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唐诗宋词》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ei3306543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信息技术在高中《唐诗宋词》教学中的应用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信息技术为教师开拓了诗词鉴赏的视野。教师在准备诗词教学时,通过查阅网络资源,储备知识,增加教学容量;二是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会鉴赏诗词,能够自主学习、自主鉴赏提供了帮助,体现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原则;三是信息技术可以为诗词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感知语言,培养语感。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性,激发审美情趣,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唐诗宋词》是山东省新课程改革教材高二年级上学期的选修课本。主要教学内容是唐诗宋词的文学欣赏。众所周知,文学欣赏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学生的欣赏绝不等于教师对内容的机械讲解,而且这册书包括四个单元,几十首诗词,容量大,如果按传统教学方式,笔者以为难以充分展现诗词作品的相关资料,更难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仅靠教师个人的主观分析也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这样不仅费时多而且效率较低,更难以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所以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技术运用显得格外重要。因此笔者努力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尽力实现唐诗宋词在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鉴赏。
  一、信息技术开拓了教师诗词鉴赏知识的视野
   《唐诗宋词》是综合性极强的学习内容,涉及到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正因为诗词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教学方法必须灵活,所以,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就可以借助各种媒介为教学提供的丰富的信息,把单纯的课本知识向课外生活拓展,拓宽诗词教学的空间。
   这样,语文教师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储备自己的诗词鉴赏知识,教学时就能厚积薄发,纵横捭阖,既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又把知识性、趣味性寓于一体,增强了师生之间交互性和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时借助各种媒介,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能轻松地教学,使寓教于乐变为一种可能,进一步成为教学现实,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会鉴赏诗词,能够自主学习、自主鉴赏提供了帮助,充分体现了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原则
   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发挥计算机学习工具的优势,人机互动,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收集资料主动获取知识,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语文教材中,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身心智力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我们课堂的动态性和开放性。这样我们可以说,多媒体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了一把打开诗词知识宝库的钥匙。
   如《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学完后,由学生从网上自选其他的怀古诗词去自学,为学生学习古诗词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供了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体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三、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诗词教学过程,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诗词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诗词鉴赏课上,我们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诗词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春江花月夜》一诗,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月夜潮水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2、实现创作者与欣赏者的情感交流,拓展训练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
   由于诗词鉴赏需要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所以对古诗词的感悟,其核心就是通过对形象的感知,引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理解内容的深层意蕴,从而把握字里行间的点点情丝,使读者与作者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形成共鸣。所以我们必须努力促进学生从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发展。
   如教授北宋柳永的《望海潮》一课,笔者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制作优美的课件图片进行观赏,一是鸟语花香的江南胜地杭州的美景,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二是展现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又培养了想象力,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产生语言的形象感,更进一步体会到柳永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产生的魅力,使学生最终真正理解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
   一首诗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在老师的提示下,在多媒体音乐的伴奏下,调动他们熟悉的知识、场景、生活体验,把它们和诗词联系起来,进行再创造。如教学《雨霖铃》时,我就启发学生联想自己送朋友时的心情、场景来理解词人送别时的心态、动作,这样,学生就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自己和词人联系在一起,相同的心情让学生很容易就产生了共鸣。
   笔者认为,诗词中想象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已存的,但个人尚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新形象,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还有待创造的事物的新形象,所以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和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结合教材内容,凭借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意义无疑是深远的。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才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语文诗词教学的应用为我们师生、教学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以更新的思考精神和更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去精心搜集整理、选择适合的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特点的信息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信息手段,我们的语文诗词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求得最佳学习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让信息技术在以后的诗词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高读写能力,当我们手捧新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领会了编者渗透其中的编排意图,再接受了《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上的指导。到这时,每位教师在心中都会初步有自己的教学想法和打算了。关于具体的口语交际和写作问题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谈几点体会:  一、关于写作教学    指导学生写作
识字是小学生提早阅读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因而,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重点。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识字的速度和质量,如何把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呢?在实验过程中,我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运
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必须重视健康教育的正确方针.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存在的健康问题的基础上,从身体素质健康和思想道德情操两方面进行论
近些年来,对中学化学的课程模式问题有不少争论,有推崇“学科中心论”的,也有推崇“社会中心论”的,不同的课程模式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的编写中也都有体现。回顾建国以来我国中学化学教材的编写历史,总是在“学科中心论”和“社会中心论”之间来回摇摆,时而以“学科”为中心,时而又以“社会”为中心,而“文革”中的以“典型生产引路”、“以化学工业生产为主线”的教材编写,把“社会中心论”推到极端。课程模式在“学科
2010年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负小苏、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穆
随着人类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住房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绿化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从精神层面上愉悦大众。论文主要通过对植物配置在园林
摘 要: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发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正确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尺度,因势利导,便能让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改善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使之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收到事半功倍的可喜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 多媒
2017年,供给侧改革仍然是主旋律——无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旨在引导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
期刊
<正>学生的解题错误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怎样充分地利用好这一资源,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产生错误的原因,使学生从错误中走出来,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1问题的提出在教学