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我心归去》改动得失之商榷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yhugjkg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1年3月,韩少功再次出访法国(1988年曾首次出访法国),历时三月,为旅外时间最长的一次。尔后,他以艺术的笔调将旅法观感反映在《访法散记》中。《访法散记》含《旧梦巴黎》《大排档》《艺术压迫》《诺曼底祭日》《外省人》《我心归去》等六篇文章。《我心归去》是《访法散记》最后一篇,也是这组文章字数最多的一篇,大约2000字。文章不长,也没有抽象的说教,而是把哲理藏在形象之中,用富有抒情色彩的语言来表达。作者把人与故乡的关系阐发得非常透彻,表达富有新意。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选用了《我心归去》一文,教材文下注解:选自《然后》,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有改动。笔者因为手头资料欠缺,未能找到散文集《然后》,但手头藏有一本韩少功散文集《灵魂的声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其中选有《访法散记》,参阅《访法散记》之《我心归去》,发现苏教版选文《我心归去》比原文少了约有400字。此外,还有10多处个别字句的改动。阅读原文,发现苏教版有的地方删改得颇有道理,有的地方则不明所以。兹列举如下,做一番辨析,以求教于方家。
  1.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两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原文第一段)
  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教材第一段)
  韩少功原文中明明是两个厕所,不知编者为何一定要改成“三个厕所”,一层楼一个厕所符合实际,为何两层楼要三个厕所,难道是为了显示法国别墅的豪华?窃以为编者此处修改得不甚高明,反而会误导读者,这到底是仇恨西方世界,还是羡慕西方世界?
  2.他们一无例外是来找公共厕所的,这幢公园边孤零零的房子,只可能被他们误认为厕所。(原文第一段)
  此句是原文第一段的结尾,教材不知何因,删掉了此句。难道编者认为此句有伤大雅?但是阿城不是专门有篇经典散文《厕所》吗?川端康成也有篇经典小说《厕中成佛》,而周作人在民国时期也有篇散文《厕中读书》,北宋大文豪欧阳修也曾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他们都写得很有水平,风趣幽默,发人深思。
  3.我向这个友好的民族一次次声明:这里不是厕所。(原文第二段)
  原文此为第二段,独立成段,教材删去了此段。窃以为,如果保留此句段,不是更能表达一种幽默的效果吗?
  4.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原文第三段)
  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教材)
  教材此处修改的是两处标点,窃以为修改文更胜一筹。“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此处属于排比句式,表达意思已经完整,末尾宜用句号。“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教材在句中加了一个逗号后,显得更加舒缓。
  5.你把吊灯作6或60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原文第四段)
  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教材)
  此处修改有优有劣,教材将“把”改成“对”,更好;关于阿拉伯数字,教材此处改成大写,也符合现行规定数字运用的要求,改得好。不好之处是,多加了一个“第”,第表示一次,而非所有次的累积;而此处应该是夸张手法,表示作者百无聊赖之际,对吊灯的一次又一次的研究。
  6.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愉快和安定感。(原文第六段)
  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教材)
  教材对于此处修改,应该更加符合逻辑性,更加通顺。
  7.电话就在身边,随时可以通话。市长说政府可以付费。当然电话太多对不起法国的纳税人,隔着大洋谈谈怎么做面条的事,他们听了觉得滑稽和奢侈。我要女儿从电话里爬过来看看大西洋,她说我没有那么小,怎能从电话线里爬过来?(原文第六段)
  此句是原文第六段的結尾,教材编者也许觉得多余,删去了此处文字。其实,此处好似多余,实则有种无理而妙的效果,为何作者身居发达豪华的异乡,却依然想着“我心归去”?不仅是想念祖国,想念故乡,更重要的是想念故乡的亲人、故乡的女儿。韩少功生于1953年1月1日,1978年12月,与梁预立结婚。梁预立不仅是韩少功的中学同学,也是他文革与知青时期的同伴,两人情谊深厚。1980年1月,女儿诞生。此时他的女儿应该是12岁,跟女儿打电话,表现出女儿的语音拥有一种童趣美。
  8.爱国主义有时成为政客的骗术。是爱国土(country)?是爱国民(nation)?还是爱国府(state)?中国的“国”字多义,常常含糊以用。而且从逻辑上说,如果爱国主义是成立的话,那么下延爱省主义、爱县主义,上延爱洲主义、爱球主义,也是可以成立的。没有道理不让人爱别省别县的土地,比如说爱日内瓦或亚马逊河。但我相信,即便欧洲的“祖国”这个词几乎成了纳粹“光头党”的标志,即便有人因此而特别反感这个词,但他或她也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原文第七段)
  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教材修改文)
  教材此处改动最大:删去了第七段大部分(划线部分),而改编压缩成了一句“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且与前一段合并为一段,总体来看,教材此处改得比较简洁。
  9.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原文第八段)   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教材)
  教材此处修改的是一个标点符号。原文“月夜”后是句号,修改文“月夜”后是逗号。根据语境,窃以为如果改成冒号(:)会更好,冒号后看作解释说明。“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
  10.故乡的美中含悲。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原文第九段)
  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教材)
