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位侦察雷达及其新品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炮历来是战场上的主要杀手,因此测定敌火炮的位置,即炮应侦察,始终是地面炮兵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陆军地面侦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定位精度高、作用距离远、全天候性能好的雷达技术的发展,二战后,雷达取代了传统的光测和声测装置,成为炮位侦察的绝对主力。炮位侦察雷达通过捕捉飞行中的来袭炮弹并测定其在弹道上的两点位置,就可以反向推算出发射炮弹的火炮位置。
  在冷战时期,面对华约国家庞大的火炮群的威胁,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利用当时最先进的相控阵电子扫描技术和计算机信号处理技术,发展了一批先进的炮位侦察雷达,最具代表性的有美国AN/TPQ-36和AN/TPQ-37“火力发现者”(题图是在伊拉克作战的AN/TPQ-36),德国、法国和英国联合研制的“柯布拉”以及瑞典的“阿瑟”等。这些雷达的主要特点是:侦察距离远,一般可达数十千米甚至上百千米;反应快,在对方炮弹还未落地时即可测出火炮的位置;容量大,可同时测定数十个目标的位置;机动性好,能跟上机械化部队的推进速度。美国的“火力发现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在部队服役20多年,也曾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冷战后,美国及其盟友面对更多的低强度作战和在城市地区和复杂地形上的作战。他们发现,带有冷战烙印的“火力发现者”雷达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作战的需求。在冷战时期,两军对垒,阵线分明,所以炮位侦察雷达只需对战场正面进行监视,方位扫描范围一般只有90°,无法有效对付从各个方向来袭的敌方威胁。为了扩大雷达覆盖范围,部队住往需要部署多部雷达。在当前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美军经常遭受武装分子来自各个方向上和近距离上的迫击炮、火炮和火箭的袭击,而且,武装分子如果靠得足够近,便能够看到“火力发现者”扫描天线,为避免被发现,他可以绕到天线侧面或背面去发射迫击炮弹。“火力发现者”雷达的最大作用距离虽然可以达到数十千米,但其最小作用距离有3000米,盲区较大,对于探测敌方近距离射击的火炮常常力不从心。因此,目前部队迫切需要的是部署灵活、携带方便和可以360°全向扫描的炮位侦察系统。此外,冷战时期发展起来的炮位侦察雷达已步入老年期,其高昂的维护保养费用也已经达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
  为满足部队急需,一批新型炮位侦察系统应运而生。
  
  
  AN/TPQ-48轻型反迫击炮雷达
  
  AN/TPQ-48轻型反迫击炮雷达(Lightweight Countermortar Radar,LCMR)由美国锡拉库斯研究公司研制,目前已装备美国特种部队、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部队,荷兰与英国也已购买。LCMR曾被评为美国陆军2004年十大发明之一。
  美陆军装备司令部对LCMR的定义是:一种轻型、扫描范围360°、可快速部署、人员便携式、采用数字链接、可昼夜作业的迫击炮、火炮和火箭炮定位雷达。该雷达采用计算机控制的信号处理技术对雷达信号数据进行处理,以便对目标进行探测、确认、跟踪和进行敌、我迫击炮的分类。
  LCMR最初是根据多国部队于1999年提出的要求,专门为特种部队而研制的。催生这种需求的典型例子是美军第75别动团在科索沃的一次夺取机场的空降战斗。在月黑风高的夜晚,正在集结的空降部队遭到塞尔维亚武装来自各个方向的直瞄武器袭击和迫击炮火力骚扰,在此紧急关头却没有任何手段可以捕捉目标,从而陷入困境。为此,部队强烈要求提供一种可全向搜索、便于空降部队使用(从机舱门装卸或空投)并能在地面上由两人携带的轻小型雷达。
  LCMR样机完成于2001财年,预生产型于2002年部署到阿富汗喀布尔北部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2004年2月美陆军订购LCMR,2004年开始交付驻阿富汗和伊拉克部队使用。
  LCMR现有AN/TPQ-48(V)1、AN/TPQ-48(v)2和AN/TPQ-48(V)3三种型号。
  AN/TPQ-48(V)1为基本型,重58千克,已有38部装备驻阿富汗和伊拉克部队。单价约65万美元。全向测程7千米,既可由一台60赫兹发电机供电,也可由6个BA-5590锂二氧化硫电池连续供电6小时以上。当探测到有迫击炮弹来袭时,便立即通过无线电链路向配备有个人数字助理的操作者发出声响告警信号。计算出来的敌方迫击炮位置坐标随即显示在个人数字助理上,然后将数据通过话音或数据链路传送到反击炮火单位。目标定位误差在5千米处约为100米。
  AN/TPQ-48(V)2是根据用户试验和伊拉克战争实际使用经验而改进的型号。2005年7月美军订购了54部AN/TPQ-48(V)2,于2006年开始交付使用。其中34部用于C-RAM(反火箭炮、火炮和迫击炮),20部交付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2006年8月美国陆军订购150部AN/TPQ-48(V)2,于2007年3月开始交付使用。
  AN/TPQ-48(V)3将在(V)1和(V)2的基础上增强功能和改善结构,预计2009年开始装备部队。美国陆军于2007年7月发布招标信息,希望通过一项总费用不超过3000万美元的合同,在12个月内获得13部(V)3样机。
  美军要求新的LCMR必须填补现有反火力雷达能力的空白。并提高原有系统的性能。新的LCMR重量将更轻,不仅外形尺寸小而且电磁特征信号也很小,同时具有360°搜索能力。该系统将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远的探测距离,具有高度机动性和互操作性,并有良好的可靠性,将是一种能够大批量生产的野战雷达系统,能够与现役和未来的野战指挥系统实现互操作,还要具有在各种作战环境条件下,包括在城市地区的全天候作战能力。
  新的LCMR将采用模块化设计,可由士兵携行,在任何条件下由两名士兵就能完成组装、分解和运输,以支援所有作战行动。该武器系统既可安装在“悍马”车上,也可采用士兵携行、单独使用的方式。
  美国陆军的AN/TPQ-48主要装备火力旅和旅战斗队的火力营。在火力旅,旅属目标侦察连配备2部AN/TPQ-48;在旅战斗队的火力营,设在营部与营部连内的目标侦察排配备4部AN/TPQ-48。
  
