高层建筑结构自振周期的计算问题,探讨了自振周期的几种计算公式,并对算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形式对自振周期的影响.
卫生列车是大批量疫情、灾难性和战时伤病员的重要运送工具,承担从战术后方到战役后方或者从战役后方向战略后方转移伤病员的任务[1]。在战时胸部创伤多为火器伤,发生率为7%-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呢?下面简单地谈几点体会:  一、融入生活、激发兴趣、诱发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关键在教师
从板的稳定性观点,采用弹性力学方法讨论了压弯板的临界力,利用平衡条件、正交性及预应力等效荷载的概念,得出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函数表达式,据此确定预应力钢筋配筋率.从
会议
本文介绍了杭州利群大厦地下连续墙的设计计算要点,结合实际工程已有的监测资料,对施工过程中地下墙的侧向位移、墙身应力的分布及发展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总结.
从延性角度分析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普通钢筋的数量问题.依据材料力学公式,并利用边界条件解得挠度函数,求出梁跨中挠度及截面的弯矩,并据此理论推导相应公式.利用钢筋混
会议
[摘 要]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们都应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做到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情感是极具感染力的,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感动,首先教师就要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