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的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排除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心理障碍,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以及学生数学成绩的关键,更是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师在组织数学学习活动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时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情感与态度等,同时帮助学困生及时调节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紧张、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可见学习心理问题严重地阻碍着数学学习的正常进行,不但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消除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呢?
一、融洽师生感情,消除逆反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心理相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桥梁。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对某位老师反感,那么就会对他的课失去信心,甚至厌恶。相反,学生喜欢某位老师,就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逆反心理就不存在。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随时加强自身的修养,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时时要注意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批评学生不等于训斥和责骂,也不等于讽刺和挖苦,更不等于拳头和教棒。同时,教师尽可能做到精神饱满、乐观豁达、热情,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可感到不慌乱、乐观,从而自信地对待学习。教师应做到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并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及时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打下基础。语言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因此,我注意做到讲话明白、简练、清晰,尽量使用幽默语言,注意观察学生所流露的表情,观察学生心理活动,控制教学节奏,不仅使课堂教学效果尽可能得到最大的提高,还保证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培养自信、体验成功,克服畏惧心理。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得到成功的喜悦,使自己对学习变得更加自信,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这是现代发展性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给学生这样一种心理上的暗示:“你能赶上×××同学”、“你会获得成功的”,让学生体会成就感。学生有了成就感,越学越有信心。二是采取激励措施。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知识遗忘,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恩格斯说得好:“无论从哪一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我常这样安慰鼓励学生:“我们是来学习自己搞不懂的知识的,我们不必感到自卑。”三是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培养学生自信心。我常给学生讲:“只要你努力,考多少分无所谓”、“偶尔一次考不好不代表你学习不好”、“只要你比上次多考1分,你就进步了,老师奖励你”。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析,引导学生摆脱分数的困扰,增强学习的信心,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我们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使每一个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态度、积极向上的情感,使自己对学习变得更加自信,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确保每个学生透过教学获得成功感,享受成功的快乐。成功所产生的是一种自我满足和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它与自尊自信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学生自我潜能得以发挥的强大动力。对学生来说,成功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成功的感觉,也是体验到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计划的那种满意的心情。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针对性的设计了“进步花”、“勤学花”、“聪明花”几个奖项,让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培养持久的兴趣,消除厌烦心理。
大量事实证明,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就会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课堂知识吸收率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主动创设积极的教学环境。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由于每个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往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怀着求真知的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去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可见,采用能吸引注意力的材料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手段之一。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出示“三角形扇子”、“长方形的电视”和“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引出这些物体都是由角围成的。然后问学生它们的角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角的兴趣。这样,新的学习任务在学生怀着好奇心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被他们所接受了。另外,我还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舒畅地投入学习,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气氛,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能深深地被问题所吸引,从而陷入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为学生心理健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消除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心理障碍,就可以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数学,拥有积极的心态去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老师要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在高度尊重学生和充分依靠学生的前提下,努力创设愉快的课堂,让学生尽量凸现自己,学生一定能真正全面健康地发展,那么,也就达到我们育人的目的了。
一、融洽师生感情,消除逆反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心理相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桥梁。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对某位老师反感,那么就会对他的课失去信心,甚至厌恶。相反,学生喜欢某位老师,就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逆反心理就不存在。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随时加强自身的修养,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时时要注意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批评学生不等于训斥和责骂,也不等于讽刺和挖苦,更不等于拳头和教棒。同时,教师尽可能做到精神饱满、乐观豁达、热情,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可感到不慌乱、乐观,从而自信地对待学习。教师应做到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并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及时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打下基础。语言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因此,我注意做到讲话明白、简练、清晰,尽量使用幽默语言,注意观察学生所流露的表情,观察学生心理活动,控制教学节奏,不仅使课堂教学效果尽可能得到最大的提高,还保证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培养自信、体验成功,克服畏惧心理。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得到成功的喜悦,使自己对学习变得更加自信,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这是现代发展性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给学生这样一种心理上的暗示:“你能赶上×××同学”、“你会获得成功的”,让学生体会成就感。学生有了成就感,越学越有信心。二是采取激励措施。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知识遗忘,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恩格斯说得好:“无论从哪一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我常这样安慰鼓励学生:“我们是来学习自己搞不懂的知识的,我们不必感到自卑。”三是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培养学生自信心。我常给学生讲:“只要你努力,考多少分无所谓”、“偶尔一次考不好不代表你学习不好”、“只要你比上次多考1分,你就进步了,老师奖励你”。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析,引导学生摆脱分数的困扰,增强学习的信心,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我们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使每一个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态度、积极向上的情感,使自己对学习变得更加自信,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确保每个学生透过教学获得成功感,享受成功的快乐。成功所产生的是一种自我满足和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它与自尊自信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学生自我潜能得以发挥的强大动力。对学生来说,成功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成功的感觉,也是体验到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计划的那种满意的心情。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针对性的设计了“进步花”、“勤学花”、“聪明花”几个奖项,让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培养持久的兴趣,消除厌烦心理。
大量事实证明,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就会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课堂知识吸收率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主动创设积极的教学环境。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由于每个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往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怀着求真知的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去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可见,采用能吸引注意力的材料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手段之一。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出示“三角形扇子”、“长方形的电视”和“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引出这些物体都是由角围成的。然后问学生它们的角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角的兴趣。这样,新的学习任务在学生怀着好奇心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被他们所接受了。另外,我还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舒畅地投入学习,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气氛,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能深深地被问题所吸引,从而陷入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为学生心理健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消除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心理障碍,就可以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数学,拥有积极的心态去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老师要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在高度尊重学生和充分依靠学生的前提下,努力创设愉快的课堂,让学生尽量凸现自己,学生一定能真正全面健康地发展,那么,也就达到我们育人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