  EQ-36雷达
  (Enhanced AN/TPQ-36 Firefinder Radar)
  
  2006年9月26日美国陆军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订价值1.2亿美元的研制合同,要求洛·马公司在36个月内交付5套增强型AN/TPQ-36(EQ-36)型雷达样机。2006-2010财年的研制经费总计为1.89亿美元。预计美国陆军对EQ-36雷达的总需求量将可能达到180套,价值超过16亿美元。
  这是美陆军为增强对敌火炮定位能力而启动的一项重大武器采办项目。届时,在部队服役长达20多年的AN/TPQ-36和AN/TPQ-37“火力发现者”雷达将被陆续取代
  为取代“火力发现者”,以满足数字化战场的需要,美陆军 曾经于20世纪末在AN/TPQ-37的基础上研制AN/TPQ-47“不死鸟”雷达。AN/TPQ-47的作用距离大幅度增加,对火炮达到60千米,对战术弹道导弹达到300千米,重量仅为AN/TPQ-37的一半,自动化程度也大大提高。然而,在伊拉克战场上的试用结果表明,该雷达仍然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作战需要,而且一些技术问题也难以解决,该项目最终于2005年结束,
  尽管EQ-36被称作“增强型AN/TPQ-36”,但实际上是一种新的系统,将在洛·马公司和锡拉库斯研究公司合作研制的多功能雷达(MMR)固态有源相控阵技术的基础上开发。
  为兼顾当前部队急需和长远的需求,E9-36研制项目分为两个阶段发展。第一阶段雷达将在36个月内交付,第二阶段雷达将在48个月内交付。
  第一阶段EQ-36雷达应满足以下要求:具有360°覆盖能力;在扫描范围为90°时,作用距离和精度都优于现有雷达:用C-130一个架次即可运输:与先进的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阿法兹”)互通: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185小时。
  第二阶段EQ-36雷达应满足以下要求:在扫描范围为90°和360°的情况下,性能均优于现有雷达。其中包括,在强杂波干扰环境下,精度从距离的0.65%提高到距离的0.30%,对火炮的探测距离从14.5千米增大到32千米,对火箭炮的探测距离从24千米增大到50千米。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330小时操作人员数量为4人,目前AN/TPQ-36为6人,AN/TPQ-37为12人。
  由于EQ-36将取代AN/TPQ-36和AN/TPQ-37雷达,所以预计EQ-36将编配到旅战斗队火力营的目标侦察排和火力旅的目标侦察连。
  
  多功能雷达(Multi-Mission Radar,MMR)
  
  2000年底,美陆军向工业界发出招标书,要求提供一种具有高机动能力的多功能雷达,以支援早期进入战区的部队或应急作战部队。这将是一种可进行360。扫描的“悍马”车载式高机动性雷达,计划列装时间为2012-2015年,将成为美陆军“未来战斗系统”的主要侦察装备。MMR目前尚处于先期技术演示验证阶段。
  美陆军对MMR的主要要求包括:在功能方面要具有防空警戒、火控、空中交通管制以及炮位侦察功能的能力,最终要实现能同时履行以上四项功能;具有功能扩展潜力,在尽可能或完全不改造硬件的情况下,通过加装软件可以履行其它不同的功能。
  在防空警戒方面的性能要求为360°方位搜索范围;高低搜索范围22°(在-10~ 55°范围内选择);目标种类为固定翼/旋翼飞机、无人机、巡航导弹和火箭;作用距离100千米(最小);跟踪目标数量400~600个;识别系统与现有敌我识别系统一致。
  