  教材此处改动的不太好,“美”是一个美学范畴,其概念更大;而“美丽”一词,则缩小了故乡的范畴,况且根据下文,我们知道故乡也有很多东西不是美丽的,如下文中“浮粪四溢的墟场”、“拥挤不堪的车厢”等。
  11.我已来过法国三次,我得心虚地承认,这个风雅富贵之邦……(原文第十段)
  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教材)
  教材删去了“我得心虚地承认”,窃以为原文属于夹叙夹议,相对而言,原文似乎更好。
  12.我将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会对故乡办公室里的阴谋和新闻联播里常有的虚假失望。(原文第十段)
  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教材)
  首先,教材修改文删掉了原文中的“将”,这个删的好:删去了“将”,使得文句形成排比句式,使得文句更加通畅。其次,教材也删掉了排比句中最后一句“会对故乡办公室里的阴谋和新闻联播里常有的虚假失望”,作为一位优秀的作家,应该对社会有深刻而犀利的认识,这也是作家的良知。作为高中教材,编者此处将其删去,似乎是为了避免传播负能量,但是,这就减轻了原文语句的分量,显得不真实,正是故乡有种种不好,作者依然没有忘记故乡,属于欲扬先抑的手法,这更说明作者对故乡爱得深切。
  13.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原文十一段)
  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在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教材修改文)
  教材多添加了一个“在”字,根据文章前后关系,窃以为增添了“在”,更好一些,使得文句形成排比句式,更加通畅,富有气势。
  14.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原文十一段)
  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2005版教材)
  而萍漂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2014版教材)
  教材修改文添加了一个“是”,窃以为还是不添加为好,“无论怎样”,很通畅。如果一定要添加,窃以为还需要加个标点,修改成:“而萍飘四方的游子,無论是怎样贫困潦倒……”
  此外,新版本的教材,还将“萍飘”的“飘”改为了“漂”,“漂”即“漂泊”,而据最新第6版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漂泊”等同于“飘泊”。“萍漂”即“像浮萍一样飘泊”,因此,窃以为“萍飘”,改不改为“萍漂”,皆可。
  以上十四处,是教材所修改之处,窃以为,修改得有优有劣,今斗胆提出,向诸位方家求教,也希望编者再次修订时,能再仔细斟酌一番,力求精益求精。
其他文献
对于高中生来说,语文阅读教学是具有个性化及阅读趣味的一种学习活动。老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阅读的规律,以提升阅读学习的有效性为主要目的。阅读学习
1.引言  目前关于语文教学已经产生了很多富有价值的思考。笔者根据对文本解读和教学过程的认识,试图初步探索语言建构的思维主线。思维主线是从文本语言形式提取出的解读语言含义、理解情感价值和内涵时思考的主线。倪文锦(2005)指出语言是人性的“遗传密码”,通过学习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所内含的人文的内容便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内心,影响到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语言形式字、词、句、篇章内容也包含了文字所承载的
源出《庄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又,《汉书·佞幸传》:邓通“无它技能,不能有所荐达,独自谨身以媚上而已…
十八罗汉的神话引出了罗汉果相传,古时有十八罗汉。某年盛夏他们早出游山,待到晌午,烈日当空,大汗淋漓,口渴难忍,遂到古亭歇息。遇一村姑挑柴路过,众罗汉忙求她赐水。村姑说声稍待,回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由恶性肿瘤直接浸润或转移瘤压迫胆管引起的皮肤巩膜黄染,常见于胰头癌、胆管癌、肝癌、胃肠癌肝转移等造成的胆管受压,因手术作为减黄手段,创伤大,费用高
许多人不一定有意伤害亲人,可往往在无意中伤害了他们。我父亲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在外面说话和蔼可亲,人缘出奇得好。可是一回到家里就变得凶巴巴的,说话也极为难听,一开口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Bi2V0.9Cu0.1-xSnxO5.5-δ(0≤x≤0.75)系列化合物.X-ray粉末衍射分析表明所制样品均是四方1相.实验研究表明:Sn的掺入未能进一步改善体系的电学性质,但掺Sn有利于
厄贝沙坦是新一代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亚型拮抗剂,现广泛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为评价厄贝沙坦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本文用赖诺普利作对照,观察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病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注意是通向心灵的“一个唯一的门户”。语文课能够熏陶人的心灵,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其更好地体悟语文美。孟子说道:“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一个人心不在焉的时候,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有意注意是教学中主要的注意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倘若教师活用有意注意规律,就能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膀胱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3例中晚期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观察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放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