  在炮位侦察方面的要求为方位搜索范围90°(起始要求)和360°(目标要求);目标种类是火炮、火箭炮和迫击炮;作用距离(对火炮)最初要求30千米(精度为距离的0.35%),目标要求为50千米(精度为距离的0.25%);跟踪目标数量为400~600个。
  在火控方面的性能要能为防空武器提供火控保障,覆盖范围不超过防空警戒的范围。
  
  EL/M-2084多功能雷达
  
  与美国相比,以色列在研制多功能雷达方面走得更快。在2007年巴黎航展上,以色列推出了一种既可用于火炮定位又可用于防空的新型多功能雷达——EL/M-2084。它是一种高精度的中远程可运式固态相控阵雷达,可以在有地面杂波和电磁干扰的情况下探测包括火箭弹和炮弹在内的雷达散射截面积较小的多种飞行物。
  在用于火炮定位时,EL/M-2084雷达能同时对数百个来袭射弹进行定位与跟踪,并且测定在100千米外的火力发射阵地位置,还能计算出每个射弹的预定弹着点位置,从而可对有可能遭受攻击的场所发出警报。用于防空时,EL/M-2084雷达可以探测并跟踪各种空中目标,包括飞机、直升机、巡航导弹和无人机。
  EL/M-2084探测炮弹的最大距离100千米,50千米上对炮弹的探测误差为125米,探测目标数为每分钟200个。对导弹、飞机的探测距离则取决于目标飞行高度,最远可达350千米,最大目标探测数为每分钟1200个。雷达以扇扫方式工作时方位覆盖范围120°,以旋转方式工作时为360°。高低扫描范围为-40°~ 40°。厂家称,上述指标可以根据用户要求进行调整。
  EL/M-2084雷达可以作为独立系统使用,也可以将多部雷达配合使用以扩大覆盖范围,或者与其它监视与跟踪雷达相结合,以增大作用纵深。
  EL/M-2084将很快应用于以色列的“铁帽”反火箭系统。该系统是根据2006年七八月黎巴嫩战争的经验教训而构建的,主要用于对付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近程火箭的威胁。“铁帽”系统将用重约90千克的导弹拦截高速火箭。整个系统将包括50部车载发射架、2000枚导弹、覆盖北部和南部边境的雷达,以及指挥与控制设备,价值约6亿美元,预计在2009年列装。
  综上所述,近期诞生的新型炮位侦察雷达正成为冷战时期雷达的替代者、补充者。它们全盘继承了前辈们作用距离远、精度高、反应快、抗干扰的优点,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首先是多功能化,在使用上“以一顶三”甚至“以一顶四”;其次是扫描全向化,真正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第三是更加轻便灵活,便于部署,适应各种使用环境。
  
  [编辑 李海峰]
其他文献
十七世纪初,在荷兰和法国,曾风靡一股“郁金香热”,一些独特品种,价值连城。例如法国有人用一个啤酒厂换取一株新培植出来的郁金香球根。这些郁金香品种究竟为什么如此身价
清收贷款利息有十法近年来,银行、信用社贷款应收未收利息居高不下,并呈急剧长之势,已成为当前困扰行社正常营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各级领导应引起高度重视,把清收利息列入工
摘要:美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艺术能力的学科,在新教育模式下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艺术美,从审美的角度感受生活。  关键词:初中美術;教学;审美能力;培养;途径  作为一门艺术教育课程,初中美术课是增进学生的美学素养,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审美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然而受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和束缚,初中美术教学远未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在此,笔者就创新美术
  目的 总结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反取皮中厚皮片原位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疗效。方法 2002-2011年作者根据肢体皮肤撕脱情况
会议
肱骨髁间骨折是创伤骨科领域中的治疗难点,主要因为肱骨远端解剖几何形状不规则,暴露、复位和固定困难,我科对肱骨髁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使骨折获得解剖复位和坚
会议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治疗方式选择不当常遗留肘内外翻畸形.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叉克氏针
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  【摘要】高中阅读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方式。但从阅读教学调查情况得知,大部分学生对英语阅读教学没有较大的兴趣,甚至少数学生对阅读产生恐惧、焦虑心理,长期以往导致阅读效果不理想。因此就有研究学者提出对话教学,即教学主体和学习主题在教学中借助不间断沟通交流共同解决英语阅读问题,对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则从加强学生与教师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以及学生
那是2012年的暮春时节,一个在美国南加州尼克松图书馆举办的名为《天下和谐·都本基书画艺术展》活动,一时在美国西海岸引发一场热烈反响。至今,一些美国朋友仍然不时地提起
一、引言早在1863年维斯南(Wiesner,J.)报告过,各种针叶树的种子,加温至55,60、70℃者,较不加温者发芽为速。以後在1889年,有关於小麦、黑麦及Wicken的种子,在50—60℃加热1
【摘要】 目的:研究改良S-P入路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青壮年GardenⅣ型新鲜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S-P入路,骨折复位,3枚空心螺钉加压内固定治疗8例青壮年GardenⅣ型新鲜股骨颈骨折,观察骨折愈合率及Harris评分。结果:骨折愈合率达87.5%,Harris由术前的平均31.8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90.5分。结论:改良S-P入路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保护了股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